泄压装置、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57596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05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泄压装置、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其中,泄压装置包括泄压本体和刻痕槽。泄压本体包括泄压部,泄压部被配置为在电池单体的内部压力或温度达到阈值时打开,以泄放电池单体内部的压力,泄压部在第一方向的一侧形成第一开启侧,泄压部在第二方向上的两侧分别形成第二开启侧和第三开启侧,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刻痕槽设置于泄压本体,刻痕槽限定出泄压部,刻痕槽包括第一弧形槽和第二弧形槽,第一弧形槽从第一开启侧延伸至第二开启侧,第二弧形槽从第一开启侧延伸至第三开启侧。第一弧形槽和第二弧形槽的弧形设计,不易出现泄压部无法大面积打开的情况,提高电池单体的安全性。提高电池单体的安全性。提高电池单体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泄压装置、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电池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泄压装置、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电池广泛用于电子设备,例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电瓶车、电动汽车、电动飞机、电动轮船、电动玩具汽车、电动玩具轮船、电动玩具飞机和电动工具等等。
[0003]在电池技术的发展中,除了提高电池单体的性能外,安全问题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0004]因此,如何提高电池单体的安全性,是电池技术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泄压装置、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能够有效提高电池单体的安全性。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泄压装置,用于电池单体,包括:泄压本体,包括泄压部,所述泄压部被配置为在所述电池单体的内部压力或温度达到阈值时打开,以泄放所述电池单体内部的压力,所述泄压部在第一方向的一侧形成第一开启侧,所述泄压部在第二方向上的两侧分别形成第二开启侧和第三开启侧,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刻痕槽,设置于所述泄压本体,所述刻痕槽限定出所述泄压部,所述刻痕槽包括第一弧形槽和第二弧形槽,所述第一弧形槽从所述第一开启侧延伸至所述第二开启侧,所述第二弧形槽从所述第一开启侧延伸至所述第三开启侧。
[0007]上述技术方案中,泄压本体上的刻痕槽限定出泄压部,在电池单体的内部压力或温度达到阈值时,泄压部将以刻痕槽为边界打开。由于刻痕槽的第一弧形槽从第一开启侧延伸至第二开启侧,第二弧形槽从第一开启侧延伸至第三开启侧,第一弧形槽和第二弧形槽的弧形设计,在泄压部打开的过程中,泄压部能够从第一开启侧沿着第一弧形槽和第二弧形槽分别平滑地向第二开启侧和第三开启侧裂开,泄压部具有较大的泄压面积,不易出现泄压部无法大面积打开的情况,提高电池单体的安全性。
[0008]此外,第一弧形槽和第二弧形槽的弧形设计,缩短了泄压部在沿着刻痕槽裂开的路径,进而使泄压部快速打开,实现快速泄压,提高泄压效率,降低电池单体因热失控而导致起火、爆炸的风险,提高电池单体的安全性。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刻痕槽还包括第一槽,所述第一槽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弧形槽通过所述第一槽与所述第二弧形槽相连。
[0010]上述技术方案中,刻痕槽还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且连接于第一弧形槽和第二弧形槽之间的第一槽,第一槽的设置增大了第一弧形槽和第二弧形槽的距离,进而增大了泄压部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增大了泄压部的开启面积,增大了泄压装置的泄压面积,进而提高泄压装置的泄压效率。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弧形槽和所述第二弧形槽均与所述第一槽相切。
[0012]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弧形槽和第二弧形槽均与第一槽相切,消除第一弧形槽与第一槽的连接位置以及第二弧形槽与第一槽连接位置的尖角,避免应力集中,提高泄压装置在泄压前的稳定性。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弧形槽远离所述第二开启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弧形槽远离所述第三开启侧的一端。
[0014]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弧形槽的一端与第二弧形槽的一端直接相连,简化刻痕槽的结构,降低生产成本。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刻痕槽还包括第二槽和第三槽;所述第二槽从所述第一弧形槽远离所述第二弧形槽的一端向背离所述第一开启侧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三槽从所述第二弧形槽远离所述第一弧形槽的一端向背离所述第一开启侧的方向延伸。
[0016]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槽和第三槽的设置增大了泄压部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增大了泄压部的开启面积,增大了泄压装置的泄压面积,进而提高泄压装置的泄压效率。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槽与所述第一弧形槽相切,所述第三槽与所述第二弧形槽相切。
[0018]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槽与第一弧形槽相切,消除了第二槽与第一弧形槽连接位置的尖角,第三槽与第二弧形槽相切,消除了第三槽与第二弧形槽连接位置的尖角,避免应力集中,提高泄压装置在泄压前的稳定性。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槽和所述第三槽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0020]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槽和第三槽均沿第一方向延伸,使得第二槽和第三槽平行设置,使得泄压部在泄压时能够更为规则的打开,有利于泄压装置泄压。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弧形槽和所述第二弧形槽对称分布于所述泄压本体。
[0022]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弧形槽和第二弧形槽对称分布于泄压本体,有利于泄压部从第一开启侧沿第一弧形槽和第二弧形槽同时裂开至第二开启侧和第三开启侧,提高泄压部的打开效率。
[00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泄压本体包括:容纳空间,用于容纳所述电池单体的电极组件,壁,限定出所述容纳空间,所述刻痕槽设置于所述壁的内表面或外表面。
[0024]上述技术方案中,泄压本体包括由壁限定出的容纳空间,容纳空间能够容纳电极组件,使得泄压装置既具有泄压功能,又具有容纳电极组件的容纳功能。
[002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壁包括周壁,所述周壁为在其延伸方向上的两端开放的空心结构;所述刻痕槽设置于所述周壁的内表面或外表面。
[0026]上述技术方案中,刻痕槽设置于周壁上,周壁可为刻痕槽提供更大的设置空间,有利于在周壁上形成大尺寸的泄压部,保证泄压部的泄压面积。
[002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周壁为圆柱体,所述周壁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所呈夹角小于45度。
[0028]上述技术方案中,周壁为圆柱体,刻痕槽中与周壁的延伸方向所呈夹角越大的部分,越不易破裂。周壁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方向所呈夹角小于45度,使得第一弧线槽从第一开启侧到第二开启侧的破裂难度逐渐增大,使得第二弧线槽从第二开启侧到第三开启侧的破
裂难度逐渐增大,保证泄压部从第一开启侧最先开启。
[002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周壁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一致。
[0030]上述技术方案中,周壁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方向一致,进一步保证泄压部从第一开启侧最先开启。
[003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壁上设有刻痕组,所述刻痕组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所述刻痕槽,所述刻痕组中的一个所述刻痕槽限定出的所述泄压部的所述第一开启侧与另一个所述刻痕槽限定出的所述泄压部的所述第一开启侧背对设置。
[0032]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刻痕组中的一个刻痕槽限定出泄压部的第一开启侧与另一个刻痕槽限定出的泄压部的第一开启侧背对背设置,使得两个刻痕槽限定的两个泄压部背对背设置,在泄压过程中,两个泄压部将背对打开,增大泄压面积。
[003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壁包括周壁,所述周壁为在其延伸方向上的两端开放的空心结构,所述周壁上沿其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刻痕组。
[0034]上述技术方案中,周壁上设有沿其轴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刻痕组,每个刻痕组对应的位置都可以进行泄压,使得泄压装置能够多方位泄压,提高泄压效率。即使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泄压装置,用于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泄压本体,包括泄压部,所述泄压部被配置为在所述电池单体的内部压力或温度达到阈值时打开,以泄放所述电池单体内部的压力,所述泄压部在第一方向的一侧形成第一开启侧,所述泄压部在第二方向上的两侧分别形成第二开启侧和第三开启侧,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刻痕槽,设置于所述泄压本体,所述刻痕槽限定出所述泄压部,所述刻痕槽包括第一弧形槽和第二弧形槽,所述第一弧形槽从所述第一开启侧延伸至所述第二开启侧,所述第二弧形槽从所述第一开启侧延伸至所述第三开启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泄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刻痕槽还包括第一槽,所述第一槽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弧形槽通过所述第一槽与所述第二弧形槽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泄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槽和所述第二弧形槽均与所述第一槽相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泄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槽远离所述第二开启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弧形槽远离所述第三开启侧的一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泄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刻痕槽还包括第二槽和第三槽;所述第二槽从所述第一弧形槽远离所述第二弧形槽的一端向背离所述第一开启侧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三槽从所述第二弧形槽远离所述第一弧形槽的一端向背离所述第一开启侧的方向延伸。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泄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槽与所述第一弧形槽相切,所述第三槽与所述第二弧形槽相切。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泄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槽和所述第三槽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8.根据权利要求1

7任一项所述的泄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弧形槽和所述第二弧形槽对称分布于所述泄压本体。9.根据权利要求1

7任一项所述的泄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本体包括:容纳空间,用于容纳所述电池单体的电极组件,壁,限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明光陈小波王学辉郝浴沧高雄伟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