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网格胶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封装胶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网格胶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对于光伏发电领域而言,高转换效率和低制造成本一直是其追求的目标。目前,光伏组件中由于电池片之间存在间隙,照射于该间隙处的光线无法被电池片充分吸收利用;并且,可透光的电池片也会造成能量的损失,导致光伏组件的效率低于电池片效率。
[0003]白色高反射背板能够利用间隙处的光线,背层胶膜采用白色胶膜同样能够部分利用该光线,且功率增益高于白色背板。二者的原理均为将间隙处的光线反射至前层玻璃,并在玻璃与空气的界面处发生反射甚至全反射,最终将光线射向电池片正面。
[0004]然而,对于双面电池而言,背层若采用白色胶膜,则会遮挡背面的太阳光,无法发挥双面电池的优势。针对上述问题,网格胶膜应运而生,其通过在电池片间隙处设置高反射的胶膜,电池片区域设置成透明状,不仅能够充分利用间隙处的太阳光,而且完全不遮挡背面光线,完美兼容双面电池。
[0005]CN111718661A公开了一种网格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网格胶膜,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层,以及设置在所述透明层上的反光层,所述透明层为透明胶膜,所述反光层包括若干反光条,所述反光条对应相邻两个电池片的间隙设置,若干所述反光条平行、垂直于所述电池片交叉排列形成网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格胶膜,其特征在于,按质量份计,所述反光条包括如下组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网格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为乙烯
‑
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
‑
α
‑
烯烃共聚物、乙烯
‑
丙烯酸共聚物、乙烯
‑
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乙烯
‑
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乙基
‑
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乙烯
‑
丙烯酸丁酯共聚物、聚乙烯醇缩丁醛、离子聚合物或聚氨酯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网格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填料为二氧化钛、氧化锆、碳酸钙、云母、滑石粉、氢氧化铝、玻璃微珠、锌钡白、陶瓷微球、碳黑、酞青蓝、酞青绿、UV
‑
123、UV
‑
292、UV
‑
622、UV
‑
770或UV
‑
944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5.根据权利要求2
‑
4之一所述的网格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吸收剂为2,2'
‑
四亚甲基双(3,1
‑
苯并噁嗪
‑4‑
酮)、2,8
‑
二甲基
‑
4H,6化苯并(1,2
‑
(1,5,4
‑
(1')双(1,3)
‑
噁嗪
‑
4,6
‑
二酮、2
‑
羟基
‑4‑
甲氧基
‑
2'
‑
羧基二苯甲酮、2,2'
‑
二羟基
‑
4,4'
‑
二甲氧基二苯甲酮、2
‑
羟基
‑4‑
苯甲酰基氧基二苯甲酮、2,2',4,4'
‑
四羟基二苯甲酮、2,2'
‑
二羟基
‑
4,4'
‑
二甲氧基二苯甲酮、2
‑
羟基
‑5‑
氯二苯甲酮、2
‑
(2'
‑
羟基
‑
5'
‑
叔丁基苯基)苯并三唑、2
‑
(2'
‑
羟基
‑
5'
‑
氨苯基)苯并三唑、双水杨酸双酚A酯、2
‑
(2
‑
羟基
‑
3,5
‑
二叔戊基苯基)苯并三唑、2,2'
‑
(1,4
‑
亚苯基)双
‑
纽
‑
3,1
‑
苯并噁嗪
‑4‑
酮、2
‑
(2'
‑
羟基
‑
3',5'
‑
二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
‑
(2'
‑
甲基
‑
4'
‑
羟基苯基)苯并三唑、双
‑
(2
‑
甲氧基
‑4‑
羟基
‑5‑
苯甲酰基苯基)甲烷、2
‑
(2'
‑
羟基
‑5‑
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
‑
(2'
‑
羟基
‑5‑
甲基苯基)
‑5‑
羧酸丁基酯苯并三唑、2
‑
羟基
‑4‑
烷氧基二苯甲酮、3,5
‑
二叔丁基
‑4‑
羟基
‑
苯甲酸十六烷基酯、三(1,2,2,6,6
‑
五甲基
‑4‑
哌啶基)亚磷酸酯、癸二酸双
‑
2,2,6,6
‑
四甲基哌啶醇酯、丁二酸和4
‑
羟基
‑
2,2,6,6
‑
四甲基
‑1‑
哌啶醇的聚合物、N,N'
‑
双(2,2,6,6
‑
四甲基
‑4‑
哌啶基)
‑
1,6
‑
己二胺和2,4
‑
二氯
‑6‑
(1,1,3,3
‑
四甲基丁基)氨基
‑
1,3,5
‑
三嗪的聚合物、N,N'
技术研发人员:余昊宸,王磊,杨同禄,陈洪野,吴小平,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赛伍应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