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源降噪电路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57339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有源降噪电路及装置。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有源降噪电路包括滤波模块和信号反馈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先通过滤波模块对输入信号进行滤波,获得滤波后的信号,并将滤波后的信号传输至信号反馈模块,再通过信号反馈模块对滤波后的信号进行放大,并将放大后的信号传输至滤波模块进行再滤波,将再滤波后的信号传输至信号反馈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信号反馈模块对放大后的信号传输至滤波模块进行再滤波,能够获得与放大后的信号反相的再滤波后的信号,然后通过信号反馈模块对滤波后的信号和再滤波后的信号进行叠加,能够将滤波后的信号和与滤波信号反相的再滤波信号进行叠加,从而能够有效降低信号噪声。从而能够有效降低信号噪声。从而能够有效降低信号噪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有源降噪电路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
,尤其涉及一种有源降噪电路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消费电子产品功能逐步多元化,且消费者对受话端降噪产品,即有源降噪耳机的需求越来越多。有源降噪耳机的电子滤波器设计,需要考虑幅度和相位控制。传统的搁架式滤波器(shelving filter)控制噪声抬升频带的幅度特别是相位的能力有限,造成噪声抬升更多,降低用户体验。因此,如何有效降低噪声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3]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有源降噪电路及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在使用有源降噪耳机无法有效降低噪声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有源降噪电路,所述有源降噪电路包括:滤波模块和信号反馈模块;
[0006]所述滤波模块,用于对输入信号进行滤波,获得滤波后的信号,并将所述滤波后的信号传输至所述信号反馈模块;
[0007]所述信号反馈模块,用于对所述滤波后的信号进行放大,并将放大后的信号传输至所述滤波模块进行再滤波,将再滤波后的信号传输至所述信号反馈模块;
[0008]所述信号反馈模块,还用于对所述滤波后的信号和所述再滤波后的信号进行叠加,以实现信号降噪。
[0009]可选地,所述滤波模块包括:第一滤波单元和第二滤波单元;
[0010]所述第一滤波单元与所述信号反馈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信号反馈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滤波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滤波单元与所述信号反馈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0011]所述第一滤波单元,用于对输入信号进行滤波,获得滤波后的信号,并将所述滤波后的信号传输至所述信号反馈模块;
[0012]所述信号反馈模块,用于对所述滤波后的信号进行放大,获得放大后的信号,并将所述放大后的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二滤波单元;
[0013]所述第二滤波单元,用于对所述放大后的信号进行再滤波,获得再滤波后的信号,并将所述再滤波后的信号传输至所述信号反馈模块。
[0014]可选地,所述信号反馈模块包括:运算放大单元;
[0015]所述运算放大单元的正向输入端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单元的反向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滤波单元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滤波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滤波单元的输入端连接。
[0016]可选地,所述第一滤波单元和/或所述第二滤波单元还包括:至少一个阻尼控制单元;
[0017]所述阻尼控制单元,用于对所述滤波后的信号和所述再滤波后的信号进行斜率调节。
[0018]可选地,所述第一滤波单元包括:第一T型滤波器;所述第二滤波单元包括:第二T型滤波器;
[0019]所述第一T型滤波器包括:第一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以及第二电阻;
[0020]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电容的负极和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运算放大单元的反向输入端连接;
[0021]所述第二T型滤波器包括:第三电阻、第三电容、第四电容以及第四电阻;
[0022]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运算放大单元的反向输入端和所述第三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四电容的负极和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运算放大单元的输出端连接。
[0023]可选地,所述第一滤波单元包括:第一T型滤波器;所述第二滤波单元包括:第二T型滤波器;
[0024]所述第一T型滤波器包括:第五电容、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六电容、第七电阻以及第八电阻;
[0025]所述第五电容的正极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六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六电容的负极与所述第七电阻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五电容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运算放大单元的反向输入端连接;
[0026]所述第二T型滤波器包括:第九电阻、第七电容、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以及第八电容;
[0027]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运算放大单元的反向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七电容的正极和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八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八电容的负极接地,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运算放大单元的输出端连接。
[0028]可选地,所述第一滤波单元包括:第一双T型滤波器;所述第二滤波单元包括:第二双T型滤波器;
[0029]所述第一双T型滤波器包括: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九电容、第十电容、第十五电阻以及第十一电容;
[0030]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九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九电容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第十五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十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十五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十一电容的正极和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一电容的负极接地,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十电容的负极与所述运算
放大单元的反向输入端连接;
[0031]所述第二双T型滤波器包括:第十六电阻、第十七电阻、第十二电容、第十三电容、第十八电阻以及第十四电容;
[0032]所述第十六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十二电容的正极与所述运算放大单元的反向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十二电容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第十三电容的正极和所述第十八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八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十六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十四电容的正极和所述第十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四电容的负极接地,所述第十七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十三电容的负极与所述运算放大单元的输出端连接。
[0033]可选地,所述第一滤波单元包括:第一双T型滤波器;所述第二滤波单元包括:第二双T型滤波器;
[0034]所述第一双T型滤波器包括:第十九电阻、第二十电阻、第十五电容、第十六电容、第十七电容、第二十一电阻、第十八电容、第二十二电阻;
[0035]所述第十九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十五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十五电容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第二十一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十六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十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十八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十八电容的负极接地,所述第十九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十七电容的正极和所述第二十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七电容的负极接地,所述第二十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十二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十六电容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十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运算放大单元的反向输入端连接;
[0036]所述第二双T型滤波器包括:第二十三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源降噪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源降噪电路包括:滤波模块和信号反馈模块;所述滤波模块,用于对输入信号进行滤波,获得滤波后的信号,并将所述滤波后的信号传输至所述信号反馈模块;所述信号反馈模块,用于对所述滤波后的信号进行放大,并将放大后的信号传输至所述滤波模块进行再滤波,将再滤波后的信号传输至所述信号反馈模块;所述信号反馈模块,还用于对所述滤波后的信号和所述再滤波后的信号进行叠加,以实现信号降噪。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源降噪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模块包括:第一滤波单元和第二滤波单元;所述第一滤波单元与所述信号反馈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信号反馈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滤波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滤波单元与所述信号反馈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滤波单元,用于对输入信号进行滤波,获得滤波后的信号,并将所述滤波后的信号传输至所述信号反馈模块;所述信号反馈模块,用于对所述滤波后的信号进行放大,获得放大后的信号,并将所述放大后的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二滤波单元;所述第二滤波单元,用于对所述放大后的信号进行再滤波,获得再滤波后的信号,并将所述再滤波后的信号传输至所述信号反馈模块。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源降噪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反馈模块包括:运算放大单元;所述运算放大单元的正向输入端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单元的反向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滤波单元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滤波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滤波单元的输入端连接。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源降噪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波单元和/或所述第二滤波单元还包括:至少一个阻尼控制单元;所述阻尼控制单元,用于对所述滤波后的信号和所述再滤波后的信号进行斜率调节。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有源降噪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波单元包括:第一T型滤波器;所述第二滤波单元包括:第二T型滤波器;所述第一T型滤波器包括:第一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以及第二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电容的负极和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运算放大单元的反向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T型滤波器包括:第三电阻、第三电容、第四电容以及第四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运算放大单元的反向输入端和所述第三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四电容的负极和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运算放大单元的输出端连接。6.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有源降噪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波单元包括:第一T型滤波器;所述第二滤波单元包括:第二T型滤波器;
所述第一T型滤波器包括:第五电容、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六电容、第七电阻以及第八电阻;所述第五电容的正极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六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六电容的负极与所述第七电阻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五电容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运算放大单元的反向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T型滤波器包括:第九电阻、第七电容、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以及第八电容;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运算放大单元的反向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七电容的正极和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华洋杜洋于锴王若蕙
申请(专利权)人: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