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升降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7329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化升降平台,包括:升降台、安全轮总成、上导向轮总成、下导向轮总成、升降液压缸、上插销机构、下插销机构和导轨;升降台为两端对称结构,其两端为上桁架,且升降台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导轨;每个上桁架与导轨相对的一侧从上至下依次设有与导轨配合的上导向轮总成、安全轮总成和下导向轮总成;其中,安全轮总成与上导向轮总成和下导向轮总成位于导轨的异侧;下插销机构固定在导轨上,升降液压缸的缸体端安装在下插销机构上,缸杆端安装有上插销机构,上插销机构和下插销机构中分别设有液压缸Ⅰ和液压缸Ⅱ,分别用于自动控制上插销机构中的滑动插销Ⅰ和下插销机构中的滑动插销Ⅱ相对导轨插入或退出。相对导轨插入或退出。相对导轨插入或退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化升降平台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塔架升降平台
,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化升降平台。

技术介绍

[0002]升降平台是发射塔架常用的一种升降部件,一般通过插销升降机构实现升降平台上升和下降。实际生产中,升降平台在一定高度范围内,可停止在所需位置,并可以对升降平台进行可靠锁紧。而传统的塔架升降平台为人工作业,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且该技术陈旧、落后,已经不适应自动化技术水平的提升,无法满足当前塔架技术的创新、发展和实际操作的需要。
[0003]因此,提供一种劳动强度低,且可实现自动化升降的平台是目前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化升降平台,具有操作方便、可以实现自动化升降和便于运行维护的特点,能够有效的解决现有升降平台依靠人力实现升降、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以及不便于后期维护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动化升降平台,包括:升降台、安全轮总成、上导向轮总成、下导向轮总成、升降液压缸、上插销机构、下插销机构和导轨;
[0006]所述升降台为两端对称结构,其两端为上桁架,且升降台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导轨;每个上桁架与导轨相对的一侧从上至下依次设有与导轨配合的上导向轮总成、安全轮总成和下导向轮总成;其中,安全轮总成与上导向轮总成和下导向轮总成位于导轨的异侧,用于对升降台沿导轨上下移动导向,同时,安全轮总成还用于对上桁架相对导轨的变形进行限位;
[0007]所述下插销机构固定在导轨上,升降液压缸的缸体端安装在下插销机构上,缸杆端安装有上插销机构,上插销机构和下插销机构中分别设有液压缸Ⅰ和液压缸Ⅱ,分别用于自动控制上插销机构中的滑动插销Ⅰ和下插销机构中的滑动插销Ⅱ相对导轨插入或退出,以带动升降台步进式升降。
[0008]优选地,所述升降台还包括:平台板和导向柱,所述平台板为矩形板;上桁架为长方体状桁架结构,两个上桁架相对侧分别有一根立柱上固定有导向柱,且两根导向柱位于平台板的横向同一侧,同时,导向柱下端长于对应的立柱;其中,每个上桁架有四根立柱立于平台板上。
[0009]优选地,所述平台板横向一侧的纵向两端分别开设有一处矩形缺口,且两处矩形缺口位于两个上桁架之间,用于为设置在平台板纵向两端的导轨让位;每处矩形缺口对应位置处的平台板上安装一个连接板,且导向柱通过安装板Ⅲ与对应侧的连接板连接;其中,每根导向柱上从上至下设有四处安装板,分别为:安装板Ⅰ、安装板Ⅱ、安装板Ⅲ和安装板Ⅳ,且两根导向柱上的安装板Ⅰ和安装板Ⅳ相对,两根导向柱上的安装板Ⅱ和安装板Ⅲ共面、并与平台板的纵向平行;同时,安装板Ⅰ、安装板Ⅱ和安装板Ⅲ位于平台板之上,安装板

位于平台板之下。
[0010]优选地,所述安全轮总成与安装板Ⅱ固定,上导向轮总成与安装板Ⅰ固定,下导向轮总成与安装板Ⅳ固定。
[0011]优选地,每个所述导轨沿平台板纵向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槽形滚道,且每个槽形滚道沿导轨高度方向延伸;每个导轨沿平台板的横向向平台板延伸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轨道板,每个轨道板上沿其高度方向均匀设有步进孔,每个轨道板的端部设有外翻边,作为限位板;其中,每个步进孔为长度方向与轨道板高度方向平行的腰圆孔。
[0012]优选地,所述上插销机构还包括:基座、叉板Ⅰ、支杆Ⅰ和弹簧Ⅰ;液压缸Ⅰ的缸体外表面固定在基座的一端,缸杆头部与叉板Ⅰ平端连接,基座的另一端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轴向与液压缸Ⅰ的缸杆垂直,通孔轴向两端分别设置一个滑动插销Ⅰ,每个滑动插销Ⅰ与通孔滑动配合,两个滑动插销Ⅰ之间通过弹簧Ⅰ相连,每个滑动插销Ⅰ中部对应的通孔上方设置一个与通孔贯通的腰圆孔,两个支杆Ⅰ穿过对应的腰圆孔固定在对应的滑动插销Ⅰ上,液压缸Ⅰ的缸杆端伸长驱动叉板Ⅰ叉端的两斜面推动支杆Ⅰ沿其对应的腰圆孔滑动,进而带动两个滑动插销Ⅰ相向移动压缩弹簧Ⅰ,将滑动插销Ⅰ收回基座,从而将滑动插销Ⅰ从导轨的轨道板上对应的步进孔内拔出;相反地,液压缸Ⅰ的缸杆端缩回时,叉板Ⅰ跟随运动,两个滑动插销Ⅰ在弹簧Ⅰ的弹力作用下弹开而伸出基座,继而插入导轨的轨道板上对应的步进孔内;其中,叉板Ⅰ的外形为U形,且开口处为V形开口。
[0013]优选地,所述叉板Ⅰ两侧的基座上还分别安装一个限位轮,其与导轨的限位板滚动配合。
[0014]优选地,所述下插销机构还包括:安装座、叉板Ⅱ、支杆Ⅱ和弹簧Ⅱ;液压缸Ⅱ的缸体端安装在安装座上,缸杆端与叉板Ⅱ的平端连接,安装座的下端设有滑套,且滑套的通道方向与液压缸Ⅱ的缸杆端垂直,滑套两端分别安装一个滑动插销Ⅱ,两个滑动插销Ⅱ均与滑套滑动配合、并通过弹簧Ⅱ相连,滑套上设有两个与其贯通的腰圆孔,两个支杆Ⅱ分别穿过对应的腰圆孔固定在对应的滑动插销Ⅱ上,叉板Ⅱ叉端的两个斜面可推动支杆Ⅱ沿对应的腰圆孔滑动;其中,叉板Ⅱ的外形为U形,且开口处为V形开口。
[0015]优选地,所述滑动插销Ⅰ和滑动插销Ⅱ的端部均设置了凸缘结构,当滑动插销Ⅰ和滑动插销Ⅱ插入导轨的轨道板上对应的步进孔内并在自动化升降平台总体重力的作用下时,用于防止误操作情况下拔出滑动插销Ⅰ和/或滑动插销Ⅱ。
[0016]优选地,所述安全轮总成包括:L形支架和安全轮,L形支架一端固定在导向柱上,另一端设有双耳座,安全轮销接在双耳座上,且销轴与双耳座所在端的L形支架平行。
[0017]有益效果:
[0018]1、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化升降平台,是为了解决现有升降平台自动化程度不高,依靠人力,效率低下的问题,通过升降液压缸控制上、下插销机构有序步进,从而带动升降台随动,实现了升降台自动化升降,便于运行维护,提高运行效率和安全作业能力;且该升降平台采用模块化组装,简化安装步骤的同时,极大的缩短安装时间,有利于进一步提供工作效率;同时,通过安全轮总成、上导向轮总成和下导向轮总成的导向和限位作用,巧妙地保证了升降台沿导轨直线上下移动,实现了多项安全措施保障,能够有效保证自动升降过程安全可靠。
[0019]2、本专利技术中升降台的具体设计,既保证了整个升降平台的结构对称性,便于升降
台平稳地步进,又为安全轮总成、上导向轮总成、下导向轮总成和下插销机构等结构地安装提供了可靠的基座。
[0020]3、本专利技术中平台板的具体设计,有利于将导轨安装在升降台的合理范围内,便于升降台沿着导轨稳定升降。
[0021]4、本专利技术中导轨的具体设计,第一方面,能够与上、下导向轮总成及安全轮总成有效配合,对升降台沿导轨上下升降准确导向,同时,安全轮总成与导轨的配合方式还能够将导轨和导向柱抱为一体,防止整个升降平台变形;第二方面,便于上、下插销机构中的滑动插销插入和退出,从而保证升降台准确、有序地步进式升降。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自动化升降平台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不含导轨)。
[0024]图3为图2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升降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上桁架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8

5)中部对应的通孔上方设置一个与通孔贯通的腰圆孔,两个支杆Ⅰ(8

4)穿过对应的腰圆孔固定在对应的滑动插销Ⅰ(8

5)上,液压缸Ⅰ(8

2)的缸杆端伸长驱动叉板Ⅰ(8

3)叉端的两斜面推动支杆Ⅰ(8

4)沿其对应的腰圆孔滑动,进而带动两个滑动插销Ⅰ(8

5)相向移动压缩弹簧Ⅰ(8

7),将滑动插销Ⅰ(8

5)收回基座(8

1),从而将滑动插销Ⅰ(8

5)从导轨(10)的轨道板(10

2)上对应的步进孔内拔出;相反地,液压缸Ⅰ(8

2)的缸杆端缩回时,叉板Ⅰ(8

3)跟随运动,两个滑动插销Ⅰ(8

5)在弹簧Ⅰ(8

7)的弹力作用下弹开而伸出基座(8

1),继而插入导轨(10)的轨道板(10

2)上对应的步进孔内;其中,叉板Ⅰ(8

3)的外形为U形,且开口处为V形开口。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化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叉板Ⅰ(8

3)两侧的基座(8

1)上还分别安装一个限位轮(8

6),其与导轨(10)的限位板(10

3)滚动配合。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化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插销机构(9)还包括:安装座(9

1)、叉板Ⅱ(9

3)、支杆Ⅱ(9

4)和弹簧Ⅱ(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鹏侯绪超王恺谭永营王坚陈晨程阳季节张亚军晏平李琛周建军吴红张帆吴伟飞张明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应急预警与救援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