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流式平衡阀阀体、分流式液压系统及拉臂钩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55739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分流式平衡阀阀体、分流式液压系统及拉臂钩,其中,分流式平衡阀阀体包括双向平衡阀和分流控制阀组,双向平衡阀具有适于连通的第一油口和第二油口以及适于连通的第三油口和第四油口;双向平衡阀适于通过第二油口连接液压缸的有杆腔,并通过第一油口连接供油机构和回油机构中的一个;双向平衡阀适于通过第四油口连接液压缸的无杆腔,并通过第三油口连接供油机构和回油机构中的另一个;分流控制阀组的一端与第一油口连通,另一端与第三油口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分流式平衡阀阀体,实现了通过分流式平衡阀阀体输油的液压执行机构的多种速度控制,降低了相应液压系统的成本。相应液压系统的成本。相应液压系统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流式平衡阀阀体、分流式液压系统及拉臂钩


[0001]本技术涉及液压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分流式平衡阀阀体、分流式液压系统及拉臂钩。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拉臂钩(拉臂式自装卸装置)技术的发展,拉臂钩运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客户对钩臂车上拉臂钩作业动作的要求也越来越多。例如对于钩臂车的拉臂钩在装载负载时的缓冲需求,其需要负载落地瞬间缓速等,这需要通过对钩臂车液压系统中用于控制拉臂钩的相应液压缸的执行速度进行降速来实现。但目前市场大部分采用模拟量多路阀,并通过改变电压值或者电流值来改变多路阀输出油路阀芯开口的大小以改变液压缸的执行速度,增大了钩臂车液压系统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适于控制液压缸执行速度的阀体,以降低液压系统的成本。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分流式平衡阀阀体,包括双向平衡阀和分流控制阀组,所述双向平衡阀具有适于连通的第一油口和第二油口以及适于连通的第三油口和第四油口;所述双向平衡阀适于通过所述第二油口连接液压缸的有杆腔,并通过所述第一油口连接供油机构和回油机构中的一个;所述双向平衡阀适于通过所述第四油口连接所述液压缸的无杆腔,并通过所述第三油口连接所述供油机构和所述回油机构中的另一个;所述分流控制阀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油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油口连通。
[0005]可选地,所述分流控制阀组包括可调节流阀,所述可调节流阀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油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油口连通,且所述可调节流阀适于控制所述第一油口与所述第三油口之间的液压油流量。
[0006]可选地,所述分流控制阀组还包括常闭式电磁阀,所述可调节流阀通过所述常闭式电磁阀与所述第一油口或所述第三油口连通;所述常闭式电磁阀适于控制所述可调节流阀与所述第一油口或所述第三油口之间的液压油的通断。
[0007]可选地,所述分流式平衡阀阀体还包括阀体外壳,所述双向平衡阀、所述可调节流阀和所述常闭式电磁阀设置在所述阀体外壳内。
[0008]可选地,所述阀体外壳上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油口和所述第二油口连通的第一换油口和第二换油口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三油口和所述第四油口连通的第三换油口和第四换油口;所述双向平衡阀通过所述第一油口和所述第一换油口连接所述供油机构和所述回油机构中的一个,并通过所述第二油口和所述第二换油口连接所述有杆腔;所述双向平衡阀通过所述第三油口和所述第三换油口连接所述供油机构和所述回油机构中的另一个,并通过所述第四油口和所述第四换油口连接所述无杆腔。
[0009]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分流式液压系统,包括多路阀、液压缸和
如上所述的分流式平衡阀阀体,所述多路阀具有适于交替供油和回油的第五换油口和第六换油口,所述第五换油口与所述分流式平衡阀阀体的第一油口连通,所述第六换油口与所述分流式平衡阀阀体的第三油口连通。
[0010]可选地,所述分流式液压系统还包括油箱和补油泵,所述补油泵适于将所述油箱内的液压油输送至所述多路阀的所述第五换油口或所述第六换油口。
[0011]可选地,所述多路阀包括开关量多路阀。
[001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拉臂钩,采用如上所述的分流式液压系统,所述分流式液压系统的液压缸适于连接并驱动所述拉臂钩。
[0013]可选地,所述分流式液压系统的液压缸设有至少两个,且所有所述液压缸的有杆腔均与所述分流式液压系统的分流式平衡阀阀体的第二油口连通,所有所述液压缸的无杆腔均与所述分流式平衡阀阀体的第四油口连通。
[0014]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分流式平衡阀阀体,以在输油过程进行液压油分流,控制输出流量的大小,从而控制通过分流式平衡阀阀体输油的液压执行机构(例如液压缸)的执行速度,实现液压执行机构的多种速度控制,从而实现相应工程机械的多种动作需求以满足相应需求。且通过设置分流控制阀组,使得分流控制阀组所在油路的流量大小和通断易于根据需求随时进行控制,从而使得液压缸的执行速度易于根据需求随时进行控制。而且,双向平衡阀和分流控制阀组集成为一个整体结构(即分流式平衡阀阀体),简化了其所在液压系统的油路布局,提升了所在液压系统的安装、拆卸及后期维护的便捷性;且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模拟量多路阀通过改变电压值或者电流值来改变多路阀输出油路阀芯开口的大小以改变液压缸的执行速度而言,分流式平衡阀阀体的设置,能够降低相应液压系统的成本。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分流式平衡阀阀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分流式平衡阀阀体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分流式液压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说明:
[0019]1‑
双向平衡阀,11

第一单向阀,12

第一溢流阀,121

第一控制油口,13

第二单向阀,14

第二溢流阀,141

第二控制油口;2

分流控制阀组,21

可调节流阀,22

常闭式电磁阀;3

阀体外壳,31

第一换油口,32

第二换油口,33

第三换油口,34

第四换油口;4

液压缸,41

有杆腔,42

无杆腔;5

多路阀,51

第五换油口,52

第六换油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0021]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0022]结合图1、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分流式平衡阀阀体,包括双向平衡阀1和分流控制阀组2,双向平衡阀1具有适于连通的第一油口和第二油口以及适于连通的第三油口和第四油口;双向平衡阀1适于通过第二油口连接液压缸4的有杆腔41,并通过第一油口连接供油机构和回油机构中的一个;双向平衡阀1适于通过第四油口连接液压缸4的无杆腔42,并通过第三油口连接供油机构和回油机构中的另一个;分流控制阀组2的一端与第一油口连通,另一端与第三油口连通。
[0023]本实施例中,分流式平衡阀阀体适用于钩臂车等依靠液压系统执行相应动作的工程机械。分流式平衡阀阀体通过在输油过程进行液压油分流,控制输出流量的大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流式平衡阀阀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双向平衡阀(1)和分流控制阀组(2),所述双向平衡阀(1)具有适于连通的第一油口和第二油口以及适于连通的第三油口和第四油口;所述双向平衡阀(1)适于通过所述第二油口连接液压缸(4)的有杆腔(41),并通过所述第一油口连接供油机构和回油机构中的一个;所述双向平衡阀(1)适于通过所述第四油口连接所述液压缸(4)的无杆腔(42),并通过所述第三油口连接所述供油机构和所述回油机构中的另一个;所述分流控制阀组(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油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油口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式平衡阀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控制阀组(2)包括可调节流阀(21),所述可调节流阀(2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油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油口连通,且所述可调节流阀(21)适于控制所述第一油口与所述第三油口之间的液压油流量。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流式平衡阀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控制阀组(2)还包括常闭式电磁阀(22),所述可调节流阀(21)通过所述常闭式电磁阀(22)与所述第一油口或所述第三油口连通;所述常闭式电磁阀(22)适于控制所述可调节流阀(21)与所述第一油口或所述第三油口之间的液压油的通断。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流式平衡阀阀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阀体外壳(3),所述双向平衡阀(1)、所述可调节流阀(21)和所述常闭式电磁阀(22)设置在所述阀体外壳(3)内。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流式平衡阀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外壳(3)上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油口和所述第二油口连通的第一换油口(31)和第二换油口(32)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三油口和所述第四油口连通的第三换油口(33)和第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恩施明松陈超
申请(专利权)人:帕尔菲格起重设备南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