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解槽进液均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556866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均流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电解槽进液均流装置,包括电解槽整体、顶盖和均流装置,电解槽整体的顶端闭合设置有顶盖,顶盖的左侧嵌入连接有限位安装槽,顶盖的顶部左侧嵌入连接有均流装置,均流装置的正前方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触控显示屏,均流装置的内部底部两端贯穿设置有第一电磁阀,均流装置的内部底部两侧贯穿设置有第二电磁阀,固定安装机构可通过利用这样的设置而使得使用者在需要将均流装置固定安装在顶盖的顶部投入使用的时候,使用者可通过利用固定安装机构更加轻松方便的利用抵触螺栓通过贯穿螺纹孔有效的抵触在顶盖的右侧表面,从而使得均流装置被牢固的固定在当前位置上投入使用。装置被牢固的固定在当前位置上投入使用。装置被牢固的固定在当前位置上投入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解槽进液均流装置


[0001]本实用涉及均流装置
,具体为一种电解槽进液均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解铜粉是一种重要的有色金属粉末,广泛应用于粉末冶金制品,电解槽是电解制取铜粉的主要生产装置,而电解槽中的电解液必须通过充分的循环才能保持电解过程所需稳定的生产工艺条件,包括稳定的电解液温度、电解液铜离子浓度、酸浓度等,降低电解槽电压,节约电能,保证铜阳极均匀溶解,降低残极率。
[0003]现有的均流装置不方便固定安装在电解槽的顶部投入使用,从而使得放置在电解槽顶部投入到使用当中的均流装置容易因为受到外力的影响而出现倾倒的状况,同时现有的均流装置虽然能够均流的目的,可不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对均流的流量大小进行调节,从而使得电解槽会因为输入的电解液均流流速不可调节的原因而致使电解效果不佳。
[0004]所以,如何设计一种电解槽进液均流装置,成为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解槽进液均流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不方便固定在电解槽上投入使用和不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均流的流速进行调节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解槽进液均流装置,包括电解槽整体、顶盖和均流装置,所述电解槽整体的顶端闭合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的左侧嵌入连接有限位安装槽,所述顶盖的顶部左侧嵌入连接有均流装置,所述均流装置的正前方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触控显示屏,所述触控显示屏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控制主板,所述均流装置的内部底部两端贯穿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所述均流装置的内部底部两侧贯穿设置有第二电磁阀,所述均流装置的内部底部贯穿设置有第三电磁阀,所述均流装置的内部底部中间贯穿设置有第四电磁阀,所述控制主板的底端电性连接有接线控制板,所述均流装置的右侧中间部位嵌入连接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的顶部前端固定连接有L形卡板,所述收纳槽的内侧底部活动连接有活动L形柱,所述活动L形柱的右侧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活动L形柱的右端底部贯穿连接有贯穿螺纹孔,所述贯穿螺纹孔的内侧紧密贴合有抵触螺栓,所述均流装置的顶部左侧嵌入连接有进液总管接口,所述均流装置的底端设置有凸出限位脚。
[0007]优选的,所述收纳槽的顶部右侧活动连接有活动限位板,所述活动限位板的后端中间贯穿连接有贯穿限位轴。
[0008]优选的,所述活动L形柱呈L形,所述活动L形柱是通过轴承限位设置在收纳槽的内侧底部的。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设置有两个,分别以等距排列的方式设置在第四电磁阀的外围,所述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
都是通过导线与接线控制板连接达到与控制主板间接电性连接的目的。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1.该电解槽进液均流装置,固定安装机构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使用者在需要将均流装置固定安装在顶盖的顶部投入使用时,使用者可通过利用固定安装机构更加轻松方便的利用抵触螺栓通过贯穿螺纹孔有效的抵触在顶盖的右侧表面,从而使得均流装置被牢固的固定在当前位置上投入使用。
[0012]2.该电解槽进液均流装置,均流装置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使用者在需要对电解液的流量大小进行调节时,使用者可通过利用触控显示屏内部设置的控制主板有效的对接线控制板发出指令,从而使得不同的电子阀会通过单独运作或者配合运作的模式达到对电解液流量大小控制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电解槽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的均流装置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标记:1、电解槽整体;2、顶盖;3、限位安装槽;4、均流装置;401、控制主板;402、第一电磁阀;403、第二电磁阀;404、第三电磁阀;405、第四电磁阀;406、接线控制板;5、触控显示屏;6、进液总管接口;7、凸出限位脚;8、收纳槽;9、活动限位板;10、贯穿限位轴;11、L形卡板;12、活动L形柱;13、支撑块;14、抵触螺栓;15、贯穿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解槽进液均流装置,包括电解槽整体1、顶盖2和均流装置4,电解槽整体1的顶端闭合设置有顶盖2,顶盖2的左侧嵌入连接有限位安装槽3,顶盖2的顶部左侧嵌入连接有均流装置4,均流装置4的正前方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触控显示屏5,触控显示屏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控制主板401,均流装置4的内部底部两端贯穿设置有第一电磁阀402,均流装置4的内部底部两侧贯穿设置有第二电磁阀403,均流装置4的内部底部贯穿设置有第三电磁阀404,均流装置4的内部底部中间贯穿设置有第四电磁阀405,控制主板401的底端电性连接有接线控制板 406,均流装置4的右侧中间部位嵌入连接有收纳槽8,收纳槽8的顶部前端固定连接有L形卡板11,收纳槽8的内侧底部活动连接有活动L形柱12,活动L形柱12的右侧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块13,活动L形柱12的右端底部贯穿连接有贯穿螺纹孔15,贯穿螺纹孔15的内侧紧密贴合有抵触螺栓14,均流装置4的顶部左侧嵌入连接有进液总管接口6,均流装置4的底端设置有凸出限位脚7。
[0020]优选的,收纳槽8的顶部右侧活动连接有活动限位板9,活动限位板9的后端中间贯穿连接有贯穿限位轴10,在均流装置4为投入到安装阶段还处于运输阶段时,使用者可通过
手动拿住活动限位板9的前端带动活动限位板9 进行顺时针翻转,使得活动限位板9的前端从L形卡板11的内侧脱离出来,而后,使用者在通过手动拿住活动L形柱12的右端进行逆时针翻转,使得活动L形柱12翻转进收纳槽8的内侧,翻转进去后,使用者就可带动活动限位板9以贯穿限位轴10为圆心进行逆时针翻转,使得活动限位板9翻转进L形卡板11的内侧对收纳在收纳槽8内侧的活动L形柱12进行限位,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使用能够更加轻松方便的将均流装置4进行收拢处理,从而使得能够更加方便的带动均流装置4进行运输。
[0021]优选的,活动L形柱12与支撑块13、抵触螺栓14、贯穿螺纹孔15、限位安装槽3和凸出限位脚7共同配合使用,组成固定安装机构,而活动L形柱12呈L形,且活动L形柱12是通过轴承限位设置在收纳槽8的内侧底部的,在使用者需要将均流装置4安装在电解槽整体1的顶端投入使用时,使用者可通过手动拿起均流装置4,将均流装置4底部的凸出限位脚7对准顶盖 2前端左侧的限位安装槽3,对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解槽进液均流装置,包括电解槽整体(1)、顶盖(2)和均流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槽整体(1)的顶端闭合设置有顶盖(2),所述顶盖(2)的左侧嵌入连接有限位安装槽(3),所述顶盖(2)的顶部左侧嵌入连接有均流装置(4),所述均流装置(4)的正前方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触控显示屏(5),所述触控显示屏(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控制主板(401),所述均流装置(4)的内部底部两端贯穿设置有第一电磁阀(402),所述均流装置(4)的内部底部两侧贯穿设置有第二电磁阀(403),所述均流装置(4)的内部底部贯穿设置有第三电磁阀(404),所述均流装置(4)的内部底部中间贯穿设置有第四电磁阀(405),所述控制主板(401)的底端电性连接有接线控制板(406),所述均流装置(4)的右侧中间部位嵌入连接有收纳槽(8),所述收纳槽(8)的顶部前端固定连接有L形卡板(11),所述收纳槽(8)的内侧底部活动连接有活动L形柱(12),所述活动L形柱(12)的右侧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块(13),所述活动L形柱(12)的右端底部贯穿连接有贯穿螺纹孔(15),所述贯穿螺纹孔(15)的内侧紧密贴合有抵触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园
申请(专利权)人:优耐德引发剂淮北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