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型建筑水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55534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水循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节能型建筑水循环系统,包括建筑本体,建筑本体的上端设置有建筑平台,建筑平台的上表面偏左一侧设置有过滤池,过滤池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接有液压缸,液压缸的上表面设置有液压升降装置,液压升降装置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块的远离过滤池的内壁的侧面焊接有过滤网,过滤网的正下方设置有吸附层,靠近过滤池内壁的建筑平台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立柱,立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雨水收集盘,通过雨水收集盘对雨水进行收集,并将收集的雨水汇入到建筑本体上的过滤池进行双重过滤和吸附,最终储存到储水箱,以供生活用水需要,充分利用雨水资源,避免水资源浪费。避免水资源浪费。避免水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型建筑水循环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水循环
,尤其是涉及一种节能型建筑水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向周围扩展,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降水也受季节和区域影响较大,造成全国各地旱涝不均,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全面地节约用水、高效利用,控制水资源的污染,有效保护、综合治理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保证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长足进步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0003]雨水是一种极有价值的水资源,我国的雨水利用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利用范围也从生活用水向城市用水和农业用水发展;城市雨水利用不仅具有环境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还有潜在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雨水利用工程首先能够为国家节省巨额的市政投资,因此城市建筑的水循环系统建设很有必要。
[0004]现有的城市建筑的顶部平台直接设置泄水孔排放,不具备雨水收集净化的能力,导致建筑体上收集的雨水资源浪费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提出的建筑体上的雨水资源浪费的问题,提供一种节能型建筑水循环系统 。
[0006]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节能型建筑水循环系统 ,包括建筑本体,所述建筑本体的上端设置有建筑平台,所述建筑平台的上表面偏左一侧设置有过滤池,所述过滤池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接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上表面设置有液压升降装置,所述液压升降装置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远离所述过滤池的内壁的侧面焊接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正下方设置有吸附层,所述过滤网的正上方设置有池盖,所述池盖的上表面焊接有拉环;
[0007]靠近所述过滤池内壁的所述建筑平台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立柱,所述立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雨水收集盘,所述雨水收集盘的底壁开设有泄水孔,所述立柱的内部设置有泄水管,且所述泄水管的上端与所述泄水孔的内部相连通。
[0008]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建筑平台的上表面偏右一侧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储水箱。
[0009]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储水箱的内部容腔连通有抽水管,所述抽水管远离所述储水箱的一端与所述过滤池的底部容腔相连通,且所述抽水管的中部设置有水泵。
[0010]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泄水管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泄水管远离所述雨水收集盘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池盖的正上方,且该端设置有上表面两侧与中间形成具有坡度的平面,且所述建筑平台的两侧设置有排水管。
[0011]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过滤网的由上下两层所述过滤网组成,上层所述过
滤网的规格为250目。
[0012]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在本技术中,通过雨水收集盘对雨水进行收集,并利用泄水孔、泄水管和阀门的相互配合使收集雨水能够进入到过滤池内部,同时可以通过阀门对进入过滤池雨水进行控制,防止溢出,充分利用雨水资源,避免水资源浪费。
[0014]2.在本技术中,利用过滤网和吸附层对雨水资源进行过滤,使其变成可使用的生活用水,当过滤网和吸附层过滤的杂质过多时,可以通过液压缸和液压升降装置的配合使过滤网和吸附层抬出过滤池的内部,便于人工清除杂质,保证对雨水过滤的正常进行。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的剖面图。
[0016]图2是本技术图1的A处局部放大图。
[0017]图3是本技术雨水收集盘和立柱的立体图。
[0018]附图标记说明:
[0019]1、建筑本体;2、建筑平台;3、过滤池;4、液压缸;5、液压升降装置;6、固定块;7、过滤网;8、吸附层;9、立柱;10、雨水收集盘;11、泄水管;12、阀门;13、抽水管;14、水泵;15、底座;16、储水箱;17、池盖;18、排水管;19、拉环;20、泄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下面将结合图1

图3对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节能型建筑水循环系统 进行详细的说明。
[0022]实施例:
[0023]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节能型建筑水循环系统。参照图1,包括建筑本体1,建筑本体1的上端设置有建筑平台2,建筑平台2上表面两侧与中间形成具有坡度的平面,且建筑平台2的两侧设置有排水管18,使得下雨天的雨水可以向两侧流动,向两侧流动的雨水可以从排水管18排出,避免建筑平台2的上表面积水过多。
[0024]参考图1和图2,建筑平台2的上表面偏左一侧设置有过滤池3,在建筑平台上混凝土浇筑一个过滤池3,过滤池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液压缸4,液压缸4的上表面设置有液压升降装置5,液压升降装置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6,可以通过液压缸4启动液压升降装置5,使其缓缓上升,液压升降装置5的上升可以抬动固定块6上升并使其抬出过滤池3的内壁。
[0025]参考图2,固定块6远离过滤池3的内壁的侧面焊接有过滤网7,过滤网7由上下两层过滤网7组成,上层过滤网7的规格为200目,下层过滤网7的规格为250目,上层的过滤网7可以对雨水中较大的杂质进行初次过滤,初次过滤后的雨水会落入下层过滤网7的上表面,下
层过滤网7会对第一次过滤后的雨水进行二次过滤,过滤网7的正下方设置有吸附层8,二次过滤后的雨水会落入吸附层8的上表面,吸附层8会对过滤后的雨水中的微颗粒进行吸附,过滤网7的正上方设置有池盖17,池盖17的上表面焊接有拉环19,池盖17的上表面具有一定坡度,且池盖17可以封住过滤池3的上方,避免过多的雨水进入过滤池3内部,需要打开时,可以用手握住拉环19,将池盖17从过滤池3的上方移开,可以通过液压缸4和液压升降装置5的配合使过滤网7和吸附层8抬出过滤池3的内部,便于人工清除杂质,解决了过滤池3内部过滤网7杂质清理困难的问题。
[0026]参考图1和图3,靠近过滤池3内壁的建筑平台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立柱9,立柱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雨水收集盘10,雨水收集盘10的底壁开设有泄水孔20,立柱9的内部设置有泄水管11,且泄水管11的上端与泄水孔20的内部相连通,雨水收集盘10的内部用于收集雨水,收集的雨水可以通过泄水孔20进入到泄水管11内部,并从泄水管11的另一端流出;泄水管11的数量为两个,泄水管11远离雨水收集盘10的一端延伸至池盖17的正上方,且该端设置有阀门12,此时将池盖17从过滤池3上方移开,使泄水管11流出的雨水可以落入过滤池3内部进行过滤,同时可以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型建筑水循环系统,包括建筑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本体(1)的上端设置有建筑平台(2),所述建筑平台(2)的上表面偏左一侧设置有过滤池(3),所述过滤池(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液压缸(4),所述液压缸(4)的上表面设置有液压升降装置(5),所述液压升降装置(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6),所述固定块(6)的远离所述过滤池(3)的内壁的侧面焊接有过滤网(7),所述过滤网(7)的正下方设置有吸附层(8),所述过滤网(7)的正上方设置有池盖(17),所述池盖(17)的上表面焊接有拉环(19);靠近所述过滤池(3)内壁的所述建筑平台(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立柱(9),所述立柱(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雨水收集盘(10),所述雨水收集盘(10)的底壁开设有泄水孔(20),所述立柱(9)的内部设置有泄水管(11),且所述泄水管(11)的上端与所述泄水孔(20)的内部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建筑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平台(2)的上表面偏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凌栋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华瑞达装饰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