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5507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容易确实地进行电池的装取的电池座,在其底面的中央部位形成有向上方凸起的支点部,且设有形成固定电池的一侧的固定部的电极固定兼电池安装架、及其另一侧的固定部和取出部的电极固定兼电池固定取出架,在把电池的另一侧插入到固定部和底面之间时,按压电池的一侧而克服负极接触部的弹力,使电池以支点部为中心转动,以单按方式把电池装入电池容纳部中。(*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安装用于摄像机等的圆盘形电池的电池座,特别涉及容易进行电池装入取出的电池座。原来,作为保持圆盘形电池的电池座已由日本专利JP3-40464记载的内容所公知,其概要说明如下。即构成电池座的座体设置有对应于圆盘形电池的一个面的板部和对应于电池外圆周面的外周部,对应于电池的另一面的部分作成为切口部。该座体外周部的一部分上形成有缺口部,在前述外周部的内侧的与前述切口部的反对侧上经电池的外周面安装有把电池向前述缺口方向顶压的具有弹性的第1端子。在前述缺口部和第1端子附近设置有顶压座体内容纳的电池的另一方的面并防止电池脱落的阻止部。还在座体上设置有把座体内容纳的电池顶压到前述阻止部的第2端子。在把电池装入上述电池座的情况下,从缺口部插入电池,顶到第1端子上,使第1端子与电池接触的部位朝插入方向侧弹性变形,在这种状态下,使电池克服第2端子的弹力,从而把电池顶压到座体内。这样,电池的外周面就由第1端子的弹力顶压在座体缺口部附近的圆周部的内面上,同时,电池另一方的面被前述各阻止部顶压,电池就成为装入电池座的状态。另一方面,在取出装在电池座内的电池时,从缺口部侧用手指向第1端子方向弹力顶压,使电池的一部分与缺口部侧的阻止部离开,再用手指把电池摘出来。但是,在上述原来的电池座中,当把电池装入上述电池座内时,如上所述,先把电池从缺口部侧插入,顶压在第1端子上,但在这种状态下,必须使电池克服第2端子的弹力而顶压在座体内,所存在的问题是操作麻烦,不能用单按方式安装电池,而且由于施力的增减,还有可能安装失败。在取出电池的情况下,用手指强行把缺口部向第1端子方向顶压,必须在保持这种顶压状态的状态下用手指摘取电池,所以电池的取出操作也很麻烦,同样不能用单按方式取出电池。由于施力的增减,也有可能使电池取出失败。本专利技术就是为解决上述原来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方案,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确实且容易进行电池装入和取出的电池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池座,具有座基12、第1爪部、第2爪部、第1电极板和第2电极板;其中座基12具有接触圆盘形电池11的一方的面的接触部和从所述接触部的周缘部附近延伸出并在其内部形成电池容纳部16的导向片14A、14B、14C、14D;所述第1爪部与所述座基12形成一体,并接触所述电池容纳部16内容纳的电池11的另一方的面的一方侧;所述第2爪部与所述座基12形成一体,并接触所述电池容纳部16内容纳的电池11的另一方的面的另一方侧;所述第1电极板装配在所述座基12上,并具有把所述电池容纳部16中容纳的电池11向所述一方侧顶压的弹性;所述第2电极板装配在所述座基12上,并具有把所述电池容纳部16中容纳的电池11向所述第1爪部顶压的弹性;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电池11的一方的面部分接触的支点部16B形成在所述接触部上,同时,按如下尺寸形成第1爪部,即从所述电池11的所述支点部16B把所述一方侧向所述接触部按压时,所述电池11的一方侧的端部能越过所述第1爪部而到达所述接触部,从所述电池容纳部16内容纳的电池11的所述支点部16B向所述接触部按压另一方侧时,所述电池11的一方侧能越过所述第1爪部而离开所述接触部。所述的电池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爪部具有隔开间隔而配置的一对爪片和在各爪片之间与爪片一体设置并能由弹性变形把容纳在所述电池容纳部16内的电池11向接触部顶压的顶压部。所述的电池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爪部和第2爪部形成一体。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由下述结构构成。即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电池座,具有接触圆盘形电池一方的面的接触部、设置有从所述接触部的外周缘附近延伸而其内部形成电池容纳部的导向片的座基、与所述座基形成一体并接触所述电池容纳部内容纳的电池的另一方的面的一侧的第1爪部、与所述座基形成一体并接触所述电池容纳部内容纳的电池的另一方的面的另一侧的第2爪部、安装在所述座基上并具有把容纳在所述电池容纳部内的电池向所述一侧顶压的弹性的第1电极板、以及安装在所述座基上并具有把容纳在所述电池容纳部内的电池向所述第1爪部顶压的弹性的第2电极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触部上形成与所述电池一方的面部分接触的支点部,同时,所述电池的所述支点部也把所述一方侧向所述接触部顶压时,所述电池的一方侧的端部越过所述第1爪部到所述接触部,容纳在所述电池容纳部内的电池的所述支点部也把另一方侧向所述接触部顶压时,所述电池的一方倾越过所述第1爪部而从所述接触部离开,按照离开所间隔的尺寸形成第1爪部。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电池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爪部具有隔开间隔配置的一对爪片和能用弹性变形把所述电池容纳部内容纳的电池向接触部顶压的顶压部,所述顶压部设置在各爪片之间,并与爪片形成一体。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电池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爪部和第2爪部形成为一体。本专利技术的效果按照本专利技术能提供可以容易且确实地进行电池的装入取出的电池座。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A)是电池装在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电池座内的状态的斜视图;(B)是沿图1(A)的I-I线的剖视图。图2(A)是电池的另一方侧被容纳在电池容纳部中的状态的斜视图;(B)是沿图2(A)的II-II线的剖视图。图3是说明取出装在电池座内的电池的动作的剖视图。图4(A)是表示把电池反向装入电池座时的斜视图;(B)是沿图4(A)的IV-IV线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把电极板安装到电池座座基内的状态的分解斜视图。图6是表示把电极固定兼电池安装架和电极固定兼电池固定取出架装配到安装了电极板的电池座座基上的状态的分解斜视图。图7是电池座座基的斜视图。图8是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例的电池座的剖面图。图9是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例的电池座的平面图。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如图1(A)和图1(B)所示,按照本实施例的电池座10设置有电池座座基12,如图5和图6所示,电池座座基12呈板状的大致矩形。在电池座座基12的四角的各角上竖直设有略呈圆弧状的导向片14A至14D,各导向片14A至14D的内倾形成为容纳图1(A)所示的电池11的电池容纳部16。如图1(B)所示,作为该电池容纳部16的接触部的底面16A弯曲,其大致中央部位向上方即向电池容纳部16的开口侧凸出,并作为支点部16B,接触电池11的里面11A的约中央部分。该支点16B跨越垂直于图1(B)纸面的方向的整体,而且上述电池11从里面11A到表面11B其直径逐渐扩大。如图5所示,电池座座基12的导向片14A和14B之间形成装配作为第2电极板的负极电极板30用的装配孔18A,在电池座座基12的导向片14C、14D侧的端部,形成有装配作为第1电极板的负极电极板30的装配用凹部18B 。在电池座座基12上,在隔开导向片14A、14B电池容纳部16的外侧形成有图6所示的一对装配片20A、20A和装配销20B、20B;在隔开电池座座基12的导向片14C、14D电池容纳部16的外侧,设置有一对装配片20C、20C和装配销20D、20D。电池座座基12上装配有正极电极板22,如图5所示,正极电极板22由正极装配部24、正极端子26和正极接触部28构成,正极装配部24接触在电池座座基12的被装配部12A上,正极端子26从该正极装配部24的一端垂下,正极接触部28竖直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座,具有:座基(12)、第1爪部、第2爪部、第1电极板和第2电极板;其中座基(12)具有接触圆盘形电池(11)的一方的面的接触部和从所述接触部的周缘部附近延伸出并在其内部形成电池容纳部(16)的导向片(14A、14B、14C、14D);所述第1爪部与所述座基(12)形成一体,并接触所述电池容纳部(16)内容纳的电池(11)的另一方的面的一方侧;所述第2爪部与所述座基(12)形成一体,并接触所述电池容纳部(16)内容纳的电池(11)的另一方的面的另一方侧;所述第1电极板装配在所述座基(12)上,并具有把所述电池容纳部(16)中容纳的电池(11)向所述一方侧顶压的弹性;所述第2电极板装配在所述座基(12)上,并具有把所述电池容纳部(16)中容纳的电池(11)向所述第1爪部顶压的弹性;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电池(11)的一方的面部分接触的支点部(16B)形成在所述接触部上,同时,按如下尺寸形成第1爪部,即:从所述电池(11)的所述支点部(16B)把所述一方侧向所述接触部按压时,所述电池(11)的一方侧的端部能越过所述第1爪部而到达所述接触部,从所述电池容纳部(16)内容纳的电池(11)的所述支点部(16B)向所述接触部按压另一方侧时,所述电池(11)的一方侧能越过所述第1爪部而离开所述接触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达义雄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AUE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