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楼耀平专利>正文

建筑物避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55348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物避震方法,所述建筑物包括建筑物本体和支撑建筑物本体的基桩,在所述基桩上设置能够在水平方向上二维滑动的抗震结构,使所述基桩通过所述抗震结构对建筑物本体进行支撑。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需增大梁柱强度来进行抗震的建筑物避震方法,解决了现有的增大梁柱来提高抗震能力会导致建筑物的使用面积缩小的问题。使用面积缩小的问题。使用面积缩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物避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设槽轨配合滑移的抗震结构的抗震式建筑物。

技术介绍

[0002]建筑物的基本结构包括基桩和支撑在基桩上的建筑物本体,建筑物一旦垮塌,则会危生命,导致损失严重。现有的为了提供建筑物的抗震效果,为将建筑物的基桩和本体建筑得较粗来提高强度,使得产生地震时地震波对建筑物产生横向冲击而产生摇摆时不会折断而导致建筑物垮塌。以上增大梁的方式来提高强度实现建筑物抗震的方式不但导致成本增加较多,而且会缩小建筑物的使用面积占比。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需增大梁柱强度来进行抗震的建筑物避震方法,解决了现有的增大梁柱来提高抗震能力会导致建筑物的使用面积缩小的问题。
[0004]以上技术问题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建筑物避震方法,所述建筑物包括建筑物本体和支撑建筑物本体的基桩,在所述基桩上设置能够在水平方向上二维滑动的抗震结构,使所述基桩通过所述抗震结构对建筑物本体进行支撑。当产生地震时,地震横波传动到建筑物时作用于基桩,从而使得基桩相对于建筑物本体产生水平滑动来消除震动能量和避免基桩被刚性折断,从而起到抗震作用。
[0005]作为优选,所述抗震结构包括下固定支撑座、活动支撑座和上固定支撑座,所述建筑物本体连接在所述上固定支撑座上,所述下固定支撑座连接在所述基桩上;所述活动支撑座通过下滑轨付滑动连接在下固定支撑座上,所述下滑轨付包括若干下水平滑轨和若干一一对应地套设在下水平滑轨上的下水平滑槽,下水平滑轨彼此平行;所述下水平滑轨和下水平滑槽二者,一者设置在所述下固定支撑座的上表面上、另一者设置在所述活动支撑座的下表面上;所述上固定支撑座通过上滑轨付滑动连接在活动支撑座上,所述上滑轨付包括若干上水平滑轨和若干一一对应地套设在上水平滑轨上的上水平滑槽,上水平滑轨之间平行;所述上水平滑轨和上水平滑槽二者,一者设置在所述活动支撑座的上表面上、另一者设置在所述上固定支撑座的下表面上;所述下水平滑轨垂直于上水平滑轨。所述上水平滑轨的表面上设有上水平滑轨部摩擦层,所述上水平滑槽上设有同所述上水平滑轨部摩擦层配合的上水平滑槽部摩擦层;所述下水平滑轨的表面上设有下水平滑轨部摩擦层,所述下水平滑槽上设有同所述下水平滑轨部摩擦层配合的下水平滑槽部摩擦层。
[0006]作为优选,所述下滑轨设置在所述下固定支撑座的上表面上,所述上滑轨设置在所述活动支撑座的上表面上。能够降低挤粉尘堵塞滑槽导致不能够进行滑动。
[0007]作为优选,所述下水平滑轨的横截面为上端宽下端窄的梯形,下水平滑轨横截面所在的梯形的两个底角都为钝角,所述下水平滑槽的横截面的开口形状为下端窄上端宽的梯形,所述下水平滑轨朝下的投影沿下水平滑轨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都位于下水平滑槽的两
个侧壁上;所述上水平滑轨的横截面为上端宽下端窄的梯形,上水平滑轨横截面所在的梯形的两个底角都为钝角,所述上水平滑槽的横截面的开口形状为下端窄上端宽的梯形,所述上水平滑轨朝下的投影沿上水平滑轨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都位于上水平滑槽的两个侧壁上。能够避免竖向震动时,基桩同建筑物本体产生分离移位而导致不能够进行水平抗震。
[0008]作为优选,所述下水平滑槽的底壁上设有两排下支撑滚珠,两排下支撑滚珠沿下水平滑槽的宽度方向分布,同一排下支撑滚珠中的下支撑滚珠沿下水平滑槽的延伸方向分布,所述下水平滑轨仅通过所述下支撑滚珠同所述下水平滑槽接触;所述上水平滑槽的底壁上设有两排上支撑滚珠,两排上支撑滚珠沿上水平滑槽的宽度方向分布,同一排上支撑滚珠中的上支撑滚珠沿上水平滑槽的延伸方向分布,所述上水平滑轨仅通过所述上支撑滚珠同所述上水平滑槽接触。上水平滑槽部摩擦层设置在上支撑滚球的表面上,下水平滑槽部摩擦层设置下支撑滚球的表面上。能够使得滚动通畅有能够保证摩擦吸能的效果。
[0009]作为优选,所述下水平滑轨上设有沿上水平滑轨延伸方向延伸的两条下沟槽,两排所述上支撑滚珠一一对应地支撑在两条所述下沟槽内;所述上水平滑轨上设有沿上水平滑轨延伸方向延伸的两条上沟槽,两排所述上支撑滚珠一一对应地支撑在两条所述上沟槽内。能够避免产生沿滑轨宽度方向的移动。
[0010]作为另一优选,所述抗震结构包括下固定支撑座、活动支撑座和上固定支撑座,所述建筑物本体连接在所述上固定支撑座上,所述下固定支撑座连接在所述基桩上;所述活动支撑座通过下滚动平移机构滑动连接在下固定支撑座上,所述下滚动平移机构包括若干下水平滑槽和若干一一对应地支撑在下水平滑槽内的下滚轮排,下水平滑槽彼此平行,同一排下滚轮排中的下滚轮沿下水平滑槽的延伸方向分布;所述下滚轮排和下水平滑槽二者,一者设置在所述下固定支撑座的上表面上、另一者设置在所述活动支撑座的下表面上;所述上固定支撑座通过上滚动平移机构滑动连接在活动支撑座上,所述上滚动平移机构包括若干上水平滑槽和若干一一对应地支撑在上水平滑槽内的上滚轮排,上水平滑槽彼此平行,同一排上滚轮排中的上滚轮沿上水平滑槽的延伸方向分布;所述上滚轮排和上水平滑槽二者,一者设置在所述上固定支撑座的下表面上、另一者设置在所述活动支撑座的上表面上;所述下水平滑槽垂直于上水平滑槽。当产生地震时,地震横波传动到建筑物时作用于基桩,而使得基桩相对于建筑物本体产生水平滑动来消除震动能量和避免基桩被刚性折断,从而起到抗震作用。所述上水平滑槽的表面上设有上水平滑槽部摩擦层,所述上滚轮的表面上设有同所述上水平滑槽部摩擦层配合的上滚轮部摩擦层;所述下水平滑从轨的表面上设有下水平滑槽部摩擦层,所述下滚轮的表面上设有同所述下水平滑槽部摩擦层配合的下滚轮部摩擦层。
[0011]作为优选,上滚轮为球形,所述下滚轮为球形。相对于圆盘型滚轮而言,无需轮轴即能够安装,能够提高紧凑性。
[0012]作为优选,所述下滑槽设置在所述下固定支撑座的上表面上,所述上滑槽设置在所述活动支撑座的上表面上。移动时滚轮始终为位于滑槽内的,能够保证移动时的可靠性。
[0013]作为优选,所述活动支撑座的下表面上设有下滚轮安装座,所述下滚轮连接在所述下滚轮安装座上,所述下滚轮安装座穿设在所述下水平滑槽的内;所述上固定支撑座的下表面上设有上滚轮安装座,所述上滚轮连接在所述上滚轮安装座上,所述上滚轮安装座穿设在所述上水平滑槽的内。能够在滚轮较小时实现安装到滑槽内且保证限位可靠性。
[0014]作为优选,所述下滚轮支撑座的沿下水平滑槽宽度方向的两侧上都设有支撑在下水平滑槽的侧壁上的下限位滚球;所述上滚轮支撑座的沿上水平滑槽宽度方向的两侧上都设有支撑在上水平滑槽的侧壁上的上限位滚球。能够避免产生沿滑轨宽度方向的移动。
[0015]作为优选,所有的所述基桩通过下水平地梁连接在一起。能够提高基桩移动的一致性以提高抗震效果。
[0016]作为优选,所述建筑物本体包括若干立柱和将所有的立柱的下端连接在一起的上水平地梁,所述上固定支撑座支撑在所述上水平地梁上。能够使得建筑本体更好的作为一个整体支撑在隔振机构时,能够提高抗震效果。
[0017]作为优选,所述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物避震方法,所述建筑物包括建筑物本体和支撑建筑物本体的基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桩上设置能够在水平方向上二维滑动的抗震结构,使所述基桩通过所述抗震结构对建筑物本体进行支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避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震结构包括下固定支撑座、活动支撑座和上固定支撑座,所述建筑物本体连接在所述上固定支撑座上,所述下固定支撑座连接在所述基桩上;所述活动支撑座通过下滑轨付滑动连接在下固定支撑座上,所述下滑轨付包括若干下水平滑轨和若干一一对应地套设在下水平滑轨上的下水平滑槽,下水平滑轨彼此平行;所述下水平滑轨和下水平滑槽二者,一者设置在所述下固定支撑座的上表面上、另一者设置在所述活动支撑座的下表面上;所述上固定支撑座通过上滑轨付滑动连接在活动支撑座上,所述上滑轨付包括若干上水平滑轨和若干一一对应地套设在上水平滑轨上的上水平滑槽,上水平滑轨之间平行;所述上水平滑轨和上水平滑槽二者,一者设置在所述活动支撑座的上表面上、另一者设置在所述上固定支撑座的下表面上;所述下水平滑轨垂直于上水平滑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建筑物避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滑轨设置在所述下固定支撑座的上表面上,所述上滑轨设置在所述活动支撑座的上表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物避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水平滑轨的横截面为上端宽下端窄的梯形,下水平滑轨横截面所在的梯形的两个底角都为钝角,所述下水平滑槽的横截面的开口形状为下端窄上端宽的梯形,所述下水平滑轨朝下的投影沿下水平滑轨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都位于下水平滑槽的两个侧壁上;所述上水平滑轨的横截面为上端宽下端窄的梯形,上水平滑轨横截面所在的梯形的两个底角都为钝角,所述上水平滑槽的横截面的开口形状为下端窄上端宽的梯形,所述上水平滑轨朝下的投影沿上水平滑轨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都位于上水平滑槽的两个侧壁上。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建筑物避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水平滑槽的底壁上设有两排下支撑滚珠,两排下支撑滚珠沿下水平滑槽的宽度方向分布,同一排下支撑滚珠中的下支撑滚珠沿下水平滑槽的延伸方向分布,所述下水平滑轨仅通过所述下支撑滚珠同所述下水平滑槽接触;所述上水平滑槽的底壁上设有两排上支撑滚珠,两排上支撑滚珠沿上水平滑槽的宽度方向分布,同一排上支撑滚珠中的上支撑滚珠沿上水平滑槽的延伸方向分布,所述上水平滑轨仅通过所述上支撑滚珠同所述上水平滑槽接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避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震结构包括下固定支撑座、活动支撑座和上固定支撑座,所述建筑物本体连接在所述上固定支撑座上,所述下固定支撑座连接在所述基桩上;所述活动支撑座通过下滚动平移机构滑动连接在下固定支撑座上,所述下滚动平移机构包括若干下水平滑槽和若干一一对应地支撑在下水平滑槽内的下滚轮排,下水平滑槽彼此平行,同一排下滚轮排中的下滚轮沿下水平滑槽的延伸方向分布;所述下滚轮排和下水平滑槽二者,一者设置在所述下固定支撑座的上表面上、另一者设置在所述活动支撑座的下表面上;所述上固定支撑座通过上滚动平移机构滑动连接在活动支撑座上,所述上滚动平移机构包括若干上水平滑槽和若干一一对应地支撑在上水平滑槽内的上滚轮排,上水平滑槽彼此平行,同一排上滚轮排中的上滚轮沿上水平滑槽的延伸方向分布;所述上滚轮排和上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楼耀平
申请(专利权)人:楼耀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