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信光缆工程接头质量智能管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54936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信光缆工程接头质量智能管控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将前端装置传来的数据按照标准的数据格式进行清洗、转化、存储,通过对数据进行模型分析,自动判断通信光缆接头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是否按照标准规范的要求步骤进行光缆接续,以及接续的过程中质量是否合格,并将结果通过后台装置推送给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和后台专职质量员,通过设置“云端质量员”代替现场实际专职质量员,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工程质量,提升了管理效率。通过对光缆接头质量记录进行标准化管理,可以将单一文字资料,升级到自动记录的视频、语音及分析结果的立体数字资料记录,便于保存、检索,更便于质量检查和质量问题追溯。量检查和质量问题追溯。量检查和质量问题追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信光缆工程接头质量智能管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光缆接头质量管控
,具体为一种通信光缆工程接头质量智能管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通信网作为海量信息传输、交换的重要支撑网,必须具有极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通信光缆是通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数量近几年呈现爆发式增长。通信光缆工程的接头质量是保证通信网络运行的关键环节,目前,通信建设行业中,光缆接头工程量的现状如下:1通信光缆接头施工,点多面广,并且作业是流动的;2一个光缆接头施工的持续时间短,一般为2

4个小时;3一般规模的通信工程施工企业,高峰期每天的光缆接头施工点可达数十个,并且物理上分布很广;4一般规模的地市级通信运营商,高峰期每天需要管理的光缆接头施工点可达数十个,并且由不同的施工单位实施。
[0003]但是目前,通信建设行业光缆接头的现场质量管理,普遍采用设置专职质量员的方式:如果设置过多的质量员,面对同时施工的几十个接头点,人工成本太高,不实际;如果采用一人巡视多点的方式,又会错过关键环节;如果采用作业人员兼职的方式,肯定达不到管理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提供一种通信光缆工程接头质量智能管控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通信光缆工程接头质量智能管控方法,所述通信光缆工程接头质量智能管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S1:进行光缆接头标准化管理,对作业队伍和作业人员进行标准化培训,要求严格按照规定的工序作业并掌握每个工序中的控制要点,建立信息分析模型,将质量员的实际经验开发形成知识模型并部署在云端;
[0007]S2:进行施工现场前端装置的安装,前端装置主要包括:视频采集、语音采集、气象信息采集、位置信息采集、语音播放、电源、信息收发等模块
[0008]S3:整个信息采集发射装置安装到一个定制箱体内,既要满足现场高度调节的要求,也要满足便携的要求
[0009]S4:进行云端部署策略和后台管理,主要包括前端信息采集装置、信息传输装置、信息显示装置、信息存储及信息分析装置等五部分;
[0010]S5:前端装置将通信光缆接头施工现场视频、语音及气象等信息进行采集,经编码、加密后,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网络发送至后台装置,后台装置将前端装置传来的信息进行存储、分析处理,并将分析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给前端装置,指导通信光缆接头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是否按照标准规范的要求步骤进行了光缆接续
[0011]S6:专职质量员通过访问云端资源,可以将现场视频、语音、气象等实时信息及云
端分析处理信息在后台终端上进行显示;
[0012]S7:施工方其他管理人员和工程其他参建方(业主、监理、政府等)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访问云端资源,监督、指检查通信光缆接头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工作
[0013]S8:基于本专利技术开发的后台支持公有云、私有云及混合云部署,云提供计算、网络、存储、容器、安全、运维等服务,将前端装置传来的数据按照标准的数据格式进行清洗、转化、存储,通过对数据进行模型分析,自动判断通信光缆接头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是否按照标准规范的要求步骤进行光缆接续,以及接续的过程中质量是否合格,并将结果通过后台装置推送给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和后台专职质量员;
[0014]S9:后台装置中的信息分析为本专利技术的核心,主要用于自动检测分析每个通信光缆接头施工顺序是否按规范要求的七个步骤执行,每个步骤是否按规范要求执行到位;
[0015]S10:建立一个针对通信光缆接头施工质量管理的数据分析模型,包括但不限于施工人员肢体动作、光缆材料状态、光缆接头盒状态等等的自动分析检测功能,经过大量的模型训练、调整,最终确定一个适合本专利技术的视频分析模型,内置于后台置内,指挥整个通信光缆工程接头质量智能管控方法的执行。
[0016]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2中,视频采集模块主要负责通信光缆接头施工现场视频图像信息采集。
[0017]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2中,电源模块主要负责整个前端装置的供电。
[0018]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2中,语音采集模块主要负责通信光缆接头施工现场语音信息采集。
[0019]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2中,气象采集模块可以选用气体探测器,主要负责通信基站施工现场天气情况信息的采集。
[0020]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2中,信息收发模块主要负责将前端采集信息上传及后端指令信息接收。
[0021]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2中,语音输出模块主要负责监控中心语音操作指令传达。
[0022]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6中,专职质量员可以巡视所有站点,接管自动弹出的问题站点,控制前端装置并介入现场的作业过程,进行远程指导包括发出纠正、返工等指令。
[0023]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9中,如果信息分析装置检测到施工现场没有按照预定的要求执行,自动发送语音至施工现场,提醒工人按规范要求实施。
[0024]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9中,并且将每个通信光缆接头施工视频采集信息、语音通话信息、视频分析信息形成一个档案进行归档,便于后期查询和分析。
[0025]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6]1、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云端质量员”代替现场实际专职质量员,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工程质量,提升了管理效率。通过对光缆接头质量记录进行标准化管理,可以将单一文字资料,升级到自动记录的视频、语音及分析结果的立体数字资料记录,便于保存、检索,更便于质量检查和质量问题追溯。
[0027]2、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开放云端接口和移动接入的方式,可分别满足工程参建各方的不同需求,解决了施工方、监理方、建设方以及政府监督的质量管理需求。通过后台专职质
量员的设置,可以实现一个专职质量员同时巡视20个接头点的接头质量,进行全面有效的质量管控,也能有效避免质量事件的发生和质量事故的漏报、瞒报。
[0028]3、本专利技术中,补足了通信建设行业的一个缺项,本行业内还没有通过在现场设置”云端质量员”代替真实现场专职质量员的先例。建立了专用信息分析模型,通过对光缆接头的工序和控制要点进行标准化管理,将质量员的实际经验形成知识模型,可以更科学地指导、监督光缆接头质量工作。解决了通信光缆接头施工质量需要的专职质量员投入不足,特别是有经验的专职质量员投入不足,无法进行全面有效的质量管控的问题,也能有效避免质量事件的发生和质量事故的漏报、瞒报。解决了质量员投入的人工成本和光缆接头质量之间的矛盾,有效提高了光缆接头质量管理的效率,实现后台一个专职质量员同时巡视20个接头点的接头质量。升级了光缆接头质量的过程管控资料,由传统方法的单一文字记录升级为视频、语音及分析结果的立体数字资料记录,便于保存、检索,更便于质量检查和质量问题追溯。
附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信光缆工程接头质量智能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光缆工程接头质量智能管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进行光缆接头标准化管理,对作业队伍和作业人员进行标准化培训,要求严格按照规定的工序作业并掌握每个工序中的控制要点,建立信息分析模型,将质量员的实际经验开发形成知识模型并部署在云端;S2:进行施工现场前端装置的安装,前端装置主要包括:视频采集、语音采集、气象信息采集、位置信息采集、语音播放、电源、信息收发模块S3:整个信息采集发射装置安装到一个定制箱体内,既要满足现场高度调节的要求,也要满足便携的要求S4:进行云端部署策略和后台管理,主要包括前端信息采集装置、信息传输装置、信息显示装置、信息存储及信息分析装置五部分;S5:前端装置将通信光缆接头施工现场视频、语音及气象信息进行采集,经编码、加密后,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网络发送至后台装置,后台装置将前端装置传来的信息进行存储、分析处理,并将分析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给前端装置,指导通信光缆接头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是否按照标准规范的要求步骤进行了光缆接续S6:专职质量员通过访问云端资源,可以将现场视频、语音、气象实时信息及云端分析处理信息在后台终端上进行显示;S7:施工方其他管理人员和工程其他参建方(业主、监理、政府)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访问云端资源,监督、指检查通信光缆接头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工作S8:基于本发明开发的后台支持公有云、私有云及混合云部署,云提供计算、网络、存储、容器、安全、运维服务,将前端装置传来的数据按照标准的数据格式进行清洗、转化、存储,通过对数据进行模型分析,自动判断通信光缆接头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是否按照标准规范的要求步骤进行光缆接续,以及接续的过程中质量是否合格,并将结果通过后台装置推送给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和后台专职质量员S9:后台装置中的信息分析为本发明的核心,主要用于自动检测分析每个通信光缆接头施工顺序是否按规范要求的七个步骤执行,每个步骤是否按规范要求执行到位;S10:建立一个针对通信光缆接头施工质量管理的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高亚陈宏宇孟凡东董春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通信建设北京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