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水电解液二次蓄电池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54471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非水电解液二次蓄电池,其在密封筒内,接纳有分别在正极与负极之间设置有分隔件的卷绕电极体,在卷绕电极体的两个端部接合有负极集电板和正极集电板,在电极体的两个端部的内部,在一个端部上突出有负极的端缘,在该端缘上接合有负极集电极。负极集电板具有双层结构,包括铜层部和镍层部,铜层部由铜或以铜为主体的合金形成,镍层部由镍或以镍为主体的合金形成,使该铜层部与负极的端缘相接触,通过激光方式进行焊接。(*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象圆筒型锂离子二次蓄电池那样的,非水电解液二次蓄电池,及其制造方法,在该电池中,在密封容器内,接纳有形成发电元件的电极体,可从正极端子部和负极端子部,朝向外部输出该电极体所产生的电能。在这种非水电解液二次蓄电池中,带状的正极与负极分别通过分隔件相互叠合,将它们呈螺旋状卷绕,形成卷绕的电极体,该卷绕的电极体接纳于密封容器内。作为卷绕电极体所产生的电能朝向外部输出的方法,广泛地采用下述方法,即在构成卷绕电极体的正极和负极中,分别连接多个导电性片的基端部,从正极引出的多个正极集电片的前端部与正极端子部连接,并且从负极引出的多个负极集电片的前端部与负极端子部连接。但是,在采用多个集电片的集电结构中,在电流较低的小型非水电解液二次蓄电池的场合,获得足够的集电效果,但是,在电流较高的大型非水电解液二次蓄电池中,由于电极面积较大,故具有不能够获得足够的集电效果的问题。另外具有下述问题,即将多个集电片与电极端子部连接的结构和步骤复杂,作业性或生产性较差。于是,如图7所示,人们提出了下述圆筒型非水电解液二次蓄电池,其具有由负极集电板36和正极集电板30构成的集电结构。在非水电解液二次蓄电池中,盖体16,16固定于筒体15的两端开口部,构成电池筒1,卷绕电极体2接纳于该电池筒1的内部。在卷绕电极体2的两个端部,设置有负极集电板36和正极集电板30,其通过激光方式焊接于卷绕电极体2上。另外,负极集电板36和正极集电板30通过连接带37,34,与安装于盖体16,16上的负极端子机构4和正极端子机构40连接。卷绕电极体2分别由带状的正极23,分隔件22,以及负极21构成。正极23按照在由铝箔形成的芯体的表面上涂敷正极活性物质的方式构成,负极21按照在由铜箔形成的芯体的表面上涂敷负极活性物质的方式构成。正极23和负极21分别沿宽度方向与分隔件22错开的方式相互叠合,将它们呈螺旋状卷绕。由此,卷绕电极体2的卷轴方向的两个端部内部的,一个端部上,正极23的端缘朝向分隔件22的端缘的外方突出,并且在另一端,负极21的端缘朝向分隔件22的端缘的外方突出。此外,正极集电板30由铝形成,负极集电板36由铜制成。如上所述,如果采用在卷绕电极体2的端部,通过激光方式焊接集电板36、30的集电结构,由于在焊接时,在集电板上不作用有压力,可以非接触的方式进行焊接,故作业性,生产性提高。但是,在图7所示的非水电解液二次蓄电池的制造步骤中,由于在卷绕电极体2的负极21的端缘上,设置负极集电板36,在进行激光焊接时,作为负极集电板36的材质的铜对激光束的反射率较高,故无法向焊接部提供足够的能量,焊接是不完全的,由于卷绕电极体2与负极集电板36之间的电阻增加,故具有集电效率降低的问题。此外,如果由镍形成负极集电板36,则可改善负极集电板36相对卷绕电极体2的焊接性,但是由于镍形成的负极集电板36的电阻大于铜制的负极集电板36的电阻,故集电效率降低。图20和图23所示的已有的非水电解液二次蓄电池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在筒体15的两个端部通过焊接方式固定有盖体16,16的圆筒状的电池筒1的内部,接纳有卷绕电极体5。在两个盖体16,16上,安装有正负一对的电极端子机构110,110,卷绕电极体5与两个电极端子机构110,110通过多个电极片6相互连接,卷绕电极体5所产生的电能可从一对电极端子机构110,110朝向外部输出。另外,在各盖体16上,安装有压力开闭式气体排出阀13。如图22所示,卷绕电极体5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分别在带状正极51与负极53之间设置有带状分隔件52,将它们呈螺旋状卷绕。正极51按照下述方式形成,该方式为在由铝箔形成的带状芯体55的两个表面上,涂敷由锂离子复合氧化物形成的正极活性物质54,负极53按照下述方式形成,该方式为在由铜箔形成的带状芯体57的两个表面上,涂敷包含碳素材料的负极活性物质56。在分隔件52中,浸渗非水电解液。还有,在正极51上,形成不涂敷正极活性物质54的非涂敷部,在该非涂敷部上,接合有多个电极片6的基端部,同样,在负极53上,形成有不涂敷负极活性物质56的非涂敷部,在该涂敷部上,接合有多个电极片6的基端部。另外,如图23所示,极性相同的多个电极片6的前端部61与1个电极端子机构110连接。另外,为了方便起见,图23仅仅示出一部分的电极片的前端部与电极端子机构110连接的状态,对于其它的电极片,前端部与电极端子机构110连接的状态在图中省略。电极端子机构110包括穿过电池筒1的盖体16而安装的电极端子111,在该电极111的基端部,形成有凸缘部112。在盖体16的通孔,安装有绝缘密封件113,盖体16与紧固部件之间保持电绝缘性与密封性。在电极端子111上,从盖体16的外侧,嵌合垫片114,并且以螺纹方式嵌合有第1螺母115和第2螺母116。另外,由于将第1螺母115紧固,通过电极端子111中的凸缘部112与垫片114,夹持绝缘密封件113,故密封性提高。上述多个电极片6的前端部61通过点焊或超声波焊接方式,固定于电极端子111中的凸缘部112上。但是,锂离子二次蓄电池具有下述问题,即由于随着电池的尺寸的增加,正极和负极的长度加大,故采用电极片的集电结构的集电性较低,内部电阻产生误差,或放电容量降低等。于是,人们提交了图21所示的集电结构的专利申请,其应在正极和负极的整个长度范围内,具有均匀的集电性。在该集电结构中,卷绕电极体7同样由下述正极71,负极73,以及分隔件72形成,该正极71按照在芯体75的表面上涂敷正极活性物质74的方式形成,该负极73按照在芯体77的表面上涂敷负极活性物质76的方式形成,该分隔件72中浸渗有非水电解液,该正极71和负极73分别按照沿宽度方向与分隔件72错开的方式相互叠合,将它们呈螺旋状卷绕。由此,卷绕电极体7的卷轴方向的两个端部内的,一个端部中,正极71的芯体75的端缘78朝向分隔件72的端缘突出,并且在另一端缘上,负极73的芯体77的端缘朝向分隔件72的端缘的外方突出。此外,在卷绕电极体7的两个端部上,分别以形成电阻的方式焊接圆板状的集电板62,该集电板62通过引线部件63,与上述电极端子机构110连接。但是,图21所示的具有集电结构的非水电解液二次蓄电池具有下述问题,即由于构成卷绕电极体7的正极71和负极73的芯体75,77的端缘78,78的面积较小,故芯体端缘与集电板62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由此,电池的内部电阻较大。特别是在电动式汽车用的电源等所采用的锂离子二次蓄电池中,必须形成高容量,并且尽可能地减小内部电阻,以便获得高输出。此外,必须采用生产性优良的集电机构,以便减小制造成本。于是,就生产性优良的低电阻的电池,人们提交了下述形式的专利申请(比如,参照JP实开昭55-156365号文献),在该形式中,在于集电板的整个表面上均匀地分散的状态,形成直径较小的膨胀部,使该膨胀部与芯体端缘相接触,进行电阻焊接接,由此使电流集中于该膨胀部,使焊接强度提高。此外,如图24所示,人们提交了下述集电结构的专利申请(比如,参照JP特开平11-31497号文献),其采用在平板状主体93上形成多个弯曲部94的集电板92,在将集电板92压靠于卷绕电极体7的芯体端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非水电解液二次蓄电池,其在密封容器内,接纳有分别在带状的正极(23)与负极(21)之间设置有分隔件(22)的电极体(2),该电极体(2)所产生电能可从设置于密封容器中的正极端子部和负极端子部,朝向外部输出,在电极体(2)的卷轴方向的两个端部的内部,在一个端部上突出有负极(21)的端缘,在该端缘上接合有负极集电板(3),该负极集电板(3)与负极端子部导通,其特征在于:负极集电板(3)由多层部形成,该多层部包括铜层部(31)和金属层部,该铜层部(31)由铜或以铜为主体的合金形成,该金属层部由作为不与锂形成金属化合物的金属,并且其激光反射率小于铜的金属,或以该金属为主体的合金形成,该铜层部(31)与金属层部形成两侧的表面层,铜层部(31)焊接于负极(21)的端缘上。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西直哉佐藤广一能间俊之米津育郎
申请(专利权)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