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能量密度的。
技术介绍
负极使用了锂和钠等碱金属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的电动势较高。而且,这种电池与传统的镍铬蓄电池和铅蓄电池相比,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特别对在负极使用了Li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但如果在负极使用碱金属,则在充电时会出现树枝状晶体,还容易引起短路,成为可靠性较差的电池。因此,对在负极使用锂和铝或铅的合金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如果在负极使用上述合金,则充电时锂被包藏在负极合金中。这样就不会出现树枝状晶体,能够获得可靠性较高的电池。但是,上述合金的放电电位与金属锂相比,约高0.5V。因此,电池电压也下降0.5V,电池的能量密度也降低。另一方面,对以石墨等碳材及锂组成的层间化合物为活性物质的负极进行研究。采用前述负极的电池作为锂离子二次电池正在被实用化。由于前述层间化合物通过充电将锂导入碳层间,所以不会出现树枝状晶体。另外,前述负极的放电电位仅比金属锂高约0.1V,所以电池的电压下降较少。但是,所用碳材为石墨的情况下,通过充电导入碳层间的锂量的上限从理论上来讲为碳原子数的1/6。此外,这种情况下的电容量为372Ah/kg。因 ...
【技术保护点】
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所述电池由能够进行充放电的正极、含有锂盐的非水电解液和能够进行充放电的负极组成,前述正极、前述非水电解液及前述负极的至少1种包含选自通式(1)表示的磷酸酯,通式(2)表示的磷酸酯,通式(3)表示的磷酸酯中的至少1种磷酸酯, O=*-OR↑[2a] (1) 式中,R↑[1a]、R↑[2a]和R↑[3a]表示独立的碳原子数为7~12的脂肪族烃基, O=*-OR↑[2b] (2) 式中,R↑[1b]和R↑[2b]表示独立的碳原子数为1~12的脂肪族烃基或芳香族烃基, O=*-OH (3) 式中,R↑[1c]表示碳原子数 ...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泽秀治,美藤靖彦,松田宏梦,丰口吉德,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