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塑料膜及其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4137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强度塑料膜及其生产工艺,涉及塑料膜,旨在解决塑料膜的综合性能还是不够,质量较低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如下步骤:S1混料、投料;S2塑化;S3共挤;S4膜泡定型;S5薄膜测厚;S6牵引、收卷;S7时效:于真空条件下,对塑料膜进行升温并保温3~4小时,而后降温,破去真空,取出冷却至室温;S8分切;S9电晕处理;S10检验;S11包装;S12成品。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不同挤出机分开投料,且共挤成膜泡,方便电晕层、芯层和热封层的形成,且电晕层、芯层和热封层由于原料不同,从而具有不同的特性,通过步骤S5能提升塑料膜的质量,通过步骤S7,能让塑料膜充分地自由收缩,释放内应力,提高塑料膜的尺寸稳定性,提高塑料膜的质量。提高塑料膜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强度塑料膜及其生产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塑料膜,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高强度塑料膜及其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塑料膜是一种用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以及其他树脂制成的薄膜,按照其成型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吹塑薄膜、流延薄膜、压延薄膜等,而按照塑料薄膜用途不同,可分为包装薄膜、农用薄膜、用于特殊环境具有特殊用途的功能性薄膜等。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塑料化工行业也越发的蓬勃,而在塑料化工行业里塑料膜制品更是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疫情结束,各行各业生产力的复苏,各行业对塑料薄膜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上升,其中塑料薄膜在包装领域的应用最为广泛,中国是塑料膜制品的生产制造大国,也是塑料膜制品的消耗大国。
[0003]公开号为CN109094161B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易电晕、平整度高的塑料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外层、中层、内层,外层重量占膜总重的20~40%,中层重量占膜总重的30~50%,内层重量占膜总重的20~40%,按重量百分比计,外层由70~80%LDPE 2420H、10~20%纳米Al2O3和1~10%稳定剂组成;中层由70~90%LDPE 2420H和10~30%LLDPE LL0220AA组成;内层由60~70%LDPE 2420H、10~30%VM 6102、1~2份滑爽母粒、10~20%纳米Al2O3和1~5份PEA

3S组成。
[0004]上述方案中解决了塑料膜耐电晕性能和平整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的问题,但是这种工艺生产的塑料膜的综合性能还是不够,使其质量较低。
[0005]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度塑料膜及其生产工艺。
[0007]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高强度塑料膜,包括电晕层、芯层和热封层,所述电晕层和热封层分别位于芯层的两面。
[0008]一种高强度塑料膜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0009]S1混料、投料:每层螺杆按配方选择原料进行混料、投料,不同挤出机分开投料;
[0010]S2塑化:物料塑化挤出;
[0011]S3共挤:不同挤出机同时挤出膜泡;
[0012]S4膜泡定型:在薄壁管中通入空气形成薄膜管,通过冷却风环对刚从机头挤出的塑料膜泡进行冷却;
[0013]S5薄膜测厚:用薄膜测厚仪对薄膜进行厚度检测,厚度合格进入下道工序;
[0014]S6牵引、收卷;
[0015]S7时效:于真空条件下,对塑料膜进行升温并保温3~4小时,而后降温,破去真空,取出冷却至室温;
[0016]S8分切;
[0017]S9电晕处理:在塑料膜表面用高频率高电压放电;
[0018]S10检验;
[0019]S11包装;
[0020]S12成品。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步骤S1通过不同挤出机分开投料,且共挤成膜泡,方便电晕层、芯层和热封层的形成,且电晕层、芯层和热封层由于原料不同,从而具有不同的特性,通过步骤S5能提升塑料膜的质量,通过步骤S7,能让塑料膜充分地自由收缩,释放内应力,提高塑料膜的尺寸稳定性,提高塑料膜的质量,通过步骤S9,使电晕层产生游离基反应而使聚合物发生交联.表面变粗糙并增加其对极性溶剂的润湿性,这些离子体由电击和渗透进入被印体的表面破坏其分子结构,进而将电晕层的表面分子氧化和极化,离子电击侵蚀电晕层表面,以致增加塑料膜表面的附着能力,且放电时还会产生大量的臭氧,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能使塑料分子氧化,产生羰基与过氧化物等极性较强的基团,从而提高了塑料膜的表面能。
[0022]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芯层采用低密度聚乙烯和包装膜用树脂按比例1:2配比。
[0023]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包装膜用树脂以乙烯为原料、丁烯

1为共聚单体,氢气为链转移剂,在气相流化床反应器中聚合反应,得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树脂粉料,而后加入复配剂与其混合后经双螺杆挤出机在220℃

230℃的环境下挤出造粒,通过水下切粒,并干燥去除造粒表面水分后成形。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生产的塑料膜薄膜鱼眼无超标及其他外观瑕疵点,膜样的雾度与清晰度良好,膜面无晶点,且具有良好的拉伸性能,可作为理想的包装薄膜用料。
[0025]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晕层采用低密度聚乙烯和聚乙烯专用料一按比例5:2配比。
[0026]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聚乙烯专用料一以乙烯为原料、己烯

1为共聚单体,氢气为链转移剂,在气相流化床反应器中聚合反应,而后加入复配剂与其混合后经双螺杆挤出机在195℃

200℃的环境下挤出造粒,通过水下切粒,并干燥去除造粒表面水分后成形。
[00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生产的塑料膜挺度高,用于塑料膜电晕层用料时,能充分提升塑料膜受压时弹性回复力,塑料膜不易发粘;透明度高,更加利于塑料膜品质的提升;加工性能好,产能增加,加工温度下降,成品塑料膜气味问题得到解决;收卷端面整齐,挺度良好,分切后表面平整,无暴筋、模唇条、晶点。
[002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热封层采用低密度聚乙烯和聚乙烯专用料二按比例3:2配比。
[0029]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聚乙烯专用料二以乙烯为原料、丁烯

1为共聚单体,氢气为链转移剂,在气相流化床反应器中聚合反应,而后加入茂金属催化剂以及抗静电剂将其混合后经双螺杆挤出机在210℃

220℃的环境下挤出造粒,通过水下切粒,并干燥去除造粒表面水分后成形。
[003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生产的塑料膜强度高,降低塑料膜生产成本;具备了降低起始热封温度、提高热封强度的优势,热封性能优于其他塑料膜产品;加工性能好,产能增
加,加工成本得以进一步下降。
[0031]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步骤S1通过不同挤出机分开投料,且共挤成膜泡,方便电晕层、芯层和热封层的形成,且电晕层、芯层和热封层由于原料不同,从而具有不同的特性,通过步骤S5能提升塑料膜的质量,通过步骤S7,能让塑料膜充分地自由收缩,释放内应力,提高塑料膜的尺寸稳定性,提高塑料膜的质量,通过步骤S9,使电晕层产生游离基反应而使聚合物发生交联.表面变粗糙并增加其对极性溶剂的润湿性,这些离子体由电击和渗透进入被印体的表面破坏其分子结构,进而将电晕层的表面分子氧化和极化,离子电击侵蚀电晕层表面,以致增加塑料膜表面的附着能力,且放电时还会产生大量的臭氧,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能使塑料分子氧化,产生羰基与过氧化物等极性较强的基团,从而提高了塑料膜的表面能。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33]实施例1:一种高强度塑料膜,包括电晕层、芯层和热封层,其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度塑料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晕层、芯层和热封层,所述电晕层和热封层分别位于芯层的两面。2.一种高强度塑料膜的生产工艺,用于制备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塑料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混料、投料:每层螺杆按配方选择原料进行混料、投料,不同挤出机分开投料;S2塑化:物料塑化挤出;S3共挤:不同挤出机同时挤出膜泡;S4膜泡定型:在薄壁管中通入空气形成薄膜管,通过冷却风环对刚从机头挤出的塑料膜泡进行冷却;S5薄膜测厚:用薄膜测厚仪对薄膜进行厚度检测,厚度合格进入下道工序;S6牵引、收卷;S7时效:于真空条件下,对塑料膜进行升温并保温3~4小时,而后降温,破去真空,取出冷却至室温;S8分切;S9电晕处理:在塑料膜表面用高频率高电压放电;S10检验;S11包装;S12成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强度塑料膜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芯层采用低密度聚乙烯和包装膜用树脂按比例1:2配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强度塑料膜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膜用树脂以乙烯为原料、丁烯

1为共聚单体,氢气为链转移剂,在气相流化床反应器中聚合反应,得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树脂粉料,而后加入复配剂与其混合后经双螺杆挤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国忠章家耀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新航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