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灌注桩加固装置,包括板体,所述开口的内壁间隙配合有钢筋笼,所述板体的两侧均设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螺杆、手柄、螺纹套、斜杆、块体和弧形板,两个所述螺杆的一端通过轴承分别转动相连于板体的顶部两侧,两个所述斜杆的一端通过销轴均转动相连有块体,两个所述块体的一侧分别固接有弧形板。该灌注桩加固装置,通过螺杆、手柄、斜杆、块体、弧形板、滑块和滑槽之间的配合,使得该装置在使用时,通过滑块和滑槽的滑动相连,使得斜杆的转动可通过块体稳定的带动弧形板向钢筋笼一侧移动,进而使得两个弧形板可将灌注桩固定,解决了难以根据不同灌注桩的直径进行加固的问题。行加固的问题。行加固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灌注桩加固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灌注桩加固
,具体为一种灌注桩加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钻孔灌注桩是指在工程现场通过机械钻孔、钢管挤土或人力挖掘等手段在地基土中形成桩孔,并在其内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而做成的桩,依照成孔方法不同,灌注桩又可分为沉管灌注桩、钻孔灌注桩和挖孔灌注桩等几类,钻孔灌注桩与沉入桩中的锤击法相比,施工噪声和震动要小的多,并且施工范围更加广泛,适用于多种环境。
[0003]现有的灌注桩加固装置在使用时,难以根据不同灌注桩的直径进行加固,使得加固装置的使用具有局限性,且在拆卸时还需人工手动取下,增加了一定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灌注桩加固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难以根据不同灌注桩的直径进行加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灌注桩加固装置,包括板体,所述板体的中央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内壁间隙配合有钢筋笼,所述板体的两侧均设有固定机构;
[0006]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螺杆、手柄、螺纹套、斜杆、块体和弧形板;
[0007]两个所述螺杆的一端通过轴承分别转动相连于板体的顶部两侧,两个所述螺杆的另一端均固接有手柄,两个所述螺杆的外壁均螺纹相连有螺纹套,两个所述螺纹套的外壁一侧通过销轴均转动相连有斜杆,两个所述斜杆的一端通过销轴均转动相连有块体,两个所述块体的一侧分别固接有弧形板。
[0008]优选的,所述板体的顶部两侧均开设有滑槽,两个所述滑槽的内壁均滑动相连有滑块,两个所述滑块的一侧分别固接于两个弧形板的底部。
[0009]优选的,所述板体的顶部四角设有转动机构;
[0010]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轴承座、蜗杆、蜗轮、横板和转杆;
[0011]多个所述轴承座分别固接于板体的顶部四角,多个所述轴承座的内壁均转动相连有蜗杆,多个所述蜗杆的外壁一侧均啮合相连有蜗轮,多个所述蜗轮的内壁通过销轴均转动相连有横板,多个所述横板的一端分别固接于板体的外壁四角,多个所述蜗轮的外壁一侧均固接有转杆。
[0012]优选的,所述板体的外壁四角均设有滚轮,多个所述滚轮的一侧通过销轴分别转动相连于多个转杆的一端。
[0013]优选的,所述板体的顶部设有传动机构;
[0014]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筒体、齿圈、把手和齿轮;
[0015]所述筒体固接于板体的顶部,所述筒体的内壁通过轴承转动相连有齿圈,所述齿圈的顶部固接有多个把手,所述齿圈的顶部四角均啮合相连有齿轮,多个所述齿轮分别固
接于多个蜗杆的一端。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
[0017]该灌注桩加固装置,通过螺杆、手柄、斜杆、块体、弧形板、滑块和滑槽之间的配合,使得该装置在使用时,手柄可带动螺杆转动,通过螺杆和螺纹套的螺纹相连,使得螺纹套可带动斜杆转动,通过滑块和滑槽的滑动相连,使得斜杆的转动可通过块体稳定的带动弧形板向钢筋笼一侧移动,进而使得两个弧形板可将灌注桩固定,解决了难以根据不同灌注桩的直径进行加固的问题。
[0018]通过蜗杆、蜗轮、斜杆和滚轮之间的配合,使得该装置在使用时,通过蜗轮和蜗杆的啮合相连,使得蜗杆的转动可带动蜗轮转动,进而使得蜗轮的转动可带动转杆转动,加固完成后,通过多个转杆带动滚轮移动,使得板体可向上移动并脱离灌注桩,解决了拆卸时还需人工手动取下装置的问题。
[0019]通过筒体、齿圈、手柄和齿轮之间的配合,使得该装置在使用时,把手可带动齿圈在筒体的内壁转动,通过齿圈和多个齿轮的啮合相连,使得齿圈可同时带动四角的齿轮转动,进而使得四角的蜗杆可同时转动,通过多个蜗杆的同时转动,使得多个转杆可同时转动,进而使得板体可稳定的向上移动。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连接关系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中板体、钢筋笼和斜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图2中手柄、板体和斜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图2中蜗轮、把手和滚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板体,2、开口,3、钢筋笼,4、固定机构,401、螺杆,402、手柄,403、螺纹套,404、斜杆,405、块体,406、弧形板,5、转动机构,501、轴承座,502、蜗杆,503、蜗轮,504、横板,505、转杆,6、转动机构,601、筒体,602、齿圈,603、把手,604、齿轮,7、滑槽,8、滑块,9、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请参阅图1
‑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灌注桩加固装置,包括板体1,板体1的中央开设有开口2,开口2的内壁间隙配合有钢筋笼3,板体1的两侧均设有固定机构4,固定机构4包括螺杆401、手柄402、螺纹套403、斜杆404、块体405和弧形板406,两个螺杆401的一端通过轴承分别转动相连于板体1的顶部两侧,两个螺杆401的另一端均固接有手柄402,使得手柄402可带动螺杆401转动,两个螺杆401的外壁均螺纹相连有螺纹套403,使得螺杆401的转动可带动螺纹套403上下移动,两个螺纹套403的外壁一侧通过销轴均转动相连有斜杆404,使得螺纹套403的移动可带动斜杆404转动,两个斜杆404的一端通过销轴
均转动相连有块体405,两个块体405的一侧分别固接有弧形板406,通过块体405和弧形板406的转动相连,使得斜杆404的转动可带动弧形板406左右移动,板体1的顶部两侧均开设有滑槽7,两个滑槽7的内壁均滑动相连有滑块8,两个滑块8的一侧分别固接于两个弧形板406的底部,通过滑块8和滑槽7构成的滑动限位,使得弧形板406可稳定的将灌注桩固定。
[0027]板体1的顶部四角设有转动机构5,转动机构5包括轴承座501、蜗杆502、蜗轮503、横板504和转杆505,多个轴承座501分别固接于板体1的顶部四角,多个轴承座501的内壁均转动相连有蜗杆502,使得蜗杆502可稳定的在板体1的顶部转动,多个蜗杆502的外壁一侧均啮合相连有蜗轮503,使得蜗杆502的转动可带动蜗轮503转动,多个蜗轮503的内壁通过销轴均转动相连有横板504,多个横板504的一端分别固接于板体1的外壁四角,通过设置横板504,使得蜗轮503可固定在板体1的一侧转动,多个蜗轮503的外壁一侧均固接有转杆505,使得蜗轮503可带动转杆505转动,板体1的外壁四角均设有滚轮9,多个滚轮9的一侧通过销轴分别转动相连于多个转杆505的一端,使得转杆505转动时,滚轮9的滚动可与地面减小摩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灌注桩加固装置,包括板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1)的中央开设有开口(2),所述开口(2)的内壁间隙配合有钢筋笼(3),所述板体(1)的两侧均设有固定机构(4);所述固定机构(4)包括螺杆(401)、手柄(402)、螺纹套(403)、斜杆(404)、块体(405)和弧形板(406);两个所述螺杆(401)的一端通过轴承分别转动相连于板体(1)的顶部两侧,两个所述螺杆(401)的另一端均固接有手柄(402),两个所述螺杆(401)的外壁均螺纹相连有螺纹套(403),两个所述螺纹套(403)的外壁一侧通过销轴均转动相连有斜杆(404),两个所述斜杆(404)的一端通过销轴均转动相连有块体(405),两个所述块体(405)的一侧分别固接有弧形板(40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灌注桩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1)的顶部两侧均开设有滑槽(7),两个所述滑槽(7)的内壁均滑动相连有滑块(8),两个所述滑块(8)的一侧分别固接于两个弧形板(406)的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灌注桩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1)的顶部四角设有转动机构(5);所述转动机构(5)包括轴承座(501)、蜗杆(5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钦辉,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桓羽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