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钻孔灌注桩桩基质量控制系统及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49463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1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钻孔灌注桩桩基质量控制系统,至少包括:第一筒体;以及设于第一筒体内的内置捣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孔灌注桩桩基质量控制系统还包括壁置捣固组件,所述壁置捣固组件包括:第一热响应组件,以其被隔离套至少部分地包围而使其与外部环境相隔离的方式架设在第一筒体的外壁上;第二热响应组件,以其被隔离套至少部分地包围而使其能够与外部环境相连通的方式架设在第一筒体的外壁上,其中,在所述壁置捣固组件进入浇筑物并进行热启动时,第二热响应组件能够形成位于隔离套内的负压环境并在所述负压环境下对浇筑物形成受到第一热响应组件因热启动而被激发的激振作用而增强的气体吸附作用。激振作用而增强的气体吸附作用。激振作用而增强的气体吸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钻孔灌注桩桩基质量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钻孔灌注桩桩基质量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砼是由胶凝材料(水泥)将集料结合而成的整体密实的工程复合材料,已经广泛应用在建筑工程、桥梁工程、交通工程等基础施工领域。钻孔灌注桩所采用的砼拌和物在搅拌、运输、浇筑过程中,其内部会混入一定的空气,砼在加入外加剂后气泡增多,砼凝结硬化后造成其内部孔隙率增加,经对钻孔灌注桩的砼进行取芯,发现砼芯样表面有气泡、夹砂、裂纹及离析现象。砼不密实会造成桩的断面削弱,承载力下降。而且,由于砼不密实,就有细微的孔洞和裂隙,外部的水分、盐分和气体就很容易地侵入内部,腐蚀钢筋,导致结构过早的破坏,影响结构的寿命。在向搭建好的钢筋骨架与桩基进行砼浇筑的过程中,为了避免混凝土内的气泡影响其密实结合、消除混凝土的蜂窝麻面等现象,通常会借助于专门的捣固设备对浇筑的混凝土进行捣固,使混凝土密实结合,消除混凝土的蜂窝麻面等现象,以提高混凝土的结合强度,保证混凝土构件的质量。
[0003]对此,现有技术中如公开号为CN111705802B的专利文献提出了一种现浇混凝土长桩振捣装置及其施工方法,涉及混凝土灌注桩施工
,其包括护筒、导管、钢底座和混凝土漏斗;钢底座上部设有支撑立座和电动机;漏斗搁置于支撑立座上面;电动机端头连接传动杆,传动杆一端设有传动伞齿;传动伞齿与传动导管上部的被动伞齿吻合,传动导管中部位置设有同心轴承,轴承搁置于支撑立座底部预留的凹槽;导管位于传动导管和带凸块的导管之间,带凸块的导管位于最下部。
[0004]又如公开号为CN113338269A的专利文献提出了一种辅助振捣装置,同样涉及混凝土灌注桩施工
,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施工进度慢、存在安全隐患以及施工成本高的技术问题,其辅助振捣装置安装于桩基护臂顶部的桩顶护筒上,该装置包括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的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二支撑结构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上的提升组件,所述提升组件上设置有悬吊件,所述悬吊件的底部通过连接件连接振捣棒。振捣棒可以在桩孔内上下快速移动,保证了混凝土的振捣质量及操作人员安全,提高了桩基施工效率。
[0005]然而此类涉及混凝土灌注桩施工
的辅助装置大多所采用的均为上下提升式的单一振捣作用,无法有效排出浇筑物即混凝土中分散的气体,同时发挥激振作用的振捣部设置在装置内部,与混凝土之间的接触面积有限,无法充分地将激振作用传导至更大范围的浇筑物中。
[0006]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申请人做出本专利技术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专利技术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专利技术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
技术介绍
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钻孔灌注桩桩基质量控制系统,至少包括:第一筒体;以及设于第一筒体内的内置捣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孔灌注桩桩基质量控制系统还包括壁置捣固组件,所述壁置捣固组件包括:第一热响应组件,以其被隔离套至少部分地包围而使其与外部环境相隔离的方式架设在第一筒体的外壁上;第二热响应组件,以其被隔离套至少部分地包围而使其能够与外部环境相连通的方式架设在第一筒体的外壁上,其中,在所述壁置捣固组件进入浇筑物并进行热启动时,第二热响应组件能够形成位于隔离套内的负压环境并在所述负压环境下对浇筑物形成受到第一热响应组件因热启动而被激发的激振作用而增强的气体吸附作用。本申请所提及的第一热响应组件即为主要的用于产生激振作用的部件,第二热响应组件即为主要的用于排除浇筑物内部气体的部件。而本申请所提及的热启动主要指的是通过调节设置在壁置捣固组件内部的加热部的温度所实现的动作。在本申请中,“在所述壁置捣固组件进入浇筑物并进行热启动时”并非单一地指代提高壁置捣固组件整体的温度,而还可以指分别提高设于不同位置处的加热部的温度所实现的动作,设于不同位置处的加热部可以是同时或异步提高。设于不同位置处的加热部彼此间可相互影响或完全隔离,此处完全隔离主要指的是不同加热部之间隔离有具有隔热效果的层例如隔离套等,从而使得不同加热部之间异步动作而互不影响,可分别分时地调控不同加热部的温度。在本申请中,加热部主要包括分别用于热启动第一热响应组件与第二热响应组件的两个位于不同位置的加热部。第二热响应组件能够响应于热启动而形成位于隔离套内的负压环境。在所述负压环境下,使得第二热响应组件对浇筑物形成有效的气体吸附作用。第一热响应组件因热启动而被激发出有效的激振作用。第一热响应组件被激得到的激振作用能够对由第二热响应组件形成的气体吸附作用进行增强,从而更好地排出浇筑物即混凝土中分散的气体,壁置捣固组件增大了装置本身与浇筑物间的接触面积,可充分地将激振作用传导至更大范围的浇筑物中。
[0008]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热响应组件被配置为其在所述壁置捣固组件进入浇筑物并进行热启动时所被激发的激振作用能够响应于第一筒体在其内部钢筋笼至少部分地被浇筑物所包围的桩基中的位置的变化而随之变化。浇筑前,桩基内下放有钢筋笼,随着浇筑物的灌入,浇筑物由下至上逐渐包围包裹住桩基内的钢筋笼。第一筒体通过架设在桩基外的位置调控设备可下放至浇筑物内进行捣固,并可通过位置调控设备而改变其在桩基内的相对位置。在桩基的横截面建立彼此垂直的X轴与Y轴坐标,并沿着桩基的竖向建立垂直于其横截面的Z轴坐标,本申请所提及的相对位置或位置即指的是在上述三维坐标系中所确定的相对位置。
[0009]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隔离套以可折展的方式设置在第一筒体的外壁上且其具有内外两层隔离套,其内外两层隔离套之间保留有通过开设于外层隔离套上的至少一个第一通气孔可连通至外部环境的且用于形成所述负压环境的夹层空间。
[0010]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热响应组件至少包括响应层,其能够响应于在所述壁置捣固组件进入浇筑物并进行热启动的情况下进行形态转换,用以改变内外两层隔离套之间所形成的夹层空间的有效空间体积。
[0011]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热响应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隔离内层,其分别以包围位于外层隔离套上的至少一个第一通气孔的方式设于外层隔离套的内壁上并使得
在内外两层隔离套之间的夹层空间始终不小于若干隔离内层与外层隔离套之间所形成的包围空间之和,或始终与若干隔离内层与外层隔离套之间所形成的包围空间之和的差值满足阈值范围。
[0012]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系统可通过调控响应层相对隔离内层所形成的形态的方式改变夹层空间的体积,从而可选择地将气体通过第一通气孔吸入或排出。
[0013]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筒体可通过调控壁置捣固组件在第一筒体上的相对位置的方式以其在径向上的第一尺寸介入浇筑物并在介入后转换至第二尺寸。第一尺寸与第二尺寸指的是第一筒体在其径向方向上的宽度参数。对于桩基施工,多根钢筋纵横交错而形成若干个长方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钻孔灌注桩桩基质量控制系统,至少包括:第一筒体(3);以及设于第一筒体(3)内的内置捣固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孔灌注桩桩基质量控制系统还包括壁置捣固组件(2),所述壁置捣固组件(2)包括:第一热响应组件,以其被隔离套至少部分地包围而使其与外部环境相隔离的方式架设在第一筒体(3)的外壁上;第二热响应组件,以其被隔离套至少部分地包围而使其能够与外部环境相连通的方式架设在第一筒体(3)的外壁上,其中,在所述壁置捣固组件(2)进入浇筑物并进行热启动时,第二热响应组件能够形成位于隔离套内的负压环境并在所述负压环境下对浇筑物形成受到第一热响应组件因热启动而被激发的激振作用而增强的气体吸附作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孔灌注桩桩基质量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响应组件被配置为其在所述壁置捣固组件(2)进入浇筑物并进行热启动时所被激发的激振作用能够响应于第一筒体(3)在其内部钢筋笼至少部分地被浇筑物所包围的桩基中的位置的变化而随之变化。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钻孔灌注桩桩基质量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套以可折展的方式设置在第一筒体(3)的外壁上且其具有内外两层隔离套,其内外两层隔离套之间保留有通过开设于外层隔离套上的至少一个第一通气孔可连通至外部环境的且用于形成所述负压环境的夹层空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钻孔灌注桩桩基质量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响应组件至少包括响应层,其能够响应于在所述壁置捣固组件(2)进入浇筑物并进行热启动的情况下进行形态转换,用以改变内外两层隔离套之间所形成的夹层空间的有效空间体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钻孔灌注桩桩基质量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响应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隔离内层,其分别以包围位于外层隔离套上的至少一个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亚伟许淼鑫李铮王斌柳春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城乡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