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间距调节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3885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间距调节机构,包括:基座;第一负极组件,活动设置在基座上;第二正极组件,活动设置在基座上;联动机构,连接第二正极组件和第一负极组件;移动第一负极组件或第二正极组件时,联动机构能够使得第一负极组件和第二正极组件相互接近或者相互远离;应用上述间距调节机构能够起到间距调节作用的同时,简化设备结构。简化设备结构。简化设备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间距调节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化成分容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间距调节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在目前的电池化成分容工序当中,电池供电通常是通过整列的电池探针组件,为托盘当中放置的电池进行供电,当电池规格改变时,需要调整正极探针组件和负极探针组件之间的间距,以适应不同电池的中心距。
[0003]在以往的设备当中,正极探针组件和负极探针组件各自由一组丝杠螺母机构带动,通过锥齿轮及丝杠螺母机构带动正极探针组件或者负极探针组件移动,以调节二者之间的间距,然而这种结构复杂,对零配件的要求精度较高,装配耗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设备成本,而且容易卡死电机无法驱动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间距调节机构,能够起到间距调节作用的同时,简化设备结构。
[0005]本技术的间距调节机构,包括:基座;第一负极组件,活动设置在基座上;第二正极组件,活动设置在基座上;联动机构,连接第二正极组件和第一负极组件;移动第一正极组件或第二正极组件移动,联动机构能够使得第一负极组件和第二正极组件相互接近或者相互远离。
[000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联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杆,与基座转动连接,第一连杆与基座转动连接的位置位于第一连杆两端之间;两根第二连杆,分别与第一连杆的两端转动连接,两根第二连杆分别与第一负极组件和第二正极组件转动连接。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第一连杆与基座转动连接的位置位于第一连杆的中间位置;两个第二连杆的长度相等。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联动机构包括:第三连杆,第三连杆的第一端与第一负极组件转动连接;第四连杆,第四连杆的第一端与第二正极组件转动连接;第三连杆的第二端和第四连杆的第二端转动连接。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联动机构还包括滑块,滑块与基座滑动连接,滑块能够相对于基座上下滑动,第三连杆的第二端和第四连杆的第二端均与滑块转动连接。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的长度相等。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间距调节机构包括第一正极组件和第二负极组件,第一正极组件、第一负极组件、第二正极组件和第二负极组件从前向后依次活动设置在基座上,第一正极组件和第二正极组件固定连接,第一负极组件和第二负极组件固定连接。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间距调节机构还包括:调整组件,设置在基座上,调整组件与第一正极组件连接,调整组件用于调整第一正极组件的位置。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调整组件包括:调整电机,设置在基座上;调整丝
杠,与调整电机连接;调整螺母,与调整丝杠螺纹配合,调整螺母与第一正极组件连接。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调整电机和调整丝杠通过同步带连接。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间距调节机构还包括:调整组件,设置在基座上,调整组件与第一负极组件连接,调整组件用于调整第一负极组件的位置。
[001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调整组件包括:调整电机,设置在基座上;调整丝杠,与调整电机连接;调整螺母,与调整丝杠螺纹配合,调整螺母与第一负极组件连接。
[0017]应用上述间距调节机构,在生产过程当中,当电池规格发生改变时,可以移动第二正极组件和第一负极组件的其中之一来改变二者之间的间距,当第二正极组件朝向第一负极组件运动时,第一负极组件在联动机构的联动下朝向第二正极组件运动,当第二正极组件远离第一负极组件运动时,第一负极组件在联动机构的联动下也远离第二正极组件运动;此时仅需移动第二正极组件和第一负极组件的其中之一即可起到改变间距的目的,无需设置多组传动机构分别驱动负极和正极组件,能够起到间距调节作用的同时,有效简化设备结构。
[0018]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9]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间距调节机构的轴侧图;
[0021]图2为图1中沿从动带轮的轴线剖开的剖视裁剪图;
[0022]图3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2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另一种联动机构的示意图;
[0024]上述附图包含以下附图标记。
[0025]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基座240调整丝杠110第一正极组件250调整螺母120第二正极组件260第一连接件130第一负极组件310第一连杆140第二负极组件320第二连杆210调整电机330第三连杆220主动带轮340第四连杆230从动带轮350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
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及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0029]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0]参照图1至图4,本实施例的间距调节机构,包括:基座100;第一负极组件130,活动设置在基座100上;第二正极组件120,活动设置在基座100上;联动机构,连接第二正极组件120和第一负极组件130;当第二正极组件120移动时,联动机构能够使得第一负极组件130和第二正极组件120相互接近或者相互远离。
[0031]应用上述间距调节机构,在生产过程当中,当电池规格发生改变时,可以移动第二正极组件120和第一负极组件130的其中之一来改变二者之间的间距,当第二正极组件120朝向第一负极组件130运动时,第一负极组件130在联动机构的联动下朝向第二正极组件120运动,当第二正极组件120远离第一负极组件130运动时,第一负极组件130在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间距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00);第一负极组件(130),活动设置在所述基座(100)上;第二正极组件(120),活动设置在所述基座(100)上;联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二正极组件(120)和所述第一负极组件(130);移动所述第一负极组件(130)或第二正极组件(120)时,所述联动机构能够使得所述第一负极组件(130)和所述第二正极组件(120)相互接近或者相互远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距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杆(310),与所述基座(100)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310)与所述基座(100)转动连接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一连杆(310)两端之间;两根第二连杆(320),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杆(310)的两端转动连接,两根所述第二连杆(320)分别与所述第一负极组件(130)和所述第二正极组件(120)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间距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310)与所述基座(100)转动连接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一连杆(310)的中间位置;两个所述第二连杆(320)的长度相等。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距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包括:第三连杆(330),所述第三连杆(33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负极组件(130)转动连接;第四连杆(340),所述第四连杆(34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正极组件(120)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330)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连杆(340)的第二端转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间距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还包括滑块(350),所述滑块(350)与所述基座(100)滑动连接,所述滑块(350) 能够相对于所述基座(100)上下滑动,所述第三连杆(330)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连杆(340)的第二端均与所述滑块(350)转动连接。6.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力谭双涛刘明晨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泰坦新动力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