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高墩智能养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53836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34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提供了一种桥梁高墩智能养护装置包括:爬梯、爬模模板、喷淋装置、收集水槽、滤水箱、温湿度传感器和供水水泵;其中爬梯设置于墩座附近,爬模模板套设在墩座外侧,且可以沿墩座上下爬行,收集水槽套设在墩座外侧,且设置在喷淋装置的下方;爬模模板下侧设置有若干用于挂设喷淋装置的挂钩;喷淋水泵通过进水管与三通管的进水口连通;温湿度传感器安装在墩座外侧;供水水泵通过供水管与滤水箱的清水腔连通。通过温湿度传感器实时采集需要养护墩座的数据,便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养护,同时收集水槽可以回收多余的水资源,经过沉淀腔的沉淀又可以重新利用,大幅降低了养护水资源的消耗。耗。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桥梁高墩智能养护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立柱养护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桥梁工程中,经常使用立柱作为支撑构件,而混凝土在完成浇筑后需要进行养护才能满足设计的强度要求,否则水泥颗粒无法充分水化转化为稳定的结晶,容易产生较大的收缩变形而出现干缩裂纹,影响结构的耐久性。
[0003]目前常规的养护依赖人工喷水,但有的桥梁桥墩位于山区且墩柱较高,取水和人工喷水都极为不便,并且会存在盲区,同时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也存在隐患,而且也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增加了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桥梁高墩智能养护装置,可以高效的对桥梁高墩进行养护,降低水资源消耗。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提供了一种桥梁高墩智能养护装置,包括:爬梯、爬模模板、喷淋装置、收集水槽、滤水箱、温湿度传感器和供水水泵;其中爬梯设置于墩座附近,爬模模板套设在墩座外侧,且可以沿墩座上下爬行,收集水槽套设在墩座外侧,且设置在喷淋装置的下方;爬模模板下侧设置有若干用于挂设喷淋装置的挂钩;喷淋装置包括若干喷头、两根喷淋支管和三通管,喷头均布在喷淋支管沿线,两根喷淋支管的进水口与三通管的两个出水口连通;滤水箱由隔板分隔成清水腔和沉淀腔,收集水槽下侧设置有出水管,并与沉淀腔连通,清水腔底部设置有喷淋水泵,喷淋水泵通过进水管与三通管的进水口连通;温湿度传感器安装在墩座外侧;供水水泵通过供水管与滤水箱的清水腔连通。
[0006]进一步地,上述桥梁高墩智能养护装置中滤水箱的清水腔内设置有液位计。
[0007]进一步地,上述桥梁高墩智能养护装置中收集水槽由两瓣水槽体拼合而成,两瓣水槽体之间通过连接法兰连接,连接法兰上开设有若干安装孔,再由螺栓和螺母固定安装;收集水槽下侧还设置有用于与墩座紧密贴合的密封带。
[0008]进一步地,上述桥梁高墩智能养护装置中还包括:控制箱;控制箱与供水水泵和喷淋水泵电连接;并采集液位计和温湿度传感器的数据。
[0009]进一步地,上述桥梁高墩智能养护装置中爬模模板上方设置有检修栏杆。
[0010]进一步地,上述桥梁高墩智能养护装置中沉淀腔的上方设置有过滤网,由过滤网分隔沉淀腔和清水腔。
[0011]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通过温湿度传感器实时采集需要养护墩座的数据,便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养护,同时收集水槽可以回收多余的水资源,经过沉淀腔的沉淀又可以重新利用,大幅降低了养护水资源的消耗。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喷淋装置和爬模模板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收集水槽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滤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支撑部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6是图5中A向视图;
[0018]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电路控制示意图;
[0019]图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控制流程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
[0021]1:墩座;
[0022]2:收集水槽;
[0023]201:水槽体;
[0024]202:密封带;
[0025]203:出水管;
[0026]204:螺栓;
[0027]205:螺母;
[0028]206:连接法兰;
[0029]3:喷淋装置;
[0030]301:喷管;
[0031]302:喷淋支管;
[0032]303:三通管;
[0033]4:爬模模板;
[0034]401:检修栏杆;
[0035]402:挂钩;
[0036]5:温湿度传感器;
[0037]6:爬梯;
[0038]61:支撑部;
[0039]611:支撑架;
[0040]612:托环;
[0041]613:伸缩组件;
[0042]62:弹性组件;
[0043]7:滤水箱;
[0044]701:排污阀门;
[0045]702:过滤网;
[0046]703:进水管;
[0047]704:沉淀腔;
[0048]705:清水腔;
[0049]706:隔板;
[0050]707:喷淋水泵;
[0051]8:液位计;
[0052]9:供水水泵;
[0053]901:供水管;
[0054]10:控制箱。
具体实施方式
[0055]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专利技术的概念。
[0056]下面结合图1

图6对本专利技术所示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57]先参考图1,所示实施方式包括设置在墩座1附近的爬梯6和套设在墩座1外侧的爬模模板4,在本实施例中,墩座1的横截面为矩形,横向宽6m,纵向宽4m,墩高62m。其中爬模模板4可以沿着墩座1上下爬行。参考图2,在爬模模板上侧设置有检修栏杆401,便于检修时避免检修工人坠落,并且在爬模模板下侧设置有若干挂钩402,挂钩402用于安装喷淋装置3,喷淋装置3由若干喷头301、两根喷淋支管302和三通管303组成,两根喷淋支管302环绕墩座1布置,挂钩402勾住喷淋支管302,而喷头301均布在喷淋支管302沿线,两根喷淋支管302的进水口与三通管303的两个出水口连通。
[0058]参考图3,在喷淋装置3的下方还布置有收集水槽2,收集水槽由两瓣水槽体201拼合而成,以便于环绕固定安装在墩座1上,两瓣水槽体201通过连接法兰206连接,在连接法兰206上开设有若干安装孔,由螺栓204和螺母205连接。在收集水槽2的下端还设置有密封带202,密封带202与墩座1紧密贴合,以免喷淋装置3喷出的水从底部流出。在水槽体201上开设有出水管203。
[0059]参考图4,在墩座1的附近还设置有滤水箱7,滤水箱7内由隔板706分隔出清水腔705和沉淀腔704,从收集水槽2处引出的出水管203插入沉淀腔704内,并且在沉淀腔706上方还布置有过滤网702,过滤网702可以将沉淀腔704内的灰尘隔绝在沉淀腔704内,同时又可以让沉淀腔704内的水与清水腔705流通。为了便于清理沉淀腔704,在沉淀腔704一侧还安装有排污阀门701。在清水腔705底部安装有喷淋水泵707,喷淋水泵707设置有进水管703,且进水管703布置在爬梯6内部,进水管703与喷淋装置3的三通管303的进水口连通。在清水腔705一侧还安装有液位计8,用于观察实时液位高度,而为了及时补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梁高墩智能养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爬梯、爬模模板、喷淋装置、收集水槽、滤水箱、温湿度传感器和供水水泵;其中所述爬梯设置于墩座附近,所述爬模模板套设在所述墩座外侧,且可以沿所述墩座上下爬行,所述收集水槽套设在所述墩座外侧,且设置在所述喷淋装置的下方;所述爬模模板下侧设置有若干用于挂设所述喷淋装置的挂钩;所述喷淋装置包括若干喷头、两根喷淋支管和三通管,所述喷头均布在所述喷淋支管沿线,两根所述喷淋支管的进水口与所述三通管的两个出水口连通;所述滤水箱由隔板分隔成清水腔和沉淀腔,所述收集水槽下侧设置有出水管,并与所述沉淀腔连通,所述清水腔底部设置有喷淋水泵,所述喷淋水泵通过进水管与所述三通管的进水口连通,且所述进水管布置在所述爬梯内部;所述温湿度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墩座外侧;所述供水水泵通过供水管与所述滤水箱的所述清水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永利周岐文杨兰杰贾润枝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公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