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构件吊装用起重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38280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构件吊装用起重平台,包括围设于建筑物外侧的起重平台,起重平台的下方连接有同步顶升装置,同步提升装置用于支撑起重平台,并提升起重平台相对于地面的高度,起重平台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第一轨道层、第二轨道层和第三轨道层,第一轨道层和第二轨道层之间、第二轨道层和第三轨道层之间通过钢筋立柱固定连接,第三轨道层的下侧连接有第一标准节,第一标准节于建筑物的四侧均有设置,第一标准节靠近建筑物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液压缸,第一液压缸的驱动方向垂直于其靠近的建筑物的侧面;在四个第一液压缸的支撑下,起重平台可以更加稳定的吊装预制构件。构件。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构件吊装用起重平台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施工
,特别涉及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构件吊装用起重平台。

技术介绍

[0002]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预制构件,如桁架楼承板、墙板和楼体等,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为了加快装配式建筑的安装速度,现有技术中采用了大型自动化吊装系统进行安装,如中国专利申请CN201710967009.3公开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构件吊装安装专用起重平台及使用方法”,通过使用水平和竖向预制构件垂直运输系统将各类装配式构件运输至指定楼层,然后使用专用起重平台分别将其运输至指定位置进安装;然而起重平台通过支撑桅柱支撑于建筑物的上方,起重平台本身不与建筑物连接,因此在吊装时可能出现起重平台不稳定的情况,进而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构件吊装用起重平台,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使用起重平台吊装预制构件时可能会存在不稳定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构件吊装用起重平台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围设于建筑物外侧的起重平台,所述起重平台的下方连接有同步顶升装置,所述同步提升装置用于支撑所述起重平台,并提升所述起重平台相对于地面的高度,所述起重平台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第一轨道层、第二轨道层和第三轨道层,所述第一轨道层和所述第二轨道层之间、所述第二轨道层和所述第三轨道层之间通过钢筋立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轨道层的下侧连接有第一标准节,所述第一标准节于建筑物的四侧均有设置, 所述第一标准节靠近建筑物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的驱动方向垂直于其靠近的建筑物的侧面。
[0005]有益效果:当起重平台架设于同步顶升装置上后,在第三轨道层的下方连接第一标准节,控制第一标准节上的第一液压缸伸长,直至位于建筑物四个方向上的第一液压缸均与建筑物相抵,在四个第一液压缸的支撑下,起重平台可以更加稳定的吊装预制构件。
[0006]进一步的,建筑物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朝向所述第一液压缸的一侧开设有供所述第一液压缸活塞杆插入的固定槽, 所述第一液压缸活塞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圆柱形的加固板,所述加固板的径向截面半径大于所述第一液压缸活塞杆的径向截面半径,所述固定槽与槽口相对的槽壁转动连接有旋转板, 所述固定块内设置有限制所述旋转板转动的限位装置,所述旋转板沿其周向侧壁间隔均匀设置有三个叶片, 所述固定槽的槽壁开设有与三个所述叶片位置相对应的活动槽,每个所述活动槽内铰接有锁块,所述锁块的一端与所述叶片相接触,且该端部和所述叶片之间设置有磁性相反的磁块,所述锁块的另一端设置有限位钩,所述加固板抵靠于所述旋转板且所述旋转板带动所述叶片转动
时,所述叶片顶起所述锁块与其接触的一端,所述锁块另一端的限位钩挤压所述加固板,或者所述叶片吸落所述锁块与其接触的一端,所述锁块另一端的限位钩脱离所述加固板。
[0007]有益效果:当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插入至固定块的固定槽内后,转动旋转板,由于旋转板的周向侧壁设置有叶片,因此旋转板转动时会通过叶片向外顶推锁块,由于锁块铰接在活动槽内,因此锁块与叶片接触的一端向外转动时,锁块远离叶片的一端会向内转动,然后使用限位装置固定旋转板的位置,此时加固板被卡在旋转板与限位钩之间,无法从固定槽中脱出;当需要拔出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时,反向转动旋转板,由于锁块与叶片设置有磁性相反的磁块,因此叶片反向转动时会通过磁力将锁块靠近旋转板的一端向下拉动,使得限位钩收回至活动槽内即可;通过此结构使得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稳定的连接在固定槽中,进一步提升了第一液压缸与建筑物连接的可靠性。
[0008]进一步的,所述限位装置包括操纵杆,所述操纵杆为方柱形杆,所述固定块内开设有相连通的第一路径槽和第二路径槽,所述第一路径槽和所述第二路径槽于所述固定块的一侧面形成L形通道,所述第一路径槽平行于所述旋转板,且所述第一路径槽的顶部延伸至外部环境,所述第二路径槽朝向背离所述旋转板的方向延伸且延伸至外部环境,所述旋转板远离所述第一液压缸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沿水平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一路径槽和所述第二路径槽交叉连通的位置,并与所述操纵杆铰接,所述操纵杆沿所述第一路径槽活动时,驱动所述旋转板转动,所述操纵杆位于所述第二路径槽内时,限制所述旋转板转动,所述固定块与建筑物之间预留有供所述操纵杆沿所述第二路径槽转动的间隙。
[0009]有益效果:当需要驱动旋转板旋转时,将操纵杆由第一路径槽沿竖直方向转动至第一路径槽与第二路径槽的交叉处,当需要固定旋转板的位置时,由于操纵杆与传动杆铰接连接,因此操纵杆可由第一路径槽和第二路径槽的交叉处沿水平方向转动至第二路径槽内,由于操纵杆为方柱形杆,因此操纵杆在第二路径槽内无法以自身的中心轴线为圆心进行转动,由于操纵杆无法转动,因此旋转板也被限制在此位置无法转动。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轨道层和所述第二轨道层均由多个第二标准节连接而成,所述第二标准节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0011]有益效果:通过螺栓连接可以方便快速的进行装置的组装和拆解。
[0012]进一步的,所述同步顶升装置包括一个顶升节和多个第三标准节,所述第三标准节沿竖向连接于所述顶升节的下方,所述第三标准节的底部设置有支腿,所述顶升节内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内固定连接有沿竖向延伸的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二液压缸的底端穿过所述顶升节的底部并通过底座支撑于所述第三标准节上,所述顶升节及其下方的所述第三标准节外套设有套节,所述套节与所述顶升节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轨道层、所述第二轨道层和所述第三轨道层均与所述套节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轨道层内与所述套节固定连接的所述第二标准节上固定连接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内穿设有插销,所述插销顶面和底面之间的竖向距离小于等于所述支腿顶面和底面之间的竖向距离,所述套节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位于所述第一滑轨的下方,所述第二滑轨上滑动连接有卷扬机,且所述第二滑轨不会阻挡所述卷扬机提升所述第三标准节至所述第二滑轨的上方。
[0013]有益效果:由于第三标准节的底部设置有支腿,因此上下相邻的第三标准节之间会通过支腿形成缝隙,初始状态下,顶升节与第三标准节通过螺栓连接,插销插设于其中两
个第三标准节之间的缝隙内;当本楼层施工完毕后需要提升起重平台的高度时,断开顶升节和第三标准节之间的连接,将插销从缝隙中拔出,并控制所有顶升节内的第二液压缸同时伸长,且伸长距离为一个第三标准节的高度,进而将顶升节向上顶升,且由于套节与顶升节固定连接,因此套节会跟随顶升节一同上升一个第三标准节的高度,进而带动起重平台整体上升;起重平台上升完成后,将插销再次插设于与其相对的两个第三标准节的缝隙内,进而对套节形成支撑;控制第二液压缸收缩,使得顶升节和现有的第三标准节之间出现安装空间,然后通过卷扬机将新的第三标准节提升并安装至第二滑轨上,并推动新的第三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构件吊装用起重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围设于建筑物外侧的起重平台,所述起重平台的下方连接有同步顶升装置,所述同步提升装置用于支撑所述起重平台,并提升所述起重平台相对于地面的高度,所述起重平台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第一轨道层、第二轨道层和第三轨道层,所述第一轨道层和所述第二轨道层之间、所述第二轨道层和所述第三轨道层之间通过钢筋立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轨道层的下侧连接有第一标准节,所述第一标准节于建筑物的四侧均有设置, 所述第一标准节靠近建筑物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的驱动方向垂直于其靠近的建筑物的侧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构件吊装用起重平台,其特征在于:建筑物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朝向所述第一液压缸的一侧开设有供所述第一液压缸活塞杆插入的固定槽, 所述第一液压缸活塞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圆柱形的加固板,所述加固板的径向截面半径大于所述第一液压缸活塞杆的径向截面半径,所述固定槽与槽口相对的槽壁转动连接有旋转板, 所述固定块内设置有限制所述旋转板转动的限位装置,所述旋转板沿其周向侧壁间隔均匀设置有三个叶片, 所述固定槽的槽壁开设有与三个所述叶片位置相对应的活动槽,每个所述活动槽内铰接有锁块,所述锁块的一端与所述叶片相接触,且该端部和所述叶片之间设置有磁性相反的磁块,所述锁块的另一端设置有限位钩,所述加固板抵靠于所述旋转板且所述旋转板带动所述叶片转动时,所述叶片顶起所述锁块与其接触的一端,所述锁块另一端的限位钩挤压所述加固板,或者所述叶片吸落所述锁块与其接触的一端,所述锁块另一端的限位钩脱离所述加固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构件吊装用起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包括操纵杆,所述操纵杆为方柱形杆,所述固定块内开设有相连通的第一路径槽和第二路径槽,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安亮王永好黄延铮陈璐张中善周恒米成宏史先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徐州建机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