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居于给予基于逆变电路的叠层母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3821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居于给予基于逆变电路的叠层母排,包括母排主体;所述母排主体的底端通过导电柱连接有逆变电路模块,所述母排主体由上绝缘膜、正极板、中绝缘膜、负极板和下绝缘膜紧密压合而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显著降低功能模块所需高度空间,保证三相线和正负极汇流条之间的绝缘性,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并且还能降低线路阻抗,减小线路功耗,降低线路温升,削弱尖峰电压从而保证SiC模块正常工作;同时具有优异的电磁性能,能显著降低线路阻抗并减小大功率模块所需安装空间,消除输入输出电流对大功率逆变电流的电磁干扰。入输出电流对大功率逆变电流的电磁干扰。入输出电流对大功率逆变电流的电磁干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居于给予基于逆变电路的叠层母排


[0001]本技术涉及航空用大功率电机控制器及电源变换器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居于给予基于逆变电路的叠层母排。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航空用大功率电机控制器及电源变换器设备的领域,为保证产品的大功率带载能力,常常需要多个大功率电路进行并联运行;行业上的多数大功率电路都进行了集成化与模块化,对电路响应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有很高要求。
[0003]现有集成电路模块对大电流线路的抗干扰能力较弱,同时线路通过电流较大,传统导线连接将产生较大线路损耗,随着市场对产品重量和尺寸的缩减,大功率电路的线路电气安全和安装空间缩减的矛盾也日益突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居于给予基于逆变电路的叠层母排,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居于给予基于逆变电路的叠层母排,包括母排主体;所述母排主体的底端通过导电柱连接有逆变电路模块,该逆变电路模块的顶端四角处安装有支撑柱;所述母排主体由上绝缘膜、正极板、中绝缘膜、负极板和下绝缘膜紧密压合而成,该上绝缘膜与正极板之间压合有第一绝缘垫,且负极板的顶面与中绝缘膜之间压合有第二绝缘垫,其正极板与负极板上皆压合有压铆铜柱。
[0007]优选地,所述逆变电路模块通过接线片连接输入输出导线,该逆变电路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有三相电源接口,其三相电源接口通过导电柱穿过母排主体外侧位置连接有三相汇流条。
[0008]优选地,所述逆变电路模块与母排主体采用并联方式连接于一体,该母排主体与逆变电路模块形成的整体外包覆有屏蔽罩,其屏蔽罩的顶端安装有控制模块。
[0009]优选地,所述逆变电路模块的底部安装有散热器组件,其逆变电路模块上安装有功率模块。
[0010]优选地,所述正极板与负极板皆为具有九点汇流点的并联汇流条,其正极板与负极板通过绝缘垫所形成的绝缘层压叠后形成局部电容结构。
[0011]优选地,所述支撑柱的顶端通过紧固件连接有上层驱动板,其母排主体位于上层驱动板与逆变电路模块之间。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技术可显著降低功能模块所需高度空间,保证三相线和正负极汇流条之间的绝缘性,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还能降低线路阻抗,减小线路功耗,降低线路温升,母排正负极板产生的电磁还能相互抵消,可降低杂散电感,削弱尖峰电压从而保证
SiC模块正常工作。
[0014]2、本技术能够将正负极汇流条通过绝缘层压合为一体,并通过压铆铜柱实现母排接线需求,通过绝缘垫实现对压铆铜柱和正负极板过孔的绝缘防护,可承载较大电流和电压;能够为大功率模块提供较低的线路阻抗,同时产生的电感干扰较小,具有较好的削弱电压尖峰能力,显著减小了大功率模块所需安装空间。
[0015]3、本技术具有优异的电磁性能,能显著降低线路阻抗,消除输入输出电流对大功率逆变电流的电磁干扰,同时保证SiC模块各同级触点的响应一致性,保证电路并联后输出的三相电源的稳定性;消除传统汇流条安装时需考虑零件防差错和物理绝缘间隙等导致的空间尺寸增大,装置正负极板间组成线路电容结构,能有效削弱线路尖峰,装置表面除接线位置外全部由绝缘层覆盖,提高了线排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安装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母排主体的结构爆炸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图1的结构左视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图3的A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叠层母排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母排主体、2导电柱、3支撑柱、4上层驱动板、5三相汇流条、6接线片、7逆变电路模块、8紧固件、9功率模块、10散热器组件、11屏蔽罩、12控制模块、101上绝缘膜、102正极板、103中绝缘膜、104负极板、105压铆铜柱、106第一绝缘垫、107第二绝缘垫、108下绝缘膜。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居于给予基于逆变电路的叠层母排,包括母排主体1;母排主体1的底端通过导电柱2连接有逆变电路模块7,该逆变电路模块7的顶端四角处安装有支撑柱3,支撑柱3的顶端通过紧固件8连接有上层驱动板4,其中紧固件8包括但不限于螺钉、铆钉、螺丝,其母排主体1位于上层驱动板4与逆变电路模块7之间;母排主体1由上绝缘膜101、正极板102、中绝缘膜103、负极板104和下绝缘膜108紧密压合而成,该上绝缘膜101与正极板102之间压合有第一绝缘垫106,且负极板104的顶面与中绝缘膜103之间压合有第二绝缘垫107,其正极板102与负极板104上皆压合有压铆铜柱105,正极板102与负极板104皆为具有九点汇流点的并联汇流条,导流截面大,线路阻抗小,逆变电流的同极触点皆由相应极板短接,各模块的输入输出响应一致性较好,保证了输出三相电压稳定性较好;其正极板102与负极板104通过绝缘垫所形成的绝缘层压叠后形成局部电容结构,能有效削弱输入输出电压尖峰,同时通过两汇流条电流产生的磁场相对于大功率逆变电流而言相互抵消,避免了大电流对SiC逆变电路的电磁干扰。
[0024]需要说明的是,将正极板102与负极板104通过0.5mm后绝缘层紧密贴合,母排主体1的整体厚度可降至5.5mm,极大程度上降低了SiC模块所需安装空间;线路功耗极低,同时母排散热面较大,工作时温升较小;极板通过压铆铜柱105实现输入输出的上下表面接线,通过第一绝缘垫106和第二绝缘垫107对圆孔进行绝缘隔离,通过三层绝缘膜实现母排整体绝缘,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0025]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逆变电路模块7通过接线片6连接输入输出导线,该逆变电路模块7的输入端连接有三相电源接口,其三相电源接口通过导电柱2穿过母排主体1外侧位置连接有三相汇流条5;逆变电路模块7与母排主体1采用并联方式连接于一体,该母排主体1与逆变电路模块7形成的整体外包覆有屏蔽罩11,其屏蔽罩11的顶端安装有控制模块12;逆变电路模块7的底部安装有散热器组件10,其逆变电路模块7上安装有功率模块9。
[0026]需要说明的是,叠层母排的装配过程如下:首先将压铆铜柱105压入正极板102和负极板104接线位置,在极板过孔处装配第一绝缘垫106和第二绝缘垫107,而后在正极板102和负极板104之间添加中绝缘膜103,再将上绝缘膜101与下绝缘膜108覆盖到正负极板的表面,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居于给予基于逆变电路的叠层母排,包括母排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排主体的底端通过导电柱连接有逆变电路模块,该逆变电路模块的顶端四角处安装有支撑柱;所述母排主体由上绝缘膜、正极板、中绝缘膜、负极板和下绝缘膜紧密压合而成,该上绝缘膜与正极板之间压合有第一绝缘垫,且负极板的顶面与中绝缘膜之间压合有第二绝缘垫,其正极板与负极板上皆压合有压铆铜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居于给予基于逆变电路的叠层母排,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电路模块通过接线片连接输入输出导线,该逆变电路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有三相电源接口,其三相电源接口通过导电柱穿过母排主体外侧位置连接有三相汇流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居于给予基于逆变电路的叠层母排,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港张篙龙先飞
申请(专利权)人:贵阳航空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