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536443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该背光模组主要包含:支撑结构,其设置在基板上,且该支撑结构具有至少一个定位部,该定位部延伸至该光源组件中至少一个光源的顶面上;及光学膜片,其设有限位孔,该限位孔对应该定位部。利用该支撑结构同步达到背光模组薄化与机构设计的固定效果,减少传统多部材设计所衍生出部材搭配不良的问题,增加产品生产良率,降低成本。本。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显示技术,特别是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显示装置的设计趋势由以往的体积庞大、厚重的外型朝薄型化以及轻量化的方向发展,而且显示装置的边框宽度渐渐趋向窄边框的设计,使得显示装置整体的体积缩小且在相同尺寸的显示装置下所能看到的显示画面的面积更大,视觉效果更好。
[0003]由于显示装置边框窄化的趋势,习知窄边框显示装置必须克服背光模组中的光学膜片或显示装置中的面板的固定问题。习知背光模组的背板或胶框除了作为承载面板之用,其中还设有至少一个凸柱,以供光学膜片上的挂耳挂附。然而,习知背光模组的背板或胶框必须有一定的厚度设置该凸柱,以供光学膜片的该挂耳定位,换言之,习知背光模组的窄边框极限在于背板或胶框的凸柱。此外,该光学膜片的挂耳也容易受到应力而断裂,整体背光模组的良率也不佳。
[0004]面对显示装置薄型化的需求,习知背光模组中的背板通常至少一侧设有U型弯折部,其中,该U型弯折部的内部空间容置灯条,该U型弯折部的底面用以承载导光板,而相对一侧的顶面用以承载面板,以致于习知背光模组的厚度无法降低。再者,灯条上方以反射片遮蔽漏光,由于U型弯折部的组装空间较小,导致反射片的组装贴附难度较高,不仅定位不易,且组装工时长,尔后的重工维修也不易完成。
[0005]综上所述,习知窄边框显示装置有以下缺失:1.需要利用较多部材组装以达到机构设计的固定效果,例如前述位于灯条上方的反射片需以一张双面胶贴附于背板的U型弯折部内侧,以及另一张双面胶贴附于导光板;2.背板通常是以金属件冲压,其U型弯折部的制程,容易发生毛边异物残留,组装前尚需一道清洁工序,导致组装工时较长;3.背板的材料成本较高,且U型弯折部内部元件的组装不易容易发生重工,导致整体背光模组的成本较高;4.前述位于灯条上方的反射片需以一张双面胶贴附于背板的U型弯折部内侧,以及另一张双面胶贴附于导光板,组装操作复杂,组装工时长。这些缺失使整体背光模组厚度与成本都居高不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新型设计架构,利用支撑结构达到背光模组薄化与边框窄化的效果,还可同时达到多部材固定,简化组装工序与缩短工时的功效。
[0007]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新型设计架构,提升部材搭配良率,组装或重工工序简易,可以降低整体部材成本或因组装不良造成材料重工成本。
[0008]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其包含:底板及至少一个侧壁,该侧壁围与该底板之间形成空间;导光板,其具有入光面及连接该入光面的出光面,该导光板设置在该底板上;光源组件,其包含基板及多个光源,所述光源设置在该基板上,且所述光源邻设于该导光板的入光面;支撑结构,其设置在该基板上,且该支撑结构具有至少
一个定位部,该定位部延伸至该光源组件中至少一个光源的顶面上;及至少一个光学膜片,其设有限位孔对应所述定位部。
[0009]作为优选方式,该定位部的厚度等于或大于所述限位孔的深度。更佳的是,所述定位部横跨所述光源上方,且所述定位部的两端各具有向下延伸的辅助支撑部。
[0010]作为优选方式,该支撑结构包含本体部与多个延伸部,这些延伸部自该本体部分别延伸至该光源组件中任两个相邻的光源之间。该支撑结构的这些延伸部的端面与该导光板的入光面接触。
[0011]作为优选方式,该支撑结构的该本体部与该基板间以第一黏贴件固定,且该第一黏贴件具有多个延伸段及多个弯折段,其中,所述延伸段对应该支撑结构的这些延伸部,所述延伸段位于所述延伸部与该基板之间,所述弯折段分别与所述延伸段一对一连接,所述弯折段延伸至该导光板与这些延伸部的端面之间。
[0012]作为优选方式,所述光学膜片的数量为多个,最靠近所述光源的光学膜片为反射片,该反射片具有结合部,该结合部延伸至这些光源后方。该支撑结构包含本体部,该反射片的结合部与该支撑结构的该本体部的顶面以第二黏贴件固定,该第二黏贴件相对于该支撑结构的该定位部形成凹槽。更佳的是,位于该反射片上方的其它光学膜片也具有对应该定位部的限位孔。
[0013]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再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含:底板及至少一个侧壁,该侧壁与该底板之间形成空间;导光板,其具有入光面及连接该入光面的出光面,该导光板设置在该底板上;光源组件,其包含基板及多个光源,所述光源设置在该基板上,且所述光源邻设于该导光板的入光面;支撑结构,其设置在该基板上,且该支撑结构具有至少一个阶梯部,该阶梯部位于这些光源与该侧壁之间;及至少一个光学膜片,其设有定位部,该定位部对应所述阶梯部。
[0014]作为优选方式,该阶梯部包含有多个贴合部,所述光学膜片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光学膜片的定位部分别对应所述贴合部。更佳的是,该阶梯部包含第一贴合部及第二贴合部,该第二贴合部高于该第一贴合部,所述光学膜片包含第一光学膜片、第二光学膜片及第三光学膜片,该第一光学膜片具有第一定位部,该第一定位部对应该阶梯部的第一贴合部及第二贴合部将该第一光学膜片定位,该第二光学膜片具有第二定位部,该第二定位部小于该第一定位部,且该第二定位部对应该阶梯部的第二贴合部将该第二光学膜片定位,该第二光学膜片与该第一贴合部固定结合,该第三光学膜片与该第二贴合部固定结合。
[0015]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利用一种背光模组新型设计架构,藉由支撑结构达到背光模组薄化与边框窄化的效果,还可确保多部材的固定效果,减少传统多部材设计所衍生出部材搭配不良的问题,且组装工序简易,可以降低组装不良造成材料重工成本。
[0016]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结构包含:前述的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其邻设于所述背光模组中该导光板的出光面。
[0017]作为优选方式,所述背光模组中的定位部与该侧壁高度相同以支撑该显示面板。更佳的是,所述背光模组中的定位部或阶梯部与该侧壁高度相同以支撑该显示面板。
[0018]相较于先前技术,本技术具有下列特点,背光模组新型设计架构,利用支撑结构及其定位部延伸至该光源组件中至少一个光源的顶面,或位于这些光源与该侧壁之间的
阶梯部,同步达到背光模组薄化与边框窄化的效果,还可确保多部材的固定效果,减少传统多部材设计所衍生出部材搭配不良的问题,提升部材搭配良率,缩短组装或重工工时,增加产品生产良率,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案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局部爆炸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实施例的组合后的A—A局部组合剖面示意图。
[0021]图3为图1实施例的组合后的B—B局部组合剖面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案光源组件与支撑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案光源组件与支撑结构的局部组合示意图。
[0024]图6为本案光学膜片与支撑结构的组合示意图。
[0025]图7为本案支撑结构的另一实施示意图。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含:底板及至少一个侧壁,该侧壁与该底板之间形成空间;导光板,其具有入光面及连接该入光面的出光面,该导光板设置在该底板上;光源组件,其包含基板及多个光源,所述光源设置在该基板上,且所述光源邻设于该导光板的入光面;支撑结构,其设置在该基板上,且该支撑结构具有至少一个定位部,该定位部延伸至该光源组件中至少一个光源的顶面上;及至少一个光学膜片,其设有限位孔,该限位孔对应所述定位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定位部的厚度等于或大于所述限位孔的深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支撑结构包含本体部与多个延伸部,所述多个延伸部自该本体部分别延伸至该光源组件中任两个相邻的光源之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支撑结构的所述多个延伸部的端面与该导光板的入光面接触。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支撑结构的该本体部与该基板间以第一黏贴件固定,且该第一黏贴件具有多个延伸段及多个弯折段,其中,所述延伸段对应该支撑结构的所述多个延伸部,所述延伸段位于所述延伸部与该基板之间,所述弯折段分别与所述延伸段一对一连接,所述弯折段延伸至该导光板与所述多个延伸部的端面之间。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片的数量为多个,最靠近所述光源的光学膜片为反射片,该反射片具有结合部,该结合部延伸至所述多个光源后方。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支撑结构包含本体部,该反射片的结合部与该支撑结构的该本体部的顶面以第二黏贴件固定,该第二黏贴件相对于该支撑结构的该定位部形成凹槽。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位于该反射片上方的其它光学膜片具有对应该定位部的限位孔。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横跨所述光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忠成侯珮棻蔡宇恒
申请(专利权)人:瑞仪广州光电子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