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碳化硅半导体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半导体器件
,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碳化硅(SiC)半导体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被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当中,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成为当今人们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0003]电子设备实现各种功能的主要结构是集成电路,而半导体器件是集成电路的重要组成电子元件。碳化硅半导体器件由于其在高功率应用领域的优良特性,成为半导体领域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
[0004]由于碳化硅材料的特性,如果要实现较大注入深度的掺杂,高能量的离子注入会导致其晶格损伤,故现有制作方法中,在制作具有较大深度掺杂区的碳化硅半导体器件时,需要在外延片的制作过程中,先通过刻蚀以及离子注入在先形成的外延层内形成所需掺杂区,然后形成后续外延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碳化硅半导体器件及其制作方法,方案如下:
[0006]一种碳化硅半导体器件的制作方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化硅半导体器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提供一外延片,所述外延片包括:半导体基底;设置在所述半导体基底表面的第一外延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延层背离所述半导体基底一侧表面的第二外延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延层背离所述第一外延层一侧表面的第三外延层;在所述第三外延层内形成阱区、源区以及沟槽;基于所述沟槽,在所述第二外延层中进行离子注入,形成与所述第二外延层反型的掺杂区;所述掺杂区贯穿所述第二外延层;在所述沟槽内形成栅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延层具有待注入区以及包围所述待注入区的第一层阱区;在所述第三外延层内形成阱区、源区以及沟槽,包括:通过离子注入,在所述第三外延层内依次形成第二层阱区、第三层阱区以及源区;所述第二层阱区位于所述第一层阱区与所述第三层阱区之间,所述源区位于所述第三层阱区背离所述第二层阱区的一侧;在所述第三外延层背离所述第二外延层的一侧表面内形成所述沟槽;所述沟槽的底部位于所述第二外延层与所述第三层阱区之间;其中,所述源区以及所述第三层阱区均与所述沟槽的侧壁接触;所述第二层阱区与所述沟槽的侧壁具有间距。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延片的制作方法包括:在所述半导体基底表面依次外延形成所述第一外延层、所述第二外延层以及所述第三外延层;其中,所述第一外延层与所述第三外延层的掺杂类型相同,且与所述第二外延层为反型掺杂。4.根据权利要求1
‑
3任一项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形成与所述源区连接的金属源极;在所述半导体基底背离所述第一外延层的一侧表面形成金属漏极。5.一种如权利要求1
‑
4任一项所述制作方法制备的碳化硅半...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