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插套
[0001]本技术涉及充电接口,具体是涉及一种插套。
技术介绍
[0002]充放电模块是新能源汽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电接触对则是充放电模块的核心。目前常见的电接触对在接触类型上大致可以分为簧接触对和开槽接触对,其中,簧接触对一般包括插针、插套以及与插套匹配的簧,其电流路径为插针
‑
簧
‑
插套,中间存在两个电接触面,相比而言开槽接触对只包括插针和开槽插套,其电流路径直接为插针
‑
插套,中间只存在一个电接触面,因此整体电阻更小,载流能力更强,但由于开槽插套的弹壁厚度较厚,并且一般而言其材料的弹性性能弱于簧材料,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大的插拔磨损,且容易发生接触松弛。若想减轻插拔的磨损,即减小插套弹壁对插针的正压力,可以通过减小弹壁的厚度或者增加插套插入口尺寸,但这两种方式又会造成电接触对载流能力的损失,并且加剧接触松弛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技术目的:针对以上缺点,本技术提供一种在保证载流能力的前提下,改善电接触对磨损和接触松弛,提高插拔寿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套,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3)和设置于底座(3)一侧的对接部(2),所述对接部(2)设置通槽(21),所述通槽(21)贯穿对接部(2)内侧和外侧,且通槽(21)沿对接部(2)延伸方向贯穿整个对接部(2),所述对接部(2)至少设置两个通槽(21),所述对接部(2)靠近底座(3)一端的横截面积大于另一端的横截面积,且对接部(2)的横截面积沿延伸方向线性变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21)靠近底座(3)一端的宽度大于另一端的宽度,且通槽(21)的宽度沿延伸方向线性变化。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部(2)为圆环形,对接部(2)靠近底座(3)一端的外圈直径大于另一端的外圈直径,且对接部(2)外圈直径沿延伸方向线性变化。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帽(1),所述限位帽(1)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楚凡,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康尼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