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定翼察打一体无人机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3292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固定翼察打一体无人机模型,所述模型包括机身、机翼和尾翼,所述机翼为单梁式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机翼翼梁和机翼翼肋,机翼通过翼身连接件和紧固螺栓与机身可拆卸连接,所述尾翼为对称翼型,其通过尾翼碳管与机身的尾端可拆卸连接;同时通过固定翼察打一体无人机模型设计方法确定了起飞重量最大为2.5公斤的低成本固定翼察打一体无人侦察机的整体设计参数和设计指标,同时设计出了固定翼察打一体无人侦察机的具体模型,本模型具有能够获得良好的低速气动性能、减少机翼尾流影响的同时有效利用螺旋桨滑流以提升尾翼气动效率的特点。翼气动效率的特点。翼气动效率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固定翼察打一体无人机模型


[0001]本技术涉及航空侦察和检测设备
,具体设计一种固定翼察打一体无人机模型。

技术介绍

[0002]无人机,即无人驾驶飞行器(Unmanned Aerial Vehicle),它是一种自带动力,能搭载各种电子设备,执行多种任务,可由操作员通过无线电远程遥控设备进行操纵或由无人机自带的自动遥控程序装置进行自我操纵的无人驾驶的航空器;无人机最大的特点就是不需要飞行员在机身内进行驾驶操纵,同时又能完成载人飞行器的几乎全部功能;因此,无人机不需要安装飞行员座椅,操纵杆等能使飞行员完成飞机操纵功能的装置,也不需要安装座舱增压系统等载人飞行器维持飞行员生命所必须的装置,结构重量轻、结构简单、易操作、使用成本低、使用时安全高效等都是无人机所具有的特点;
[0003]近年来无人机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军用无人侦察机和民用测绘无人机的研究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在部分关键性无人机技术方面,我国科研工作者已经走到了世界的前列;但是现有的无人机由于使用要求,对于去人机设计的结构复杂,导致维修困难,同时也由于外部材料的的选用,导致飞机自身重量难以控制,影响无人机的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固定翼察打一体无人机模型,本模型具有能够获得良好的低速气动性能、减少机翼尾流影响的同时有效利用螺旋桨滑流以提升尾翼气动效率的特点。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模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固定翼察打一体无人机模型,包括机身、机翼和尾翼;
[0007]所述机身为桁梁式机身,包括桁条、主桁梁和翼身连接件,所述主桁梁对称设置,所述桁条水平设置于两个主桁梁上,翼身连接件对称设置在顶部桁条的中部上端,与机翼连接,且在整体机身的外侧设置有机身蒙板;
[0008]所述机翼为单梁式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机翼翼梁和机翼翼肋,机翼通过翼身连接件与机身连接;
[0009]所述尾翼为对称翼型,其通过尾翼碳管与机身的尾端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的机身还包括第三隔板、第一隔板、电机安装架、第二隔板和隔框,所述隔框纵向设置在矩形机身上,与桁条相互接触且相互垂直,所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均搭设在桁条与隔框形成的框架内。
[0011]优选的,所述的隔框包括普通隔框、第一加强隔框和第二加强隔框,所述第二加强隔框设置在机身的尾端,且在第二加强隔框上设置有减重孔和第一穿接孔;所述第一加强隔框设置在机身中部机翼安装位置的两侧,且在两个第一加强隔框之间设置有普通隔框,所述第二隔板对称设置在中部机翼安装位置下侧的桁条上;所述机身的前端还设置有一个
普通隔框和一个第一加强隔框,所述第三隔板设置在第一隔板上侧的桁条上;所述电机安装架安装在第二加强隔框与第一加强隔框之间,且在第二加强隔框与第一加强隔框还设置有普通隔框,所述普通隔框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与第一穿接孔配合使用,对尾翼碳管进行固定。
[0012]优选的,所述的机翼翼梁设置在机翼的30%翼弦处,包括主翼段翼梁和外翼段翼梁,所述外翼段翼梁对称设置在主翼段翼梁的两侧,所述主翼段翼梁和外翼段翼梁均包括对称设置的副翼梁和梁腹板,所述梁腹板设置在副翼梁的一侧;所述主翼段翼梁的两个对称设置的副翼梁中间还设置有主翼梁,且在所述主翼段翼梁机翼后部的65%翼弦处还设置有机翼外翼梁和后缘翼梁,其中机翼外翼梁对称设置;所述主翼段翼梁的前缘和外翼段翼梁的前缘均设置有前缘缘条,且在前缘缘条前缘设置有前缘轻木蒙板,所述前缘轻木蒙板包裹机翼前30%翼弦范围部分,与主翼梁、副翼梁、梁腹板、机翼外翼梁、后缘翼梁和前缘缘条形成D型翼盒结构。
[0013]优选的,所述的机翼翼肋包括第一加强翼肋、第二加强翼肋、普通翼肋和半翼肋,所述第一加强翼肋设置在主翼段机翼安装位置的两侧,且在所述第一加强翼肋上设置有安装孔和设置在翼身连接件上的连接孔配合使用,且在两个第一加强翼肋之间设置有一个普通翼肋;所述第二加强翼肋设置在主翼段与外翼段的连接处;所述半翼肋设置在外翼段的第二加强翼肋与普通翼肋之间。
[0014]优选的,所述的机翼上还设置有机翼连接机构,所述机翼连接机构设置在主翼段与外翼段之间,包括机翼上部分连接组件和机翼下部分连接组件。
[0015]优选的,所述的机翼上部分连接组件设置在主翼段和外翼段上侧的副翼梁上,包括设置在主翼段副翼梁上的插杆,设置在外翼段副翼梁上的插槽和限位件,所述插杆与插槽配合使用,且在所述插杆上设置有若干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限位件下端的限位卡头配合使用,所述限位件通过压板安装在外翼段副翼梁上,且所述压板与限位件活动连接,在压板与限位件之间还设置有限位弹簧。
[0016]优选的,所述的机翼下部分连接组件设置在机翼下表面,包括合页机构,所述合页机构与机翼连接处的第二加强翼肋连接,且设置在第二加强翼肋的下侧,所述合页机构包括第一翻转页、第二翻转页和转轴,所述第一翻转页设置在近主翼段的两个第二加强翼肋之间,且在所述第一翻转页上设置有转轴安装槽,所述转轴通过轴承安装在转轴安装槽内,所述转轴上等距设置有若干花键槽,所述花键槽与环箍连接,所述环箍上设置有插接槽,所述插接槽与设置在第二翻转页上的插块配合使用,所述第二翻转页设置在近外翼段的两个第二加强翼肋之间;且在所述转轴上还设置有齿轴段,所述齿轴段与齿轮相互啮合,所述齿轮设置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所述电机安装在第一翻转页上,通过电机带动第二翻转页转动。
[0017]优选的,所述的尾翼为对称翼型,包括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所述垂直尾翼对称设置在水平尾翼的两端,所述水平尾翼包括翼梁、翼墙、连接环、普通平尾翼肋和加强平尾翼肋,所述翼梁设置在机翼前缘,翼墙设置在机翼后缘,所述普通平尾翼肋和加强平尾翼肋设置在翼墙与翼梁之间,所述连接环设置在翼墙与翼梁中间,与尾翼碳管配合使用,所述加强平尾翼肋设置在连接环的两侧;所述垂直尾翼通过加强平尾翼肋转动设置在水平尾翼的两端,且在垂直尾翼上设置有减重孔。
[0018]本模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固定翼察打一体无人机模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模型的改进之处在于:
[0019]本技术通过固定翼察打一体无人机模型设计方法得到了一种固定翼察打一体无人机模型,在本模型中:(1)选定机翼采用大升阻比且大迎角飞行性能良好的Clark Y翼型,机翼平面几何形状为矩形机翼加椭圆翼尖的大展弦比机翼,能够获得良好的低速气动性能;(2)为容纳各种设备与任务载荷,机身体积较大,动力系统采用腰推方式;(3)飞机采用低置的普通尾翼,双垂尾结构,在避免螺旋桨滑流冲击,减少机翼尾流影响的同时,有效利用螺旋桨滑流以提升尾翼气动效率;(4)飞机采用手抛起飞的方式,进一步省略了飞机起落架,减少了不必要的结构重量;通过上述设置,使得本模型在使用时具有能够获得良好的低速气动性能、减少机翼尾流影响的同时有效利用螺旋桨滑流以提升尾翼气动效率的优点,为进一步设计固定翼察打一体无人机提供了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定翼察打一体无人机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1)、机翼(2)和尾翼(3);所述机身(1)为桁梁式机身,包括桁条(11)、主桁梁(12)和翼身连接件(13),所述主桁梁(12)对称设置,所述桁条(11)水平设置于两个主桁梁(12)上,翼身连接件(13)对称设置在顶部桁条(11)的中部上端,与机翼(2)连接,且在整体机身(1)的外侧设置有机身蒙板;所述机翼(2)为单梁式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机翼翼梁和机翼翼肋,机翼(2)通过翼身连接件(13)与机身(1)连接;所述尾翼(3)为对称翼型,其通过尾翼碳管(4)与机身(1)的尾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定翼察打一体无人机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翼翼梁设置在机翼(2)的30%翼弦处,包括主翼段翼梁和外翼段翼梁,所述外翼段翼梁对称设置在主翼段翼梁的两侧,所述主翼段翼梁和外翼段翼梁均包括对称设置的副翼梁(22)和梁腹板(23),所述梁腹板(23)设置在副翼梁(22)的一侧;所述主翼段翼梁的两个对称设置的副翼梁(22)中间还设置有主翼梁(21),且在所述主翼段翼梁机翼后部的65%翼弦处还设置有机翼外翼梁(24)和后缘翼梁(25),其中机翼外翼梁(24)对称设置;所述主翼段翼梁的前缘和外翼段翼梁的前缘均设置有前缘缘条(26),且在前缘缘条(26)前缘设置有前缘轻木蒙板(27),所述前缘轻木蒙板(27)包裹机翼前30%翼弦范围部分,与主翼梁(21)、副翼梁(22)、梁腹板(23)、机翼外翼梁(24)、后缘翼梁(25)和前缘缘条(26)形成D型翼盒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固定翼察打一体无人机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翼翼肋包括第一加强翼肋(28)、第二加强翼肋(20)、普通翼肋(29)和半翼肋,所述第一加强翼肋(28)设置在主翼段机翼安装位置的两侧,且在所述第一加强翼肋(28)上设置有安装孔(281)和设置在翼身连接件(13)上的连接孔配合使用,且在两个第一加强翼肋(28)之间设置有一个普通翼肋(29);所述第二加强翼肋(20)设置在主翼段与外翼段的连接处;所述半翼肋设置在外翼段的第二加强翼肋(20)与普通翼肋(29)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固定翼察打一体无人机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翼(2)上还设置有机翼连接机构,所述机翼连接机构设置在主翼段与外翼段之间,包括机翼上部分连接组件和机翼下部分连接组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固定翼察打一体无人机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翼上部分连接组件设置在主翼段和外翼段上侧的副翼梁(22)上,包括设置在主翼段副翼梁(22)上的插杆(221),设置在外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波马昕张小强高会英高峰卢俊文陈九昊蒋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