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兰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高原垂穗披碱草种子包衣剂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53090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原垂穗披碱草种子包衣剂及其使用方法,包衣剂包括如下原料:粘合剂聚乙酸乙烯酯乳液、水、保水剂聚丙烯酸钠、填充剂多孔硅粉剂及微生物菌剂;使用方法为按顺序将水、保水剂聚丙烯酸钠、微生物菌剂与粘合剂聚乙酸乙烯酯乳液的混合液、填充剂孔硅粉剂依次包裹在基础种子上,再经过筛选和风干后进行保存即可。本发明专利技术添加了合适比例的保水剂,使得种子在前期发芽时需要有充足的水分来促进种子发芽和幼苗的生长。包衣剂可为幼苗生长提供各种微量元素,对包衣剂中各个组分的配比进行优化选择,增强种子在逆境的生长能力,为幼苗生长初期提供充足养分,保障种子在高原恶劣环境下的存活率。劣环境下的存活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原垂穗披碱草种子包衣剂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牧草种植
,具体为一种高原垂穗披碱草种子包衣剂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垂穗披碱草具有高产量、适应性广、营养较为丰富、适口性好等优点的牧草,广泛应用于高寒地区退化草地的补播,由于高原特殊气候环境及鼠害,补播裸种在萌发过程中往往缺乏水分及幼苗生长初期需要的各种微量元素,新生幼苗长势较弱,且由于高原鼠害的影响,补播在草地表面的裸种,常被高原鼠兔为食,补播裸种效果欠佳。很难形成草原的优势物种,种子的颖、内外稃表面较为粗糙且具有芒和多条脉,市场上出售的垂穗已进行过断芒处理,但断芒处理后仍会残留短芒和粗糙表面,在进行机械播种时出现漏种和播种不均匀的现象,种子在干旱条件下萌发慢、保育率低,并在草种补播时受天然草地的地形、坡度、植被等因素的限制存在入土难,严重制约着高原垂穗披碱草的生长。
[000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高原垂穗披碱草种子包衣剂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原垂穗披碱草种子包衣剂及其使用方法,通过包衣后的种子抗寒、抗逆、保水性明显增强,垂穗披碱草种子在机械补播时更易下种,包衣剂中的各种有效成分在种子成长过程中缓慢释放,达到促进种子生长发育、防治幼苗期间病虫害、加快发芽等作用,对恢复高原生态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为高原地区的垂穗披碱草提供生长保障,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原垂穗披碱草种子包衣剂,包括如下原料:粘合剂聚乙酸乙烯酯乳液、水、保水剂聚丙烯酸钠、填充剂多孔硅粉剂及微生物菌剂,所述粘合剂聚乙酸乙烯酯乳液与水的质量比为1:(3.5

4),所述填充剂多孔硅粉剂与待处理种子的质量比为(2.5

3.5):1,所述保水剂聚丙烯酸钠与微生物菌剂的质量比为6:5。
[0006]具体地,所述微生物菌剂为单一微生物菌剂蕈状芽孢杆菌或复合微生物菌剂。
[0007]进一步地,所述高原垂穗披碱草种子包衣剂还包括农用复合肥和微肥,所述保水剂聚丙烯酸钠、复合肥、微肥的质量比为6:2.5:0.1。农用复合肥和微肥在植物幼苗阶段,可以为幼苗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保障幼苗在恶劣的生态环境下生长。
[0008]进一步地,还包括着色剂。包衣过程中使用具有警戒颜色的着色剂包裹种子,可对以种子为食的鼠类起到明显的趋避作用。
[0009]进一步地,所述高原垂穗披碱草种子包衣剂还包括碳粉,所述碳粉与保水剂聚丙烯酸钠的质量比为6:5。碳粉作为惰性保护剂,用来保护微生物菌剂中的菌体,减少环境中其他不利于菌体存活的因素影响,使微生物菌种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001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高原垂穗披碱草种子包衣剂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种子包衣:称取种子以及配方的包衣剂原料,将种子倒进包衣机内,打开开关,种子随机器旋转;预先将水加入包衣机的储水腔后,打开雾化开关,对种子表面进行润湿;待种子表面湿润后,加入保水剂聚丙烯酸钠,并搅拌,使得种子表面均匀覆盖保水剂;然后将微生物菌剂与粘合剂聚乙酸乙烯酯乳液混合均匀,得到菌种乳液混合剂,并分成多份,取一份菌种乳液混合剂加入包衣机中,并加入碳粉,搅拌均匀;再将填充剂多孔硅粉剂分成多份,取一份加入包衣机中,搅拌均匀;接着将剩余的菌种乳液混合剂和填充剂孔硅粉剂交替间歇式加入包衣机,每次加入物料均搅拌均匀,直至包衣完成,得到包衣种子;S2、筛选:将步骤S1所得的包衣种子过筛,具体根据种子大小决定,筛出粘连以及粉块;S3、风干:将筛好后的包衣种子均匀铺开,置于干燥通风环境下24h,保证种子干燥,干燥后保存。
[0011]进一步地,步骤S1中,在种子表面均匀覆盖保水剂后,将微肥加入包衣机中并搅拌均匀,接着将复合肥加入包衣机中并搅拌均匀,然后再进行微生物菌剂、粘合剂聚乙酸乙烯酯乳液、碳粉及填充剂多孔硅粉剂的添加操作。
[0012]优选地,在种子包衣前,先选择籽粒饱满的垂穗披碱草种子作为基础种子,并对基础种子进行引发处理:使用吲哚乙酸、赤霉素及水杨酸的混合液作为浸种剂对基础种子进行浸种处理,浸种时间为24小时,浸种后回干24小时并装袋。
[0013]进一步地,所述吲哚乙酸、赤霉素及水杨酸的质量比为1:1:1,所述浸种剂与保水剂聚丙烯酸钠的质量比为1:6。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高原垂穗披碱草种子包衣剂:(1)目前市场上微生物菌剂大多用土壤表面,从未尝试包衣剂中添加微生物菌剂,且微生物菌剂改善土壤理化性能较好且无毒,使用后微生物菌能够有效分解转化土壤中残留的难吸收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提高土壤的供肥能力,促进植物对营养的吸收利用,微生物菌剂中所含有的固氮菌,能够有效固定土壤和空气中的氮元素,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微生物菌剂中的有益菌大量繁殖,在植物根隙区域形成优势种群,抑制了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重,降低了植物酶、多酚氧化酶等,同时参与植物的防御反应,提高植物的抗病虫害能力,与杀菌剂相比,也能起到防止病虫害作用;(2)单一微生物菌剂蕈状芽孢杆菌对能够有效提高植物抗病、抗寒、抗旱能力,增加土壤中的养分、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化肥利用率,促使土壤中的有机质分解成腐殖质,刺激植物生长,碳粉作为惰性保护剂,用来保护微生物菌剂中的菌体,减少环境中其他不利于菌体存活的因素影响使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3)多孔硅粉剂又称硅基多孔材料,对于普通的填充剂如高岭土、滑石粉,多孔硅粉剂有较好的物理特性,通气性,吸水性较强,能够给种子提供更好的萌发条件,相对连续介质材料而言, 多孔材料具有强度高应该能够使种子不容易破裂,渗透性好能吸水,而且使包衣材料充分作用于种子,种子的颖、内外稃表面粗糙且具有粗糙的芒和多条脉,尽管市场上出售的垂穗披碱草的草种已进行过断芒处理,但断芒处理后残留有短芒和粗糙的表面,在进行机械播种时出现漏种和播种不均匀的现象,通过筛选后的包衣种子大小较为均匀、种子质量较重、形状较为规则,机器补播时更易下种。
[0015]综上,本专利技术添加了合适比例的保水剂,使得种子在前期发芽时需要有充足的水
分来促进种子发芽和幼苗的生长。在包衣剂中加入了微肥及复合肥,为保证播种后的种子发芽速率,促进幼苗生长。添加微生物菌剂,修复土壤功能减少土壤病虫害,促进植物根系生长,通过以上各种成分的相互配合,使得该包衣剂为高原地区的垂穗披碱草提供生长保障。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准备材料:垂穗披碱草种子、粘合剂聚乙酸乙烯酯乳液、水、保水剂聚丙烯酸钠、滑石粉(作为填充剂多孔硅粉剂)、单一微生物菌剂蕈状芽孢杆菌、复合微生物菌剂、农用复合肥、微肥、碳粉、生长调节剂(赤霉素+水杨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原垂穗披碱草种子包衣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原料:粘合剂聚乙酸乙烯酯乳液、水、保水剂聚丙烯酸钠、填充剂多孔硅粉剂及微生物菌剂,所述粘合剂聚乙酸乙烯酯乳液与水的质量比为1:(3.5

4),所述填充剂多孔硅粉剂与待处理种子的质量比为(2.5

3.5):1,所述保水剂聚丙烯酸钠与微生物菌剂的质量比为6: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原垂穗披碱草种子包衣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菌剂为单一微生物菌剂蕈状芽孢杆菌或复合微生物菌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原垂穗披碱草种子包衣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农用复合肥和微肥,所述保水剂聚丙烯酸钠、复合肥、微肥的质量比为6:2.5:0.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原垂穗披碱草种子包衣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着色剂。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高原垂穗披碱草种子包衣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碳粉,所述碳粉与保水剂聚丙烯酸钠的质量比为6:5。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原垂穗披碱草种子包衣剂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种子包衣:称取种子以及配方的包衣剂原料,将种子倒进包衣机内,打开开关,种子随机器旋转;预先将水加入包衣机的储水腔后,打开雾化开关,对种子表面进行润湿;待种子表面湿润后,加入保水剂聚丙烯酸钠,并搅拌,使得种子表面均匀覆盖保水剂;然后将微生物菌剂与粘合剂聚乙酸乙烯酯乳液混合均匀,得到菌种乳液混合剂,并分成多份,取一份菌种乳液混合剂加入包衣机中,并加入碳粉,搅拌均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剑霄胡小文李雪黄文博李元淳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