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藤Copula传递熵的多变量因果关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52999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23
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经典因果分析方法传递熵的基础上,结合统计学中的Copula函数推广至高维形式的传递熵,并利用正则藤Copula函数来估计,提出一种有效的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R藤Copula传递熵的多变量因果关系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神经系统运动控制机制研究领域,涉及R藤Copula、传递熵、复杂网络中的度、聚类系数、平均距离、密度、互易性和模块性计算,从而进行肌间耦合网络分析。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分析两个时间序列和多个时间序列因果耦合的方法很多,基于多变量自回归模型的格兰杰因果(Granger causality,GC)分析方法,计算相对简单,能够有效描述网络中的双向连接,但它忽略了模型系数相关项,只能测得时间序列之间的线性因果关系。Schreiber等人提出的香农传递熵(Shannon transfer entropy, STE),作为互信息(mutual information,MI)的一种非对称扩展形式,本身包含着因果方向和动态强度,具有无模型、非线性和定量分析等特点,已被普遍用来探索神经生理信号间的非线性因果耦合特征。然而,当可用数据有限且因果预期效果相当小时,香农传递熵容易遭受严重的错误估计。Marschinski等提出了一种有效传递熵(effective transfer e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R藤Copula传递熵的多变量因果关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获取多通道表面sEMG信号的同步采集与预处理后的数据,然后进行Copula传递熵:对于满足马尔科夫性的两时间序列x、y,x到y的传递熵以熵的形式定义为其中,H(
·
)H(
·
)表示变量之间的香农熵,k和l表示嵌入维度,τ和t表示滞后时间;由(1)式可得,对于两组时间序列x=(x1,x2,...,x
m
)、y=(y1,y2,...,y
n
),x到y的多变量传递熵为多变量联合熵分解为两部分:边缘熵和一个Copula熵;其中,d表示变量的个数,F(
·
)F(
·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佘青山吴亚婷马玉良孙明旭申涛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