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触式宽视场的眼底成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52681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接触式宽视场的眼底成像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前端为具有通孔的去顶圆锥状,所述外壳的后端设置有相机座,所述相机座连接图像传感器,光学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内并位于所述通孔和所述相机座之间,所述光学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通孔处的前透镜、设置在所述相机座前的后透镜以及设置在所述前透镜和后透镜之间的中间透镜,所述外壳里面位于所述前透镜的后端设置有导光件,所述导光件通过分布式光纤组件连接光源。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眼底成像拍摄的过程中,拍摄图像不易产生阴影;并且避免产生漏光等现象。并且避免产生漏光等现象。并且避免产生漏光等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接触式宽视场的眼底成像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眼底成像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接触式宽视场的眼底成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视力是影响婴儿及学龄前儿童身心发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及时进行眼底筛查可以尽早发现早产儿的视网膜病变,可及时发现、诊断、预防、视网膜病变导致的视力丧失。
[0003]在眼底筛查中需要使用眼底成像装置,眼底成像装置的技术参数决定了眼底筛查的质量,眼底成像装置可以清晰的拍出视网膜以及周边病灶的清晰图像。随着技术的发展,非接触式的眼底成像装置因为其视场狭小,已经被宽视场的接触式的眼底成像装置所替代。
[0004]现有的接触式眼底成像装置通孔直径为7mm左右,相对于新生儿的瞳孔直径仍较宽(正常为7

8mm,散瞳后为10

11mm),在进行眼底拍摄时,需要前后左右移动拍摄镜头以达到较大的拍摄角度范围,当现有的接触式眼底成像装置左右移动进行眼底拍摄时,会因为虹膜的阻挡,拍摄的图片会产生阴影。并且现有的接触式眼底成像装置光源经过前镜头后没有设置相应的遮挡,导致成像装置漏光,影响了成像的效果(图像产生光斑、光晕等)或者过曝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接触式宽视场的眼底成像装置,有效通孔直径减少至5

6mm,有效通孔直径小于散瞳前的瞳孔直径,拍摄眼底照片时不需要前后左右移动拍摄镜头即可以达到130
°
以上范围的拍摄角度,拍摄图像不易产生阴影;并且避免产生漏光等现象。
[0006]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接触式宽视场的眼底成像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前端为具有通孔的去顶圆锥状,所述外壳的后端设置有相机座,所述相机座连接图像传感器,光学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内并位于所述通孔和所述相机座之间,所述光学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通孔处的前透镜、设置在所述相机座前的后透镜以及设置在所述前透镜和后透镜之间的中间透镜,所述外壳里面位于所述前透镜处设置有导光件,所述导光件通过分布式光纤组件连接光源,所述前透镜的位于壳体的外侧面具有用于与角膜接触的凹面。
[0007]进一步地,所述导光件为去顶圆锥状,令其前端的环形面为A面,后端面与所述分布式光纤组件连接的环形面为C面,中间的外侧为B面,内侧为D面,则其B面和D面上均设置有反光消光镀膜层;所述反光消光镀膜层包括用于与所述导光件的B面/D面连接的粘接层,所述粘接层外侧设置有漫反射层,所述漫反射层的外侧设置有金属反射层,所述金属反射层的外侧设置有消光层;所述漫反射层为具有倒三角锥形的反射材料层,所述金属反射层采用厚度≤20nm
的镀铝膜;所述消光层按重量份包括:环氧树脂30份、二氧化钛20份、异氰酸酯基用酚5份(增韧剂)、双酚二缩水甘油醚5份、碳粉10份、石墨烯5份、炭黑5份、乙酰丙酮5份、分散剂5份、固化剂5份、丙二醇甲醚醋酸酯5份、异弗尔酮2.5份;按所述重量份将二氧化钛、碳粉、石墨烯放入研磨机研磨;研磨完成后加入分散剂用量的一半,并同时使用超声波搅拌棒进行均匀混合;混合过程中接着加入炭黑、乙酰丙酮、分散剂用量的另一半、固化剂、丙二醇甲醚醋酸酯、异弗尔酮,得到成品;所述固化剂为双氰胺,所述分散剂为木质素磺酸基水性环氧树脂分散剂。
[0008]进一步地,所述导光件上的反光消光镀膜层采用如下镀膜方法制得:步骤一:将漫反射层内侧喷涂粘结剂,将漫反射层粘贴于导光件的A面、B面、C面以及D面;步骤二:将铝丝置于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30min,取出打磨掉氧化层后将去除氧化层的铝丝置于蒸发源中;步骤三:将步骤一的导光件放置于蒸发镀膜设备中,设置循环水的温度为10摄氏度,真空腔设置为8
×
10
‑4Pa,蒸发镀膜电流控制在6A/s;步骤四:监控铝膜厚度,铝膜厚度达到10

20nm后,完成蒸发镀膜;步骤五:将消光材料涂抹在铝膜上,喷涂厚度为0.1

0.3mm,并照射紫外光进行固化;步骤六:最后取下A面、C面的镀膜,即完成导光件的B面和D面镀膜。
[0009]进一步地,所述导光件的A面前端设置有一个凸起,所述凸起位于前透镜的后面或者位于前透镜的外周,所述凸起的内侧设置有全反射膜。
[0010]进一步地,所述光学组件中的所有透镜上均镀有单层或多层氟化镁的增透膜;所述中间透镜中包括至少一个胶合镜,所述胶合镜是将两个透镜胶合在一起得到。
[0011]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包括前壳和后壳,所述前壳和后壳之间通过卡合胶接,所述外壳里面设置有光学组件安装架,所述中间透镜和后透镜安装在所述光学组件安装架上,所述前透镜安装在前壳前端的通孔处,所述分布式光纤组件位于所述外壳和所述光学组件安装架之间的空间内。
[0012]进一步地,所述前透镜与所述前壳之间为一体式透明结构,,所述前透镜的直径为5

7mm,前透镜有效通孔直径为5

6mm。
[0013]进一步地,所述分布式光纤组件包括光线接头、主光纤以及分光纤,所述光纤接头与主光纤连接,所述主光纤通过分布式转接头与分光纤连接,所述主光纤与分光纤的数量比为:1:10。
[0014]进一步地,所述光源采用LED灯头或者采用自然光,所述光源采用LED灯头时,所述LED灯头安装在环形架上,所述环形架置于所述外壳和所述光学组件安装架之间,所述环形架上均匀布置一组LED灯头,且每个所述灯头与所述光纤接头对准;所述光源采用自然光时,在所述外壳上对准所述光纤接头的位置设置有采光口,所述采光口处设置有环形滑动开关。
[0015]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后端的数据处理模块,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里面安装有与所述传感器连接的单片机,所述单片机连接视频采集卡,所述
视频采集卡的一侧设置有导热层,所述导热层后面设置有散热风扇,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0016]有益效果: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将前透镜的有效通孔直径减少至5

6mm,有效通孔直径小于散瞳前的瞳孔直径,拍摄眼底照片时不易产生阴影;本专利技术通过导光件将光线输入眼底,拍摄图片清晰度好,同时通过光源的合理设计可防止图像的过曝。本专利技术的其他效果,一并写入具体实施方式中。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导光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X部放大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导光件前端设置凸起的结构示意图,图4中(a)所示凸起位于前透镜的后面,(b)所示凸起位于前透镜的外周;图5是图4的Y部放大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灯头布置实例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灯头布置实例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种灯头布置实例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种实施例所述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实施例所述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拍摄视角示意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实施例所述结构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触式宽视场的眼底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前端为具有通孔的去顶圆锥状,所述外壳的后端设置有相机座,所述相机座连接图像传感器,光学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内并位于所述通孔和所述相机座之间,所述光学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通孔处的前透镜、设置在所述相机座前的后透镜以及设置在所述前透镜和后透镜之间的中间透镜,所述外壳里面位于所述前透镜处设置有导光件,所述导光件通过分布式光纤组件连接光源, 所述前透镜的位于壳体的外侧面具有用于与角膜接触的凹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接触式宽视场的眼底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件为去顶圆锥状,令其前端的环形面为A面,后端面与所述分布式光纤组件连接的环形面为C面,中间的外侧为B面,内侧为D面,则其B面和D面上均设置有反光消光镀膜层;所述反光消光镀膜层包括用于与所述导光件的B面/D面连接的粘接层,所述粘接层外侧设置有漫反射层,所述漫反射层的外侧设置有金属反射层,所述金属反射层的外侧设置有消光层;所述漫反射层为具有倒三角锥形的反射材料层,所述金属反射层采用厚度≤20nm的镀铝膜;所述消光层按重量份包括:环氧树脂30份、二氧化钛20份、异氰酸酯基用酚5份(增韧剂)、双酚二缩水甘油醚5份、碳粉10份、石墨烯5份、炭黑5份、乙酰丙酮5份、分散剂5份、固化剂5份、丙二醇甲醚醋酸酯5份、异弗尔酮2.5份;按所述重量份将二氧化钛、碳粉、石墨烯放入研磨机研磨;研磨完成后加入分散剂用量的一半,并同时使用超声波搅拌棒进行均匀混合;混合过程中接着加入炭黑、乙酰丙酮、分散剂用量的另一半、固化剂、丙二醇甲醚醋酸酯、异弗尔酮,得到成品;所述固化剂为双氰胺,所述分散剂为木质素磺酸基水性环氧树脂分散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接触式宽视场的眼底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件上的反光消光镀膜层采用如下镀膜方法制得:步骤一:将漫反射层内侧喷涂粘结剂,将漫反射层粘贴于导光件的A面、B面、C面以及D面;步骤二:将铝丝置于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30min,取出打磨掉氧化层后将去除氧化层的铝丝置于蒸发源中;步骤三:将步骤一的导光件放置于蒸发镀膜设备中,设置循环水的温度为10摄氏度,真空腔设置为8
×
10
‑4Pa,蒸发镀膜电流控制在6A/s;步骤四:监控铝膜厚度,铝膜厚度达到10

20nm后,完成蒸发镀膜;步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志祥林俊谢圣鸣刘超江李猛周旭晨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富翰医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