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风道消噪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2665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散热风道消噪结构,包括箱体及形成于箱体内的气流流道,所述箱体具有进风口及出风口,内部安装有风机及压缩机,所述气流流道形成于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所述箱体内部贴有波纹状吸音海绵,下方设置有隔板及回环结构,所述进风口设置于箱体上方,所述出风口设置于回环结构背侧端;所述气流流道起始于进风口,到达隔板进入回环结构内,经回环结构流出并折返,终止于出风口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相较于传统结构增设了隔板及回环结构,实现气流多次转折,增大了气流和噪声排出需要通过的距离,在此过程中尽可能吸收气流和噪声的能量,以减小出风口的噪声;整体结构简单,无需增加更多的消声结构,能够显著降低出风口处的噪声。声。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散热风道消噪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制氧机
,特别涉及一种散热风道消噪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制氧机内部的压缩机、电动机等机械设备由于热损耗而向外界辐射热量,因此通过机械风扇转动产生风压,进而带走制氧机内部的热量;与此同时,内部的噪音来源于风扇转动产生的风声和压缩机工作时产生的噪声。现有的散热消噪结构,是将压缩机包裹在产品内部箱体内,并在箱体内部贴上波纹状吸音海绵;风扇转动,带走热量,再由格栅排出;这种设计吸音纯靠箱体内海绵,出风口处风声大,且由于风口直通箱体内部没有阻隔,系统工作产生的噪声也能清晰听到,因此本技术研制了一种散热风道消噪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经检索,未发现与本技术相同或相似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风道消噪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制氧机工作时噪音过大的问题。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散热风道消噪结构,包括箱体及形成于箱体内的气流流道,所述箱体具有进风口及出风口,内部安装有风机及压缩机,所述气流流道形成于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所述箱体内部贴有波纹状吸音海绵,下方设置有隔板及回环结构,所述进风口设置于箱体上方,所述出风口设置于回环结构背侧端;所述气流流道起始于进风口,到达隔板进入回环结构内,经回环结构流出并折返,终止于出风口处。
[0005]优选的,所述箱体包括上层组、下层组及底座;所述上层组与下层组之间设置有安装板,并供风机安装,所述安装板端面上设置有与风机对齐的上通气孔;所述隔板设置于下层组与底座之间,并供压缩机安装,端面上设置有与回环结构相同的下通气孔;所述回环结构安装于底座内,与下通气孔对齐,周向结构非封闭,并具有一折流口。
[0006]优选的,所述进风口设置在上层组外壁上;所述出风口设置在远离折流口一侧。
[0007]优选的,所述风机共设置两个,并均对应有进风口,两个所述进风口呈格栅状,并设置在上层组平行的一组侧壁上。
[0008]优选的,所述气流流道共具有两组,分别依次经过进风口、风机、上通气孔、压缩机周侧空间、下通气孔、回环结构内、折流口、回环结构外、出风口。
[0009]优选的,与所述折流口相对的底座内壁上设置第一分流板,所述回环结构背侧端与底座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分流板,所述出风口呈格栅状,并分设在第二分流板两侧。
[0010]优选的,所述波纹状吸音海绵贴设在上层组内壁、下层组内壁、底座内壁、安装板上下端面、隔板上下端面及回环结构内外壁上。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
[0012]箱体内部贴有波纹状吸音海绵,其中上层组可用于隔绝风扇产生的噪音,下层组及底座可以隔绝压缩机和风扇带来的气流声;同时,相较于传统结构增设了隔板及回环结
构,实现气流多次转折,增大了气流和噪声排出需要通过的距离,在此过程中尽可能吸收气流和噪声的能量,以减小出风口的噪声;整体结构简单,无需增加更多的消声结构,能够显著降低出风口处的噪声。
附图说明
[0013]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14]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散热风道消噪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散热风道消噪结构的爆炸图;
[0016]图3为本技术所述底座的俯视图。
[0017]其中:1、箱体,11、上层组,12、下层组,13、底座,14、进风口,15、出风口;
[0018]2、安装板,21、上通气孔;
[0019]3、隔板,31、下通气孔;
[0020]4、回环结构,41、折流口,42、第一分流板,43、第二分流板;
[0021]5、风机;
[0022]6、压缩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4]如图1、图2所示,一种散热风道消噪结构,包括箱体1及形成于箱体1内的气流流道。
[0025]箱体1具有进风口14及出风口15,内部安装有风机5及压缩机6,具体的,箱体1包括上层组11、下层组12及底座13;上层组11与下层组12之间设置有安装板2,并供风机5安装,安装板2端面上设置有与风机5对齐的上通气孔21;下层组12与底座13之间设置有隔板3,并供压缩机6安装,隔板3端面上设置有下通气孔31;如图3所示,底座13内部设置有回环结构4,回环结构4与下通气孔31形状相同,并对齐设置,周向结构非封闭,并具有一折流口41;上述进风口14设置在上层组11外壁上,出风口15设置在远离折流口41一侧。
[0026]箱体1内部贴有波纹状吸音海绵,该波纹状吸音海绵贴设在上层组11内壁、下层组12内壁、底座13内壁、安装板2上下端面、隔板3上下端面及回环结构4内外壁上。
[0027]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如图2所示,风机5共设置两个,并均对应有进风口14,即进风口14也设置有两个,两个进风口14呈格栅状,并设置在上层组11平行的一组侧壁上;再者,结合图3所示,与折流口41相对的底座13内壁上设置第一分流板42,回环结构4背侧端与底座13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分流板43,出风口15呈格栅状,并分设在第二分流板43两侧;由于进风口14设置两个,下方的底座13的也设置有第一分流板42,因此气流流道也形成了两条主要路径。
[0028]如图2中带箭头虚线所示,图中仅示出由一侧进风口14进入的气流流道的连通路径;气流流道形成于进风口14与出风口15之间,起始于进风口14,到达隔板3进入回环结构4内,经回环结构4流出并折返,终止于出风口15处,即:依次经过进风口14、风机5、上通气孔21、压缩机6周侧空间、下通气孔31、回环结构4内侧、折流口41、回环结构4外侧、出风口15。
[0029]本技术应用于制氧机,压缩机6在工作时需通过风机5进行散热,通过结合结
构设计降低散热时的气流声,通过增设了隔板3及回环结构4,实现气流多次转折,增大了气流和噪声排出需要通过的距离,在此过程中尽可能吸收气流和噪声的能量,以减小出风口15的噪声。
[0030]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风道消噪结构,包括箱体及形成于箱体内的气流流道,所述箱体具有进风口及出风口,内部安装有风机及压缩机,所述气流流道形成于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部贴有波纹状吸音海绵,下方设置有隔板及回环结构,所述进风口设置于箱体上方,所述出风口设置于回环结构背侧端;所述气流流道起始于进风口,到达隔板进入回环结构内,经回环结构流出并折返,终止于出风口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散热风道消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包括上层组、下层组及底座;所述上层组与下层组之间设置有安装板,并供风机安装,所述安装板端面上设置有与风机对齐的上通气孔;所述隔板设置于下层组与底座之间,并供压缩机安装,端面上设置有与回环结构相同的下通气孔;所述回环结构安装于底座内,与下通气孔对齐,周向结构非封闭,并具有一折流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散热风道消噪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大林吴方
申请(专利权)人:柯尔苏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