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关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2446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开关电源,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包括:交流配电单元、整流单元、直流配电单元及控制单元,所述交流配电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整流单元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整流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直流配电单元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交流配电单元、整流单元及直流配电单元电连接;所述直流配电单元包括多路负载下电分路,每一路所述负载下电分路包括第一断路器及第一接触器,所述第一接触器的第一端主触点与所述整流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接触器的第二端主触点与所述断路器的第一端串联连接,所述第一断路器的第二端为负载输出端;所述第一接触器的线圈接线端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对负载分路单独控制管理。路单独控制管理。路单独控制管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开关电源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力电子
,尤其涉及一种开关电源。

技术介绍

[0002]当前,电信运营商根据业务需求的不同,对通信基站的备电要求也有所不同,为优化备电效率及降低成本,实现对2G、3G、4G、5G接入网及不同的运营商用户进行差异化备电管理是一项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3]在一些现有的差异化备电解决方案中,例如,分客户备电模块化电源,其尽管可以对负载进行分户备电统一管理,但是不能实现分路单独控制管理,不便于根据不同需求实现差异化备电管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开关电源,可以对负载分路单独控制管理,从而便于根据不同需求实现差异化备电管理。
[0005]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开关电源,包括:交流配电单元、整流单元、直流配电单元及控制单元,所述交流配电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整流单元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整流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直流配电单元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交流配电单元、整流单元及直流配电单元电连接;所述直流配电单元包括多路负载下电分路,每一路所述负载下电分路包括第一断路器及第一接触器,所述第一接触器的第一端主触点与所述整流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接触器的第二端主触点与所述断路器的第一端串联连接,所述第一断路器的第二端为负载输出端;所述第一接触器的线圈接线端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
[0006]可选地,所述第一接触器为板载接触器。
[0007]可选地,所述直流配电单元还包括多路电保下电负载分路,每一路电保下电负载分路包括第二断路器,所述第二断路器的第一端与整流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断路器的第二端为负载输出端,且所述第二断路器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
[0008]可选地,所述直流配电单元还包括备用供电分路,所述直流配电单元还包括备用供电分路,所述备用供电分路包括电池组、第三断路器及第二接触器,所述电池组的正极与所述整流单元的正极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电池组的负极与所述第三断路器的第一端串联连接,所述第三断路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接触器的第一端串联连接,所述第二接触器的第二端与所述整流单元的负极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三断路器的第一端还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
[0009]可选地,所述负载下电分路、电保下电负载分路及备用供电分路中分别还串联有分流器,所述分流器还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
[0010]可选地,所述交流配电单元包括输入防雷电路,所述整流单元的输出端设有输出防雷电路。
[0011]可选地,所述第一断路器、第二断路器及第三断路器分别为1U可插拔式断路器,第二接触器为1U磁保持接触器。
[0012]可选地,所述开关电源还包括机箱,所述机箱内部分割成上、下两层,所述直流配电单元与控制单元位于所述机箱内部的上层,且所述直流配电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左右相邻设置,所述交流配电单元与所述整流单元设于所述机箱内部的下层,且所述交流配电单元与所述整流单元左右相邻设置。所述交流配电单元位于机箱内部的下层左侧1U*2U的空间内,所述直流配电单元位于机箱内部的上层左侧19英寸的空间内。
[0013]相比于现有中分户备电统一管理的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开关电源,至少通过对其直流配电单元进行改进,所述直流配电单元包括多路负载下电分路,由于每一路所述负载下电分路包括第一断路器及第一接触器,所述第一接触器的第一端主触点与所述整流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接触器的第二端主触点与所述断路器的第一端串联连接,所述第一断路器的第二端为负载输出端,所述第一接触器的线圈接线端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这样通过在每路负载下电分路中分别设置用于通断控制的第一接触器,并与控制单元电连接,可以对负载分路单独控制管理,从而便于根据不同需求实现差异化备电管理。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5]图1为本技术开关电源一实施例电路原理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开关电源又一实施例电路原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开关电源一实施例前视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开关电源一实施例去掉顶盖俯视图;
[0019]图5为本技术开关电源一实施例去掉机箱上层结构后的俯视图;
[0020]图6为本技术开关电源一实施例后视图;
[0021]图7为本技术开关电源一实施例轴测图;
[0022]图8为本技术开关电源再一实施例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024]应当明确,为了更加清楚说明本技术,在以下的具体实施例中描述了众多技术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其中的某些细节,本技术同样可以实施。另外,为了凸显本技术的技术主旨,涉及的一些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方法、手段、零部件及其应用等未作详细描述,但是,这并不影响本技术的实施。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参看图1至图8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开关电源(Switching Mode Power Supply),适用于工控、电力及通信等设备中。
[0026]如图1所示,所述开关电源包括:交流配电单元、整流单元、直流配电单元及控制单元,所述交流配电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整流单元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整流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直流配电单元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交流配电单元、整流单元及直流配电单元电连接;
[0027]所述交流配电单元通过印制板插接连接器,将交流电输出到四个AC/DC整流模块组成的整流单元;整流单元将220V交流电转换为48V直流电后,通过母排分配给直流配电单元;直流配电单元用于进行电量分配管理,实现负载分路差异化备电功能。
[0028]所述直流配电单元包括多路负载下电分路,每一路所述负载下电分路包括第一断路器及第一接触器,所述第一接触器的第一端主触点与所述整流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接触器的第二端主触点与所述断路器的第一端串联连接,所述第一断路器的第二端为负载输出端;所述第一接触器的线圈接线端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继续参看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直流配电单元包括三路负载下电分路,三路负载下电分路分别通过每路上的第一接触器控制该路的导通与断开,实现上、下电单独控制。其中,三路负载下电分路包括的第一断路器分别采用三个100A断路器QF8~QF10;三路负载下电分路上的第一接触器分别为板载接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交流配电单元、整流单元、直流配电单元及控制单元,所述交流配电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整流单元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整流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直流配电单元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交流配电单元、整流单元及直流配电单元电连接;所述直流配电单元包括多路负载下电分路,每一路所述负载下电分路包括第一断路器及第一接触器,所述第一接触器的第一端主触点与所述整流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接触器的第二端主触点与所述断路器的第一端串联连接,所述第一断路器的第二端为负载输出端;所述第一接触器的线圈接线端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器为板载接触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配电单元还包括多路电保下电负载分路,每一路电保下电负载分路包括第二断路器,所述第二断路器的第一端与整流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断路器的第二端为负载输出端,且所述第二断路器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配电单元还包括备用供电分路,所述备用供电分路包括电池组、第三断路器及第二接触器,所述电池组的正极与所述整流单元的正极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电池组的负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响郑翠红李晓峰李新光田徐萌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动力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