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水电解质蓄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2022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非水电解质蓄电池,是具备可吸留.放出锂的正极、可吸留.放出锂的负极、以及非水电解液的非水电解质蓄电池,其特征在于在构成所述正极的正极活性物质中使用选自以LiNi#-[a]Ml#-[1-a]O#-[2]表示的锂镍复合氧化物和以LiCo#-[b]Ml#-[1-b]O#-[2]表示的锂钴复合氧化物中的至少1种和锂锰复合氧化物的混合物,且使上述非水电解液至少含有饱和环状碳酸酯和具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环状碳酸酯,且所述具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环状碳酸酯的含量是对于每1mAh的正极容量,在1.0×10#+[-8]~2.4×10#+[-4]g的范围。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得到高容量、高温下的热稳定性或保存特性等优异、同时深放电特性也优异的非水电解质蓄电池。(*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备可吸留·放出锂的正极、可吸留·放出锂的负极、以及非水电解液的非水电解质蓄电池,特别是涉及高容量、高温下的热稳定性或保存特性等优异、同时深放电特性也优异的非水电解质蓄电池。
技术介绍
近年来,作为大功率、高能量密度的一种新型蓄电池,逐渐利用着使用非水电解液作为电解质,并利用锂的氧化、还原作用的轻型、高容量且充放电循环特性也优异的高电动势的非水电解质蓄电池。在这种非水电解质蓄电池中,作为其正极的活性物质,多为利用LiCoO2等的锂钴复合氧化物、或者是LiNiO2等的锂镍复合氧化物、或者是LiMn2O4等的锂锰复合氧化物等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在此,与使用LiCoO2等的锂钴复合氧化物、或者是LiNiO2等的锂镍复合氧化物的情况相比,在使用LiMn2O4等的锂锰复合氧化物的情况下,虽热稳定性高但容量变低,从而无法得到高容量的非水电解质蓄电池,并且也存在保存特性或者充放电循环特性差的问题。因此,近年来,在特许第3024636号公报中提出了,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使用将LiMn2O4等的锂锰复合氧化物和LiNiO2等的锂镍复合氧化物混合后的物质,以此提高非水电解质蓄电池的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非水电解质蓄电池,是具备可吸留.放出锂的正极、可吸留.放出锂的负极、以及非水电解液的非水电解质蓄电池,其特征在于在构成所述正极的正极活性物质中使用选自以LiNi↓[a]M1↓[1-a]O↓[2]表示的锂镍复合氧化物和以LiCo↓[b]M2↓[1-b]O↓[2]表示的锂钴复合氧化物中的至少1种和锂锰复合氧化物的混合物,式LiNi↓[a]M1↓[1-a]O↓[2]中,M1表示选自B、Mg、Al、Ti、Mn、V、Fe、Co、Cu、Zn、Ga、Y、Zr、Nb、Mo、In中的至少一种元素,且满足0<a≤1的条件,式LiCo↓[b]M2↓[1-b]O↓[2]中,M2表示选自B、Mg、Al、Ti、Mn、...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北尾英树井上尊夫柳田胜功中西直哉船桥淳浩能间俊之
申请(专利权)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