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波形充电轨及包含其的有轨电车车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1903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11: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波形充电轨及包含其的有轨电车车站,属于有轨电车相关技术领域,其通过第一充电轨、第二充电轨和中心锚节的对应设置,能够形成连续的充电轨单元,再通过将充电轨单元设置成水平面内的波浪形结构,使得储能式有轨电车在充电轨单元下方运行时其受电弓与充电轨面的接触位置可以连续改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波形充电轨,其结构简单,设置简便,能在储能式有轨电车进站上下乘客的同时进行充电,通过端部翘起结构实现受电弓与充电轨在车辆移动过程中动态接触,有效提升储能式有轨电车充电的便捷性。通过波形结构减少受电弓上同一部位的长时间磨损,延长受电弓的使用寿命,降低储能式有轨电车的运营成本,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和推广价值。和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波形充电轨及包含其的有轨电车车站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有轨电车相关
,具体涉及一种波形充电轨及包含其的有轨电车车站。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数量逐年递增,对城市交通出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缓解日益增加的城市出行需求,越来越多的交通形式得到了设计与应用。其中,有轨电车作为一种中运量的公共交通方案,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广泛推广,相较于地铁等传统城市轨道交通,有轨电车具有建设成本低、建设周期短等优点,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供便捷城市出行的可靠选择之一。
[0003]对于传统的有轨电车而言,其往往需要在车辆运行的沿线设置接触网,通过有轨电车顶部的受电弓与其上方的接触网接触供电。这种方式虽然在一定时期内满足了有轨电车的设置、运营需求,但是,传统接触网系统的设置不仅增加了有轨电车交通系统的设置成本,还会影响城市规划建设和城市景观。因此,随着有轨电车技术的发展和储能技术的日益成熟,无接触网的储能式有轨电车开始日益成为有轨电车交通系统设计时的首选,几乎所有新建有轨电车工程均采用储能式供电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波形充电轨,用于储能式有轨电车的充电,其特征在于,包括连续延伸的充电轨单元,并在该充电轨单元的底部形成有连续的充电轨面;所述充电轨单元包分设于两端的第一充电轨和设置在两所述第一充电轨之间的若干第二充电轨,相邻两充电轨的端部之间以中心锚节连接,形成连续结构;且所述充电轨单元中的各充电轨分别在水平面内呈波浪形延伸,使得该充电轨单元设置后的俯视图呈波浪状,以用于改变有轨电车行驶过程中其受电弓与所述充电轨面相接触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形充电轨,其中,所述第一充电轨背离所述第二充电轨的端部向上弯折,在端部形成弧形接触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波形充电轨,其中,所述充电轨单元的横截面呈“工字形”,其包括竖向间隔设置的顶缘和底缘,以及设置在两者之间的肋板;所述顶缘与所述底缘分别呈水平设置的板状结构;所述肋板以其顶部连接所述顶缘的底部,并以其底部连接所述底缘的顶部,将两者连接成整体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波形充电轨,其中,所述充电轨面为紧贴设置在所述底缘底部外周的光滑金属片;且所述中心锚节与相邻两充电轨的肋板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波形充电轨,其中,所述第一充电轨背离第二充电轨一端的顶部开设有端部缺口,以缓冲所述第一充电轨刚与所述受电弓接触时的冲击力。6.一种有轨电车车站,包括候车台和支撑设置在该候车台上方的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威姚应峰叶芹禄肖潜飞张明占俊石航葛红舒冬陈东叶冠宏赵文涛郭文浩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