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吕兆海专利>正文

基于地下煤矿空气循环用通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51622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11: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地下煤矿空气循环用通风装置,包括通风主管、通风副管、防爆电机、导流壳和四个第一支杆,所述通风副管位于通风主管的底部,且通风副管的一端与通风主管连通,所述防爆电机位于通风主管内部的右侧。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通风主管、通风副管、防爆电机、第一扇叶、防护网、锁定结构、过滤框、防反风框、定位结构和导风机构,能够方便风通过通风主管对矿洞进行输入新的空气,同时由于通风主管与通风副管之间形成峡口效应,可以将矿洞内部的空气通过防反风框和过滤框吸入到通风副管的内部,风吹动导风机构,可以对风进行推动,达到过滤空气中灰尘的目的,解决了现有送气式容易产生灰尘,降低使用效率的问题。降低使用效率的问题。降低使用效率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地下煤矿空气循环用通风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煤矿通风
,尤其涉及基于地下煤矿空气循环用通风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煤矿下面由于是封闭的空间造成空气的稀薄,同时还由于内部产生有毒气体,极大的威胁矿工的生命安全,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煤矿通风多为抽气式和送气式,但抽气式和送气式各有其中利弊,抽气式需要通风管道达到一定抗压能力,增加使用成本,送气式容易产生灰尘,降低使用效率,因此需要能够对矿井内部空气进行清理的装置,增加矿下员工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基于地下煤矿空气循环用通风装置,具备方便通风和对灰尘进行过滤的优点,解决了现有送气式容易产生灰尘,降低使用效率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基于地下煤矿空气循环用通风装置,包括通风主管、通风副管、防爆电机、导流壳和四个第一支杆,所述通风副管位于通风主管的底部,且通风副管的一端与通风主管连通,所述防爆电机位于通风主管内部的右侧,所述导流壳套设于防爆电机的表面,且与防爆电机的表面固定连接,四个所述第一支杆分别固定连接于导流壳表面的四角,所述第一支杆远离导流壳的一侧与通风主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防爆电机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扇叶;
[0005]所述通风主管的右侧设置有防护网,所述防护网表面的四角均设置有锁定结构,所述锁定结构的左侧与通风主管的内部配合使用,所述通风副管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导风机构;
[0006]所述通风副管的右侧固定连通有导管,所述导管内壁的右侧设置有过滤框,所述过滤框的右侧设置有防反风框,所述防反风框的四角均设置有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的表面与导管的内壁配合使用。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锁定结构包括连接球和螺杆,所述连接球位于通风主管的表面,所述连接球的表面通过第一转轴与通风主管的表面活动连接,所述连接球的右侧与螺杆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螺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左侧与防护网的右侧配合使用,所述通风主管和防护网的表面开设有与连接球和螺杆配合使用的凹槽。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导风机构包括第一轴承和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表面与第一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轴承表面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杆,所述第二支杆远离第一轴承的一侧与通风副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柱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扇叶,所述第二扇叶的数量为六个,且均与连接柱的表面固定连接。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螺纹杆、旋钮和滑动板,所述螺纹杆的右侧与旋钮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的表面与滑动板的内部螺纹连接,所述滑动板的顶部
设置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前侧和后侧的底部通过第二转轴活动连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底部与滑动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杆前侧和后侧的顶部均通过第三转轴活动连接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表面与防反风框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的顶部贯穿防反风框并延伸至防反风框的表面。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通风副管表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顶部与通风主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通风副管靠近通风主管的一侧呈弧形,且弧形角度为七十五度。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滑动板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表面与防反风框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旋钮的表面开设有防滑纹,所述螺纹杆表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的左侧与防反风框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固定板内部的两侧均活动连接有导杆,所述导杆的顶部与防反风框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导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的顶部与固定板的底部配合使用。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过滤框内部的四角均设置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的左侧与导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防反风框的内壁开设有与定位块配合使用的定位槽。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5]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通风主管、通风副管、防爆电机、第一扇叶、防护网、锁定结构、过滤框、防反风框、定位结构和导风机构,能够方便风通过通风主管对矿洞进行输入新的空气,同时由于通风主管与通风副管之间形成峡口效应,可以将矿洞内部的空气通过防反风框和过滤框吸入到通风副管的内部,风吹动导风机构,可以对风进行推动,达到过滤空气中灰尘的目的,解决了现有送气式容易产生灰尘,降低使用效率的问题。
[0016]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锁定结构,能够通过转动固定套,固定套在螺杆表面移动,通过连接球和螺杆的配合,达到对防护网进行固定的目的,方便将防护网进行安装和拆卸,从而方便使用者进行维修内部电机。
[0017]3、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导风机构,能够当空气通过第二扇叶时,空气推动第二扇叶围绕连接柱进行转动,自转的同时推动风向通风主管的内部进入,方便过滤框对空气进行过滤。
[0018]4、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定位结构,能够通过转动螺纹杆,螺纹杆带动滑动板向左移动,滑动板带动第一固定块向左移动,第一固定块通过第二转轴带动传动杆移动,传动杆通过第三转轴带动第二固定块进行移动,第二固定块带动固定板向上移动,从而方便对防反风框进行安装和拆卸,方便使用者的使用,增加结构的稳定性。
[0019]5、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连接架、通风副管和通风主管,能够有效增加通风副管的稳定性,同时通过通风副管和通风主管之间形成峡口效应,方便将空气通过防反风框和过滤框吸入到通风副管的内部,通过的风吹动导风机构进行转动。
[0020]6、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滑块、防滑纹和第二轴承,能够有效增加滑动板移动的稳定性,同时防滑纹能够方便使用者转动旋钮,增加手掌和旋钮之间的摩擦力,第二轴承能够有效增加螺纹杆转动的稳定性,减少螺纹杆的晃动。
[0021]7、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导杆和第一限位块,能够有效增加固定板移动的稳定性,减少固定板的晃动,第一限位块能够避免固定板出现脱离导杆的现象发生,避免结构的卡死。
[0022]8、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二限位块和定位槽,能够对过滤框起到限位作用,避免过滤框出现转动的现象发生,定位槽能够方便定位块卡入到导管的内部,方便对防反风框进行限位固定。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剖视图;
[0025]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防护网的立体图;
[0026]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导风机构的立体图;
[0027]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防爆电机、导流壳、第一支杆和第一扇叶的立体图;
[0028]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定位结构的立体图;
[0029]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0]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1]图中:1、通风主管;2、通风副管;3、防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地下煤矿空气循环用通风装置,包括通风主管(1)、通风副管(2)、防爆电机(3)、导流壳(4)和四个第一支杆(5),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副管(2)位于通风主管(1)的底部,且通风副管(2)的一端与通风主管(1)连通,所述防爆电机(3)位于通风主管(1)内部的右侧,所述导流壳(4)套设于防爆电机(3)的表面,且与防爆电机(3)的表面固定连接,四个所述第一支杆(5)分别固定连接于导流壳(4)表面的四角,所述第一支杆(5)远离导流壳(4)的一侧与通风主管(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防爆电机(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扇叶(6);所述通风主管(1)的右侧设置有防护网(7),所述防护网(7)表面的四角均设置有锁定结构(8),所述锁定结构(8)的左侧与通风主管(1)的内部配合使用,所述通风副管(2)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导风机构(9);所述通风副管(2)的右侧固定连通有导管(10),所述导管(10)内壁的右侧设置有过滤框(11),所述过滤框(11)的右侧设置有防反风框(12),所述防反风框(12)的四角均设置有定位结构(13),所述定位结构(13)的表面与导管(10)的内壁配合使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地下煤矿空气循环用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结构(8)包括连接球(801)和螺杆(802),所述连接球(801)位于通风主管(1)的表面,所述连接球(801)的表面通过第一转轴与通风主管(1)的表面活动连接,所述连接球(801)的右侧与螺杆(802)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螺杆(802)的表面螺纹连接有固定套(803),所述固定套(803)的左侧与防护网(7)的右侧配合使用,所述通风主管(1)和防护网(7)的表面开设有与连接球(801)和螺杆(802)配合使用的凹槽(804)。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地下煤矿空气循环用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机构(9)包括第一轴承(901)和连接柱(902),所述连接柱(902)的表面与第一轴承(901)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轴承(901)表面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杆(903),所述第二支杆(903)远离第一轴承(901)的一侧与通风副管(2)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柱(902)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扇叶(904),所述第二扇叶(904)的数量为六个,且均与连接柱(902)的表面固定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兆海沈铭华靳亚军黄海鹏杨皓博赵长红刘兴龙杨洋虎晓龙岳晓军方贤威田坤靳华张振飞孟俊峰李立波胥海东刘涛
申请(专利权)人:吕兆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