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钢绞线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51300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11:01
本申请涉及钢绞线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高强度钢绞线及其生产方法。所述钢丝包括以下成分C0.9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强度钢绞线及其生产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钢绞线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高强度钢绞线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钢绞线是在国家基础建设过程中经常被用到的一种建筑材料,钢绞线配合混凝土,广泛被应用在高速公路、桥梁、铁路、电力设备、大坝、体育场馆等大型工程项目中。
[0003]近年来随着基建行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外对钢绞线品质要求不断提升,钢绞线不断向高强度和高品质的方向发展。开发高强度的钢绞线是市场的迫切需求,而开发高强度的钢绞线的关键是开发高强度的盘条,高强度的盘条拉拔成高强度的钢绞线,高强度的钢绞线能够在提高构件强度的前提下,大量降低钢材使用量,还可以减少混凝土用量,使工程轻便且安全系数更高,除此之外,高强度钢绞线的应用还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提高钢绞线的强度,本申请提供一种高强度钢绞线及其生产方法。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高强度钢绞线,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高强度钢绞线,所述钢绞线包括以下成分C0.91

0.95wt%、S≤0.010wt%、P≤0.010wt%、Cu≤0.020wt%、Cr0.30

0.35wt%、Ni≤0.010wt%、Mn0.52

0.58wt%、Si0.90

1.00wt%、V0.110

0.120wt%,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铬能显著提高强度、硬度和耐磨性,但同时降低塑性和韧性,铬又能提高钢的抗氧化性和耐腐蚀性,因而是不锈钢,耐热钢的重要合金元素;钒是钢是优良的脱氧剂,钢中加0.5wt%的钒可细化组织晶粒,提高强度和韧性,钒与碳形成的碳化物,在高温高压下可提高抗氢腐蚀能力;铌能细化晶粒和降低钢的过热敏感性及回火脆性,提高强度,在普通低合金钢中加铌,可提高抗大气腐蚀及高温下抗氢、氮、氨腐蚀能力,铌可改善焊接性能,在奥氏体不锈钢中加铌,可防止晶间腐蚀现象;钢绞线在炼制过程中添加了微合金铬、钒、铌,能够细化晶粒粒度,提高了铸坯的硬度和强度,增强了耐腐蚀性和耐磨性,从而提高了钢绞线的强度。
[0007]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高强度钢绞线的生产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高强度钢绞线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转炉熔炼:向转炉中加入铁水、废钢和生铁,转炉终点控制采用高拉补吹的方式,降低钢中P、S含量,并且补加6.13

6.73kg/吨钢碳化硅从而提高终点C含量,当出钢温度为1620

1640℃,检测钢水内含碳量,控制转炉终点碳含量为0.30

0.40wt%,再向钢包内出钢;S2.脱氧合金化:转炉向钢包内出钢过程中加入5.56

6.21kg/吨钢高碳铬铁,再采用无铝化脱氧工艺脱氧;
S3.LF炉精炼:化渣采用6级电压、电流25000~35000A,送电加热造渣10分钟,测温、取样;再次通电采用4级电压,电流30000~35000A;总渣量10

12

/吨钢,碱度控制在2.5

4.0左右,白渣保持15分钟以上,FeO<0.5%;渣面脱氧采用碳化硅、电石,电石加入总量在0.45

0.55kg/吨钢,碳化硅总量0.45

0.6kg/吨钢,再加入8.32

8.43kg/吨钢白灰造渣,控制总渣量为8

12kg/吨钢;添加5.34

5.45kg/吨钒铁合金3.71

4.21kg/吨钢铌铁合金,吊出LF炉前成分、温度达到工艺要求后,喂硅钡线100m,喂线速度3

5m/s,喂线结束后对钢水进行软吹氩气,氩气的流量为40

60L/min、软吹时间大于15min,软吹结束后将钢水从LF炉中倒入VD炉中;S4.VD炉:底吹控制:钢包进VD坑后,吹Ar流量100~200L/min,压力0.3~0.4MPa,保证钢水不裸露,合盖真空脱气处理,氩气流量7~12m3/h,压力0.4~0.6Mpa;真空控制:真空度达到0.5Mpa以下后必须高真空度保持时间≥15分钟,总真空时间≥20min,真空处理前期氩气压力0.4~0.5MPa,真空处理后期氩气压力0.2~0.3Mpa,真空处理结束破真空,打开罐盖测温,严禁在VD炉敞盖吹Ar,吹氩过程保证钢水不裸露,吹氩弱搅拌15分钟后方可吊包,加碳化稻壳覆盖全渣面;S5.圆坯弧形连铸:来自VD炉的钢水倒入连铸机的回转台的钢包内,在由钢包倒入中间包并从中间包的底部依次流入结晶室、二冷室、拉引矫直机和切断设备,将钢水浇铸成断面为300mm
×
360mm或者350mm
×
400mm的铸件,其中控制中间包温度为1467

1477℃,中间包内添加覆盖剂和稻壳,中间包钢水液面高度≥400mm开浇,上下炉连接转包浇钢时,中间包液面高度≥400mm;停浇时中间包液面高度≥250mm,结晶水流量190

195m3/h,结晶器电磁搅拌电流强度260A、运行2.5Hz,二冷区的二冷水量为每千克钢用水:0.2L,当铸件断面为300mm
×
360mm时,拉引矫直机拉速为0.53

0.60m/min,当铸件断面为350mm
×
400mm时,拉引矫直机拉速为0.38

0.43m/min;S6.轧制:将铸坯拉成Φ14.0mm的盘条;S7:拉丝:将盘条拉拔成Φ5.22mm的钢绞线。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铬能显著提高强度、硬度和耐磨性,但同时降低塑性和韧性,铬又能提高钢的抗氧化性和耐腐蚀性,因而是不锈钢,耐热钢的重要合金元素;钒是钢是优良的脱氧剂,钢中加钒可细化组织晶粒,提高强度和韧性,钒与碳形成的碳化物,在高温高压下可提高抗氢腐蚀能力;铌能细化晶粒和降低钢的过热敏感性及回火脆性,提高强度,在普通低合金钢中加铌,可提高抗大气腐蚀及高温下抗氢、氮、氨腐蚀能力,铌可改善焊接性能,在奥氏体不锈钢中加铌,可防止晶间腐蚀现象;钢绞线在炼制过程中添加了微合金铬、钒、铌,能够细化晶粒粒度,提高了铸坯的硬度和强度,增强了耐腐蚀性和耐磨性,从而提高了钢绞线的强度;除此之外,提高转炉的终点碳含量,添加碳化硅,增加还原性氛围,保证后续微合金化的稳定化运行;转炉向钢包内出钢过程中加入高碳铬铁,方便高碳铬铁与钢水均匀混合,在脱氧合金化增加了还原性氛围后加入钒铁合金和铌铁合金,保证钒铁合金和铌铁合金的稳定性;脱氧合金化采用无铝脱氧工艺,避免铝生成的偏铝酸盐与钒、铌反应,进一步保证了钒铁合金和铌铁合金的稳定性。
[0009]可选的,所述步骤S1中转炉通过气动挡渣+挡渣锥挡渣的双重挡渣方式挡渣。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度钢绞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包括以下成分C0.91

0.95wt%、S≤0.010wt%、P≤0.010wt%、Cu≤0.020wt%、Cr0.30

0.35wt%、Ni≤0.010wt%、Mn0.52

0.58wt%、Si0.90

1.00wt%、V0.110

0.120wt%,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钢绞线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转炉熔炼:向转炉中加入铁水、废钢和生铁,转炉终点控制采用高拉补吹的方式,降低钢中P、S含量,并且补加6.13

6.73kg/吨钢碳化硅从而提高终点C含量,当出钢温度为1620

1640℃,检测钢水内含碳量,控制转炉终点碳含量为0.30

0.40wt%,再向钢包内出钢;S2.脱氧合金化:转炉向钢包内出钢过程中加入5.56

6.21kg/吨钢高碳铬铁,再采用无铝化脱氧工艺脱氧;S3.LF炉精炼:化渣采用6级电压、电流25000~35000A,送电加热造渣10分钟,测温、取样;再次通电采用4级电压,电流30000~35000A;总渣量10

12

/吨钢,碱度控制在2.5

4.0左右,白渣保持15分钟以上,FeO<0.5%;渣面脱氧采用碳化硅、电石,电石加入总量在0.45

0.55kg/吨钢,碳化硅总量0.45

0.6kg/吨钢,再加入8.32

8.43kg/吨钢白灰造渣,控制总渣量为8

12kg/吨钢;添加5.34

5.45kg/吨钒铁合金3.71

4.21kg/吨钢铌铁合金,吊出LF炉前成分、温度达到工艺要求后,喂硅钡线100m,喂线速度3

5m/s,喂线结束后对钢水进行软吹氩气,氩气的流量为40

60L/min、软吹时间大于15min,软吹结束后将钢水从LF炉中倒入VD炉中;S4.VD炉:底吹控制:钢包进VD坑后,吹Ar流量100~200L/min,压力0.3~0.4MPa,保证钢水不裸露,合盖真空脱气处理,氩气流量7~12m3/h,压力0.4~0.6Mpa;真空控制:真空度达到0.5Mpa以下后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新文刘键刘晓军包石磊林在旭范洪涛许明杰牟贝成白澈力格尔利强王忠伟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荣程联合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