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边框膜电极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51115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1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燃料电池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单边框膜电极制备方法,所述膜电极包括催化剂涂布膜、膜电极边框、第一气体扩散层以及第二气体扩散层,催化剂涂布膜一侧与第一气体扩散层粘接形成组合体,所述组合体和第二气体扩散层分别粘接于膜电极边框两侧,得到单边框膜电极。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了成本,更适宜应用于膜电极的规模化生产。更适宜应用于膜电极的规模化生产。更适宜应用于膜电极的规模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边框膜电极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燃料电池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单边框膜电极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催化剂涂布膜(CCM)是在质子交换膜的两面通过涂布分别构建阴极催化剂层与阳极催化剂层而制得的,在燃料电池中,其负责氢气、氧气生成水的电化学反应以产生电流,是燃料电池的“发动机”。目前燃料电池的主流封装技术为双层边框与CCM形成边缘贴合形成五层组件以阻隔燃料电池阴、阳极气体的窜漏,然后将气体扩散层粘合在边框上,最终形成了七层膜电极,边框材料通过预涂胶水的形式,提供密封所需要的粘合力,保证燃料电池在运行过程中隔绝空气和氢气。尽管这种双层边框技术具有较强的普适性,在保证胶水兼容性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工程设计,均可使膜电极达到较好的密封性能,但是在大规模批量化生产时,其存在材料用量大、材料使用效率低、容易出现漏气缺陷点、压合对位精度低等缺点,导致双层边框设计的成本高居不下,且质量难以控制。
[0003]针对双层边框技术的缺点,出现了单层边框的膜电极,单边框膜电极结构与双边框膜电极相比,其只采用一层边框在特定的区域涂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边框膜电极制备方法,所述膜电极包括催化剂涂布膜、膜电极边框、第一气体扩散层以及第二气体扩散层,其特征在于,催化剂涂布膜一侧与第一气体扩散层粘接形成组合体,所述组合体和第二气体扩散层分别粘接于膜电极边框两侧,得到单边框膜电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单边框膜电极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将所述催化剂涂布膜一侧与第一气体扩散层粘接形成组合体;S2:将步骤S1制得的所述组合体粘接于所述膜电极边框的一侧,使所述催化剂涂布膜和第一气体扩散层均粘接于所述膜电极边框上;S3:在步骤S2粘接组合体后的所述膜电极边框的另一侧粘接第二气体扩散层,得到所述单边框膜电极。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单边框膜电极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涂布膜为在质子交换膜上下表面涂覆催化剂浆料形成催化剂层后干燥得到;所述质子交换膜的材料为全氟磺酸树脂均质膜,增强型全氟磺酸树脂膜,碳氢类磺酸树脂均质膜,以及增强型碳氢类磺酸树脂膜。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单边框膜电极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体扩散层和第二气体扩散层完全覆盖所述催化剂涂布膜。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单边框膜电极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体扩散层和所述第二气体扩散层的外缘尺寸不小于所述催化剂涂布膜的外缘尺寸;所述催化剂涂布膜与所述第一气体扩散层、第二气体扩散层的长度差为0~10mm,宽度差为0~10mm。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力杰邹渝泉杨云松唐军柯叶思宇孙宁
申请(专利权)人:鸿基创能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