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结晶母液中回收D
‑
对羟基苯甘氨酸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制药
,特别涉及一种结晶母液中回收D
‑
对羟基苯甘氨酸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D
‑
对羟基苯甘氨酸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品,是合成β
‑
内酰胺类抗生素类(如青霉素类、阿莫西林等)侧链的重要原料,也是合成抗菌和抗病毒药物、人工甜味剂的重要中间体。D
‑
对羟基苯甘氨酸主要是经生物酶解法或化学拆分法制得,然后通过等电点结晶、结晶母液回收等后端工艺进行提纯精制。
[0003]我国是D
‑
对羟基苯甘氨酸的生产大国,近年来随着国家环保整治力度的加大,各个生产企业进行了积极的工艺优化,以期在提高产能、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同时更加环保。目前,D
‑
对羟基苯甘氨酸的工艺优化主要集中在生物酶解制备方法和化学拆分制备方法上。但是后端工艺的优化研究较少。后端工艺,尤其是结晶母液回收D
‑
对羟基苯甘氨酸,产生大量的废水,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晶母液中回收D
‑
对羟基苯甘氨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使用氨水调整结晶母液的pH值至6.5
‑
7;步骤2,将步骤1处理后得到的结晶母液进行陶瓷膜过滤,分离成过滤浓缩液和过滤滤清液;步骤3,将步骤2得到的过滤滤清液进行第一次纳滤浓缩,浓缩倍数为6倍,分离成第一次纳滤滤清液和第一次纳滤浓缩液,待回收的D
‑
对羟基苯甘氨酸保留在所述第一次纳滤浓缩液中;步骤4,将步骤3得到的所述第一次纳滤浓缩液进行连续色谱分离,获得提取液;步骤5,将步骤4得到的所述提取液进行第二次纳滤浓缩,浓缩至饱和,分离成第二次纳滤滤清液和第二次纳滤浓缩液,待回收的D
‑
对羟基苯甘氨酸保留在所述第二次纳滤浓缩液中;步骤6,采用硫酸溶液将步骤5得到的所述第二次纳滤浓缩液调整pH值至4.5
‑
5,进行等电点结晶,析出D
‑
对羟基苯甘氨酸晶体;步骤7,对D
‑
对羟基苯甘氨酸晶体进行干燥成品处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晶母液中回收D
‑
对羟基苯甘氨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步骤1中初始的结晶母液中D
‑
对羟基苯甘氨酸的含量为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晶母液中回收D
‑
对羟基苯甘氨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步骤2的所述陶瓷膜过滤的截留分子量为15K道尔顿。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晶母液中回收D
‑
对羟基苯甘氨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步骤2中过滤浓缩液回到所述陶瓷膜过滤的进料罐,每当过滤浓缩液体积达到进料体积的1/200时,则进行一次废水处理工序;过滤滤清液则直接进入下一步骤工序,浓缩倍数大于200倍。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晶母液中回收D
‑
对羟基苯甘氨酸的方法,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萍,王春华,刘晓丹,李博,孙敏,胡晓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城建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