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履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0870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10: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有助于行驶装置的低油耗性能的弹性履带(10),弹性履带(10)具备:(1)主部(14),其由弹性材料形成并且具有环形带形状;(2)多个转轮引导件,它们分别从主部(14)的内周面(24)突出,并且沿着周向排列;(3)多个芯棒(18),它们分别埋设于主部(14)并且沿着周向排列;以及(4)帘线(46),其埋设于主部(14)并沿周向延伸,主部(14)的内周面(24)具有沟(36),沟(36)的宽度(G)满足下述公式(1),G≥(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弹性履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弹性履带。详细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主车轮以及转轮的行驶装置的弹性履带。

技术介绍

[0002]具有弹性履带的行驶装置具有驱动轮、1个或者2个从动轮以及多个转轮。驱动轮以及从动轮分别也被称为主车轮。通常,主车轮具有比转轮的外径大的外径。转轮位于驱动轮与从动轮之间或者从动轮彼此之间。弹性履带绕挂在主车轮之间。
[0003]该弹性履带具备:由橡胶等构成并具有环形带形状的主部、从该主部的外周面突出的突耳、以及从该主部的内周面突出的转轮引导件。弹性履带还具有埋设于主部的芯棒。
[0004]主部的内周面具有转轮行驶区域。该转轮行驶区域在宽度方向上位于转轮引导件的外侧的位置。在履带行驶时,履带被转轮以及转轮引导件引导。转轮的外周面与转轮行驶区域抵接。
[0005]在日本特开2006

315614公报中公开了在转轮行驶区域具有沟的弹性履带。该履带的沟的正下方的厚度较小。该履带卷绕于主车轮时的压缩应力较小。在将该履带卷绕于主车轮时,该履带能够容易地弯曲。该履带能够有助于行驶装置的低油耗。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

315614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近年来关于行驶装置的低油耗性能存在进一步提高的要求。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助于行驶装置的低油耗性能的弹性履带。
[0008]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主车轮以及转轮的行驶装置的弹性履带。该弹性履带具备:
[0009](1)主部,其由弹性材料形成并且具有环形带形状;
[0010](2)多个转轮引导件,它们分别从主部的内周面突出并且沿着周向排列;
[0011](3)多个芯棒,它们分别埋设于主部并且沿着周向排列;以及
[0012](4)帘线,其埋设于主部并沿周向延伸。
[0013]主部的内周面具有分别位于转轮引导件的宽度方向外侧并且沿周向延伸的左转轮行驶区域以及右转轮行驶区域。
[0014]各个转轮行驶区域具有沿着周向排列的多个沟,
[0015]各个沟的宽度G满足下述公式(1),
[0016]G≥(1

α*N/L)(P

W)
ꢀꢀ
(1)
[0017]在该公式(1)中,L表示从主车轮的中心至帘线为止的卷绕半径(mm),α是系数,N表示从所述主车轮的中心至转轮行驶区域为止的卷绕半径(mm),P表示芯棒的间距(mm),W表示芯棒的宽度(mm),
[0018]卷绕半径L超过120mm的情况下的系数α是1.10,卷绕半径L为120mm以下的情况下的系数α是1.15。
[0019]优选为,沟的宽度G满足下述公式(2),
[0020]G≤2*(T*(2*R

T))
1/2
ꢀꢀ
(2)
[0021]在该公式(2)中,T是系数且为0.5,R表示所述转轮的半径(mm)。
[0022]优选为,沟的深度相对于从转轮行驶区域至帘线为止的距离之比为0.15以上且0.65以下。
[0023]优选为,右转轮行驶区域中的沟的周向位置与左转轮行驶区域中的沟的周向位置不同。优选为,左转轮行驶区域的多个沟与右转轮行驶区域的多个沟沿着周向交替地配置。
[0024]优选为,沟具有沿着深度方向逐渐减小的宽度方向尺寸。优选为,沿着沟的宽度方向的该沟的剖面的形状为大致梯形。
[0025]优选为,沟的延伸方向相对于主部的宽度方向倾斜。优选为,沟的延伸方向相对于主部的宽度方向的角度的绝对值为10
°
以上且30
°
以下。
[0026]本专利技术的行驶装置具有主车轮、转轮以及弹性履带。该弹性履带具备:
[0027]主部,其由弹性材料形成并且具有环形带形状;
[0028]多个转轮引导件,它们分别从主部的内周面突出并且沿着周向排列;
[0029]多个芯棒,它们分别埋设于主部并且沿着周向排列;以及
[0030]帘线,其埋设于主部并沿周向延伸。
[0031]主部的内周面具有分别位于转轮引导件的宽度方向外侧并且沿周向延伸的左转轮行驶区域以及右转轮行驶区域,
[0032]各个转轮行驶区域具有沿着周向排列的多个沟,
[0033]各个沟的宽度G满足下述公式(1),
[0034](1

α*N/L)(P

W)≤G
ꢀꢀ
(1)。
[0035]在该公式(1)中,L表示从主车轮的中心至帘线为止的卷绕半径(mm),α是系数,N表示从主车轮的中心至转轮行驶区域为止的卷绕半径(mm),P表示芯棒的间距(mm),W表示芯棒的宽度(mm),
[0036]卷绕半径L超过120mm的情况下的系数α是1.10,卷绕半径L为120mm以下的情况下的系数α是1.15。
[0037]本专利技术的弹性履带较柔软。在将该履带卷绕于主车轮时,该履带能够容易地弯曲。该履带卷绕于主车轮时的能量损失较小。具有该履带的行驶装置的低油耗性能优异。
附图说明
[0038]图1是表示包括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的行驶装置的简略图。
[0039]图2是表示图1的履带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0040]图3是沿着图2的III

III线的剖视图。
[0041]图4是沿着图2的IV

IV线的剖视图。
[0042]图5是表示图2的弹性履带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0043]图6是表示图3的弹性履带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0044]图7是表示图1的行驶装置的一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0045]图8是将图7的行驶装置的弹性履带的一部分与转轮一起示出的放大剖视图。
[0046]图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的一部分的主视图。
[0047]图10是表示图9的弹性履带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0048]图1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其他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的一部分的主视图。
[0049]图12是表示图10的弹性履带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0050]图1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其他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的一部分的主视图。
[0051]图14是表示图13的弹性履带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0052]附图标记说明:2

行驶装置;4

驱动轮;6

从动轮;8

转轮;10、50、66、82

弹性履带;12

主车轮;14

主部;16

突耳;18

芯棒;20

转轮引导件;22

抗拉体;24

内周面;26

外周面;28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弹性履带,是具有主车轮以及转轮的行驶装置的弹性履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履带具备:主部,其由弹性材料形成并且具有环形带形状;多个转轮引导件,它们分别从所述主部的内周面突出并且沿着周向排列;多个芯棒,它们分别埋设于所述主部并且沿着周向排列;以及帘线,其埋设于所述主部并沿周向延伸,所述主部的内周面具有分别位于所述转轮引导件的宽度方向外侧并且沿周向延伸的左转轮行驶区域以及右转轮行驶区域,各个转轮行驶区域具有沿着周向排列的多个沟,各个沟的宽度G满足下述公式(1),G≥(1

α*N/L)(P

W)
ꢀꢀ
(1)在该公式(1)中,L表示从所述主车轮的中心至所述帘线为止的卷绕半径,α是系数,N表示从所述主车轮的中心至所述转轮行驶区域为止的卷绕半径,P表示所述芯棒的间距,W表示所述芯棒的宽度,所述卷绕半径、所述芯棒的间距以及宽度的单位是mm,所述卷绕半径L超过120mm的情况下的系数α是1.10,所述卷绕半径L为120mm以下的情况下的系数α是1.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履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沟的宽度G满足下述公式(2),G≤2*(T*(2*R

T))
1/2
ꢀꢀ
(2)在该公式(2)中,T是系数且是0.5,R表示所述转轮的半径,所述转轮的半径的单位是m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弹性履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沟的深度相对于从所述转轮行驶区域至所述帘线为止的距离之比为0.15以上且0.65以下。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弹性履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右转轮行驶区域中的沟的周向位置与所述左转轮行驶区域中的沟的周向位置不同。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弹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辻凌辅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