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载于汽车的空气调节器用配管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50748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10: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作为配管系统整体能确保适当的耐压性并且谋求适当的轻型化的搭载于汽车的空气调节器用配管系统。由在各个构成设备彼此之间延伸的管体构成将空气调节器(8)的构成设备彼此连结成环状而使制冷剂(C)流通的循环路径,这些管体中的至少一根采用埋设有非金属的增强材料(3f)的树脂软管(2)或埋设有非金属的增强材料(6f)的树脂管(5),将构成循环路径的各个管体的合计长度的50%以上设为该树脂制管体(2、5)。5)。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搭载于汽车的空气调节器用配管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搭载于汽车的空气调节器用配管系统,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作为配管系统整体能确保适当的耐压性并且谋求适当的轻型化的配管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对于搭载于汽车的空气调节器,要求无论车外的温度变化如何,都将室内空间的温度调整为适当的温度而维持舒适的环境。该空气调节器具有使制冷剂循环的循环路径,使由压缩机的驱动排出的制冷剂经过冷凝器、分离干燥器(receiver dryer)、膨胀阀以及蒸发器,再次循环至压缩机。蒸发器配置为利用热交换对室内空间进行制热或制冷。
[0003]对于该循环路径要求能经受由流通的制冷剂产生的内压的耐压性,因此多用金属管、橡胶软管。近年来,从降低对环境的负荷、提高能量效率的观点等考虑,期望汽车的轻型化。与之相伴,需要使构成循环路径的金属管、橡胶软管轻型化,但金属管的每单位重量大,因此不利于轻型化。橡胶软管为了对抗由制冷剂产生的内压而埋设有金属帘线等增强材料,因此对于轻型化没有优越性。
[0004]另一方面,提出了各种树脂软管作为汽车的空气调节器用软管(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与金属管、橡胶软管相比,这样的树脂软管有利于轻型化。再者,空气调节器由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在内的其他各种设备构成。然而,在以往的方案中,没有明确公开将树脂软管具体用于空气调节器的何种构成设备之间。因树脂软管在配管系统整体中所占的使用长度,导致无法得到充分的轻型化。因此,对于作为配管系统整体确保适当的耐压性并且谋求轻型化而言,存在改善的余地。<br/>[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

15579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作为配管系统整体能确保适当的耐压性并且谋求适当的轻型化的搭载于汽车的空气调节器用配管系统。
[0010]技术方案
[0011]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搭载于汽车的空气调节器用配管系统的特征在于,其由管体构成,所述管体将搭载于汽车的空气调节器的构成设备彼此连结成环状而构成使制冷剂流通的循环路径,在各个所连结的所述构成设备彼此之间延伸,各个所述管体的合计长度的50%以上是埋设有非金属的增强材料的树脂制管体。
[0012]有益效果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使用在供制冷剂流动的循环路径中埋设有非金属的增强材料的树脂制管体,作为配管系统整体确保能经受由制冷剂产生的内压的适当的耐压性。并且,通
过将构成循环路径的各个管体的合计长度的50%以上设为所述树脂制管体,作为配管系统整体能谋求适当的轻型化。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以俯视观察示意性地例示出具备本专利技术的配管系统的空气调节器的说明图。
[0015]图2是将图1的树脂软管剖开一部分而例示的说明图。
[0016]图3是图2的树脂软管的横剖面图。
[0017]图4是将图1的树脂管剖开一部分而例示的说明图。
[0018]图5是图4的树脂管的横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基于图示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搭载于汽车的空气调节器用配管系统进行说明。
[0020]如图1所例示,搭载于汽车15的空气调节器8(以下,称为AC8)配置于发动机室等室外空间17,将驾驶者等乘坐的室内空间16调整为适当的温度。AC8具有多个构成设备,具备该构成设备和使制冷剂C循环的循环路径。作为制冷剂C,可举例示出HFC

134a、HFO

1234y等。
[0021]作为AC8的构成设备,至少可列举出压缩机9、冷凝器10、分离干燥器11、膨胀阀12以及蒸发器13。AC8根据需要具备其他构成设备。
[0022]在本实施方式中,冷凝器10配置于汽车15的前端部,风扇14a以与其后方邻接的方式配置。冷凝器10具有供制冷剂C流动的流路,该流路弯曲而延伸得长。蒸发器13以与室内空间16邻接的方式配置于其前方。蒸发器13也具有供制冷剂C流动的流路,该流路弯曲而延伸得长。风扇14b以与蒸发器13的前方邻接的方式配置。
[0023]本专利技术的空气调节器用配管系统1(以下,称为配管系统1)由构成制冷剂C的循环路径的多个树脂制管体2、5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管系统1由后述的埋设有非金属的增强材料3f的树脂软管2(2A、2B、2C)和埋设有非金属的增强材料6f的树脂管5(5A、5B)构成。
[0024]在压缩机9与冷凝器10之间经由固定构件4连结有树脂软管2B,在冷凝器10与分离干燥器11之间经由固定构件4连结有树脂软管2C,在分离干燥器11与膨胀阀12之间经由固定构件4连结有树脂管5A,在膨胀阀12与蒸发器13之间经由固定构件4连结有树脂管5B。在蒸发器13与压缩机9之间经由固定构件7连结有树脂软管2A。如此,树脂软管2或树脂管5在各个AC8的构成设备彼此之间延伸,由此将这些构成设备彼此连结成环状而形成使制冷剂C流通的循环路径。
[0025]如图2、图3所例示,树脂软管2是埋设有非金属的增强材料3f的可挠性树脂制管体。具体而言,内表面层3a、增强层3b、外表面层3d从内周侧依次在同轴上层叠而构成树脂软管2。在本实施方式中,中间层3c夹存于相邻层叠的增强层3b彼此之间。软管2根据需要设有其他构件(层)。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的树脂软管2并不限于所有构成构件为树脂制的情况,还包括构成构件的一部分为橡胶制的情况。在树脂软管2中,邻接的层彼此接合而一体化。
[0026]内表面层3a位于最内周侧而形成制冷剂C的流路。制冷剂C与内表面层3a直接接触,因此考虑到对制冷剂C的耐久性等而采用适当的树脂,例如使用聚酰胺(PA)与橡胶系材料的混合材料。在使用HFO

1234y作为制冷剂C的情况下,通过在内表面层3a使用尼龙系树脂与溴系异丁烯

对甲基苯乙烯共聚物的混合材料,能提高对该制冷剂C的非渗透性。内表面层3a的层厚例如设为2.5mm以下。
[0027]增强层3b由树脂纤维、天然纤维等增强材料3f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增强层3b成为编织有增强材料3f的编织层,但有时也成为将增强材料3f卷绕成螺旋状的螺旋层。增强材料3f的材质、增强层3b的层叠数考虑树脂软管2所要求的耐压性等来决定。增强层3b的层厚例如设为0.5mm以下。
[0028]考虑到耐外伤性和耐候性等,外表面层3d采用适当的树脂。外表面层3d例如使用热塑性聚酯弹性体(TEEE)。外表面层3d的层厚例如设为1.5mm以下。
[0029]如图4、图5所例示,树脂管5是埋设有非金属的增强材料6f的非可挠性树脂制管体。具体而言,内表面层6a、外表面层6b依次在同轴上层叠而构成树脂管5。树脂管5根据需要设有其他构件(层)。树脂管5通过注塑成型等制造,内表面层6a与外表面层6b接合而一体化。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搭载于汽车的空气调节器用配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调节器用配管系统由管体构成,所述管体将搭载于汽车的空气调节器的构成设备彼此连结成环状而构成使制冷剂流通的循环路径,在各个所连结的所述构成设备彼此之间延伸,各个所述管体的合计长度的50%以上是埋设有非金属的增强材料的树脂制管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搭载于汽车的空气调节器用配管系统,其中,各个所述管体的合计长度的100%是所述树脂制管体。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搭载于汽车的空气调节器用配管系统,其中,各个所述管体的使用最高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刚柴野宏明渡边次郎畑中进山口尚志大仓美惠游佐郁真友井修作斋田知秀若松博之铃木隆平水谷祐贵栗林延全新谷大志山川贺津人
申请(专利权)人: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