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远明专利>正文

车船新动力能源钠硫蓄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0718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车船新动力能源钠硫蓄电池涉及新动力能源钠硫蓄电池。针对现有铅酸、镍镉等蓄电池,体积笨重,连续放电时间短,仅限于起动、照明、实验、短行程电瓶车的使用等不足,而提供一种具有铅酸蓄电池相同重量,能输出15倍以上功率,连续放电时间长,能自行微量补充充电的一种钠硫蓄电池,它的最终目的是取代现有车船发动机动能及其它用电的一种新动力能源钠硫蓄电池。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1、绝缘管,2、真空室,3、外壳体,4、中层壳体,5、串通孔,6、发热器电源线,7、电极板,8、温控器,9、钠,10、保温材料,11、电解液,12、硫化钠,13、发热器,14、温度表,15、电解液补充管,16、发热器电源线,17、发热丝,18、内层壳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船新动力能源钠硫蓄电池一、
本专利技术涉及现有蓄电池用途、尤其是车船新动力能源钠硫蓄电池。二、
技术介绍
现有铅酸、镍镉等蓄电池,体积笨重,连续放电时间短仅限于起动,照明、实验、短行程电瓶车的使用。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铅酸蓄电池相同重量,能输出15倍以上功率,连续放电时间长,能自行微量补充充电的一种钠硫蓄电池,它的最终目的是取代现有车船发动机动能及其它用电的一种车船新动力能源钠硫蓄电池。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正钠离子9、通过电解液形成硫化纳12、其电子不进入电解液11、而可进入回路成为电流负极一,电子从负极上经过负载到正极十、然后进入硫化钠12,在那里它们通过电极板7,吸引更多的正钠离子。13是并联在正负极上的加热器,使其内壳体温度在保温材料10、中层壳体4、真空室2、外壳体3的多层保温下始终保持一定的温度(因本电池必须要到一定温度才能使纳离子通过电解液)。控制内层壳体内温度的是加热器13,发热丝17、温控器8、发热器电源线16和6。温度表14、电解液补充管15、绝缘管1、串通孔5处均为串通孔。使用本专利技术时,只需将它放置在改装后用电动机代替发动机的车船相应设计位置,输出电源线桩头接上用电器输入桩头即可,当需用要补充充电时,接上相应充电器稍候即可使用。也可随时随地在专营服务处花几分钟时间更换本产品。-->本专利技术具有能代替车船发动机能源,及其它用电,使用成本非常低,更换方便,补充充电时间短,且无任何噪声及污染,结构材料、成本相对较低。四、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附图是本专利技术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绝缘管、2-真空室、3-外壳体、4-中层壳体、5-串通孔、6-发热器电源线、7-电极板、8-温控器、9-钠、10-保温材料、11-电解液、12-硫化钠、13-发热器、14-温度表、15-电解液补充管、16-发热器电源线、17-发热丝、18-内层壳体。五、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船新动力能源钠硫蓄电池,其特征是:绝缘管(1),真空室(2),外壳体(3),中层壳体(4),串通孔(5),发热器电源线(6),电极板(7),温控器(8),钠(9),保温材料(10),电解液(11),硫化钠(12),发热器(13 ),温度表(14),电解液补充管(15),发热器电源线(16),发热丝(17),内层壳体(1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船新动力能源钠硫蓄电池,其特征是:绝缘管(1),真空室(2),外壳体(3),中层壳体(4),串通孔(5),发热器电源线(6),电极板(7),温控器(8),钠(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远明
申请(专利权)人:胡远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