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芯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50573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10:18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芯片,数据传输方法包括:接收片内总线写访问请求;其中,片内总线写访问请求包括:有效数据;获取封装头的配置信息;根据封装头的配置信息将有效数据封装成第一以太网包,发送第一以太网包;其中,第一以太网包包括:封装头和有效数据。据。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芯片


[0001]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特别涉及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芯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片间数据互传(或片间直接数据访问)应用最广泛最成熟的是高速串行计算机扩展总线标准(PCIE,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Express)接口,但是PCIE接口只支持点到点访问,拓扑不灵活,只能支持板上芯片间的数据互传,且主要应用于X86计算机系统中。另外,PCIE接口工作频率高,接口实现和调试复杂,且单通道带宽有限。
[0003]随着以太网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以太网传输带宽越来越高,芯片接口的以太网化越来越明显,采用以太网报文进行片间数据互传将是一个重要趋势,并且具有极大的优势。基于以太网包进行片间数据互传,可以利用以太网包的灵活路由特性,依托板上或板间的独立交换芯片或芯片内嵌的交换加速器,构建灵活的拓扑结构。传统的基于以太网包进行片间数据互传的方法实现过程过于复杂,使得芯片设计的复杂度增加,芯片需要耗费更多的资源,芯片的面积也比较大,芯片的功耗也比较大,从而增加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一芯片,该方法包括:接收片内总线写访问请求;其中,所述片内总线写访问请求包括:有效数据;获取封装头的配置信息;根据所述封装头的配置信息将所述有效数据封装成第一以太网包,发送所述第一以太网包;其中,所述第一以太网包包括:所述封装头和所述有效数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中,所述片内总线写访问请求还包括:访问地址和有效数据长度;其中,所述访问地址为所述有效数据在第二芯片的内存中的地址;所述封装头包括:自定义头,所述自定义头包括:所述有效数据长度和所述访问地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中,所述自定义头还包括:保留字段。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中,所述封装头还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以太网头、互联网协议头、用户数据报协议头、传输控制协议头。5.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二芯片,该方法包括:接收第一以太网包;其中,所述第一以太网包包括:封装头和有效数据;当所述封装头包括:自定义头,所述自定义头包括:有效数据长度和访问地址时,从所述第一以太网包中获取所述有效数据长度和所述访问地址;其中,所述访问地址为所述有效数据在第二芯片的内存中的地址;根据所述有效数据长度从所述第一以太网包中获取有效数据,将获取得到的有效数据写入所述访问地址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中,所述从第一以太网包中获取有效数据长度和访问地址之前,该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自定义头在所述第一以太网包中的位置偏移信息;所述从第一以太网包中获取有效数据长度和访问地址包括:根据所述位置偏移信息从所述第一以太网包中获取所述有效数据长度和所述访问地址。7.一种芯片,包括:至少一个以太网发送模块;每一个所述以太网发送模块包括:片内总线写访问请求接收子模块、配置信息获取子模块和以太网包封装发送子模块;其中,所述片内总线写访问请求接收子模块,用于接收片内总线写访问请求;其中,所述片内总线写访问请求包括:有效数据;所述配置信息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封装头的配置信息;所述以太网包封装发送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封装头的配置信息将所述有效数据封装成第一以太网包,发送所述第一以太网包;其中,所述第一以太网包包括:所述封装头和所述有效数据。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芯片,其中,所述片内总线写访问请求还包括:访问地址和有效数据长度;其中,所述访问地址为所述有效数据在第二芯片的内存中的地址;所述封装头包括:自定义头,所述自定义头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德灿马永吉王小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