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偏光学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50538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10: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保偏光学膜,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LCD线偏振背光源的保偏光学膜及其制备方法。为了解决传统背光中光学膜在偏振光源增效方案中会产生退偏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保偏光学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保偏光学膜包括保偏基体层、第一结构层和/或第二结构层,第一结构层位于基体层上表面,第二结构层位于基体层下表面。当LCD背光中的线偏振光通过该保偏光学膜时可以保留较高入射光偏振度,保偏度大于80%,确保最终对LCD下偏光片的高度透过,大大提高背光源的利用率。提高背光源的利用率。提高背光源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保偏光学膜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保偏光学膜,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LCD线偏振背光源的保偏光学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传统的液晶显示领域(LCD),液晶面板的显示需要背光模组为其提供光源,通过背光模组中各类光学薄膜、导光板可以将LED点光源转化成均匀的平面光源。然而,该平面光源的光能对于液晶面板而言,实际上利用率非常低。
[0003]其中一个原因是液晶面板的下偏光片(13)的透过率仅为40%(如表1所示)。由于点光源到面光源的转化效率因背光设计(直下式or侧入式)不同而差异较大,本文以面光源为100%基准来探讨传统液晶显示面板对背光源的光能衰减过程。可以看到,通过滤光片时损失最多(约70%),这是因为白光被滤掉其他两色产生RGB单色光,其次就是最初通过下偏光片时损失比较严重(约60%),这是因为普通光源形成线偏光需要经历PVA层的二向色吸收过程,仅保留偏振方向与偏光片透光轴平行的线偏振光(22),垂直方向(23)的均被吸收,如图1所示,背光模组(14)发出的光为部分偏振光(21),部分偏振光(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偏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包括保偏基体层、第一结构层和/或第二结构层,第一结构层位于保偏基体层上表面,第二结构层位于保偏基体层下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偏光学膜,其特征在于,当线偏振光通过该保偏光学膜时,该保偏光学膜对入射线偏振光的保偏度大于或等于80%;所述保偏光学膜为保偏扩散膜、保偏微透镜膜、保偏棱镜膜、或保偏逆棱镜膜中的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偏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保偏基体层的保偏度大于99%。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偏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保偏基体层为光学各向同性的透明聚合物。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偏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保偏基体层的材质选自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酯(PC)、三醋酸纤维素(TAC)、环烯烃聚合物(COP)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偏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保偏光学膜为保偏扩散膜,所述保偏扩散膜的雾度为60~98%。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保偏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保偏扩散膜的第一结构层为雾化层,第二结构层不存在或同为雾化层,雾化层种类选自无粒子涂层或有粒子涂层。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保偏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保偏扩散膜的无粒子涂层由透明聚合物树脂构成,有粒子涂层由透明聚合物树脂和透明聚合物粒子构成;透明聚合物粒子的粒径为1~20μm。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偏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保偏光学膜为保偏微透镜膜,所述保偏微透镜膜的雾度为60~98%。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保偏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保偏微透镜膜的第一结构层为微透镜阵列层;在所述微透镜阵列层中,相邻的三个微透镜的主光轴的坐标相连形成正三角形,或者,相邻的四个微透镜的主光轴的坐标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海江夏寅赵国林缪锴王小凯付坤钟林李刚张彦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激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