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窥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50478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10: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窥镜装置,其包括:手柄,包括握持部和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握持部的近端,并被配置为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分别绕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旋转,所述第二轴线与所述第一轴线相交或异面;镜体,设置在所述握持部的远端,用于采集图像信息;以及,显示单元,设置在所述旋转组件上,并随所述旋转组件旋转以调整位姿;所述显示单元还与所述镜体通信连接,以接收并显示所述图像信息。该内窥镜装置将手柄、镜体及显示单元集成于一体,结构小巧、便于携带,且所述显示单元设置在所述旋转组件上,可对所述显示单元的位姿进行调整以便于使用者观察图像。进行调整以便于使用者观察图像。进行调整以便于使用者观察图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窥镜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内窥镜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微创伤胸外科-胸腔镜手术引入我国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胸腔镜手术的适应症范围不断扩大,基本上涵盖了各种普胸外科手术,例如胸腔活检、胸腔积液引流等,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但现有技术中的胸腔镜因存在如下缺点限制了其应用:
[0003](1)镜体与显示主机分离,且显示主机体积庞大,因此需要在手术室或胸腔镜室操作;
[0004](2)价格昂贵,部分等级较低的医院配备数量少;
[0005](3)镜体直径大,临床应用时造成的创伤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窥镜装置,该内窥镜装置结构小巧,便于携带,具有较强的可转移性。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内窥镜装置,包括:
[0008]手柄,包括握持部和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握持部的近端,并被配置为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分别绕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旋转,所述第二轴线与所述第一轴线相交或异面;
[0009]镜体,设置在所述握持部的远端,用于采集图像信息;以及,
[0010]显示单元,设置在所述旋转组件上,并随所述旋转组件旋转以调整位姿;所述显示单元还与所述镜体通信连接,以接收并显示所述图像信息。
[0011]可选地,所述旋转组件包括第一旋转机构和第二旋转机构;其中,
[0012]所述第一旋转机构设置在所述握持部上,并能够绕所述第一轴线旋转;所述第二旋转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旋转机构上,并能够绕所述第二轴线旋转;
[0013]所述显示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旋转机构上。
[0014]可选地,所述旋转组件还包括第一锁紧机构和第二锁紧机构;
[0015]所述第一锁紧机构用于锁紧所述第一旋转机构,以阻止所述第一旋转机构旋转;所述第二锁紧机构用于锁紧所述第二旋转机构,以阻止所述第二旋转机构旋转。
[0016]可选地,所述旋转组件还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安装在所述握持部上,所述旋转机构通过第一螺栓安装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一螺栓构成所述第一锁紧机构;和/或,
[0017]所述第二旋转机构通过第二螺栓安装在所述第一旋转机构上,所述第二螺栓构成所述第二锁紧机构。
[0018]可选地,所述第一旋转机构为L型结构,并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通过所述第一螺栓安装在所述基座上;
[0019]所述第二旋转机构包括第三连接板和挡板,所述第三连接板通过所述第二螺栓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板上,所述挡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挡板相对地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接板背离所述第二连接板的表面上;
[0020]所述显示单元设置在两个所述挡板之间,并与两个所述挡板连接。
[0021]可选地,所述旋转组件还包括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其中,
[0022]所述第一限位部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用于限制所述第一旋转机构的旋转角度;所述第二限位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旋转机构上,用于限制所述第二旋转机构的旋转角度。
[0023]可选地,所述握持部为弯曲结构。
[0024]可选地,所述握持部的弯曲角度为90
°-
120
°

[0025]可选地,所述手柄还包括控弯机构,所述控弯机构设置在所述握持部上并包括控弯轮和拉线,所述控弯轮设置在所述握持部上,所述拉线的近端与所述控弯轮连接,所述拉线的远端与所述镜体连接;
[0026]所述控弯机构被配置为当所述控弯轮沿第一方向旋转以收紧所述拉线时,所述镜体弯曲;当所述控弯轮沿第二方向旋转以放松所述拉线时,所述镜体伸直;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
[0027]可选地,所述握持部上还设有单通件;所述内窥镜装置还包括信号线和工作导管,所述信号线的远端与所述镜体连接,所述信号线的近端与所述显示单元连接;所述工作导管的远端与所述镜体连接,所述工作导管的近端与所述单通件连通;
[0028]所述握持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沿其轴向贯通的内腔,所述内腔的近端容纳所述控弯轮,所述内腔的远端形成为并行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用于穿设所述信号线,所述第二通道用于穿设所述拉线,所述第三通道用于穿设所述工作导管。
[0029]可选地,所述控弯轮包括本体和预紧件,所述本体为扇形结构,并包括一个沿所述本体的周向延伸的圆弧形侧壁和两个沿所述本体的径向延伸的径向侧壁,所述圆弧形侧壁上开设有拉线槽,所述径向侧壁上开设有预紧孔,且所述预紧孔与所述拉线槽连通;所述拉线缠绕在所述拉线槽内,且所述拉线的所述一端与所述预紧件连接,所述预紧件设置在所述预紧孔内。
[0030]可选地,所述控弯机构还包括第一定位件,用于阻止所述控弯轮旋转;所述第一定位件包括定位销、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第一定位孔和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第二定位孔。
[0031]可选地,所述手柄还包括镜体连接件,所述镜体连接件与在所述握持部的远端连接,并与所述内腔连通;所述镜体的近端穿入所述镜体连接件内并与所述镜体连接件的内壁连接。
[0032]可选地,所述手柄还包括导向卡箍,所述导向卡箍设置在所述手柄的内部,并位于所述镜体连接件与所述握持部的连接处;
[0033]所述镜体的近端抵靠在所述导向卡箍的远端端面上,所述拉线、所述信号线及所述工作导管穿过所述导向卡箍后分别伸入对应的通道。
[0034]可选地,所述显示单元还与外部的远程终端通信连接,用于将所述图像信息发送至所述远程终端。
[0035]可选地,还包括戳卡和第二定位件,所述戳卡用于套装在所述镜体的外表面上,所
述第二定位件用于将所述戳卡锁定在所述镜体外表面的预定位置。
[003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内窥镜装置具有如下优点:
[0037]第一、前述的内窥镜装置包括手柄、镜体和显示单元;其中所述手柄包括握持部和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设置在所述握持部的近端并被配置为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分别绕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旋转,所述第二轴线与所述第一轴线相交或异面;所述镜体设置在所述握持部的远端,用于采集图像信息;所述显示单元设置在所述旋转组件上,并随所述旋转组件旋转以调整位姿,所述显示单元还与所述镜体通信连接,以接收并显示所述图像信息。该内窥镜装置将所述手柄、镜体和显示单元集成为一体,使得所述内窥镜装置的结构简单化、小型化,并具有较强的可转移性和便携性,因此该内窥镜装置的应用场景不局限于内窥镜室。进一步地,所述显示单元设置在手柄的旋转组件上并可随旋转组件绕第一轴线和/或第二轴线旋转,可在多个方向上调整所述显示单元的位姿,方便医生观察。
[0038]第二、所述旋转组件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握持部上,这样一来,可通过拆卸旋转组件就将所述显示单元从所述握持部上拆下,一方面方便对握持部及镜体消毒,另一方吧也避免直接拆卸显示单元而对显示单元造成损伤。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窥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包括握持部和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握持部的近端,并被配置为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分别绕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旋转,所述第二轴线与所述第一轴线相交或异面;镜体,设置在所述握持部的远端,用于采集图像信息;以及,显示单元,设置在所述旋转组件上,并随所述旋转组件旋转以调整位姿;所述显示单元还与所述镜体通信连接,以接收并显示所述图像信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组件包括第一旋转机构和第二旋转机构;其中,所述第一旋转机构设置在所述握持部上,并能够绕所述第一轴线旋转;所述第二旋转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旋转机构上,并能够绕所述第二轴线旋转;所述显示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旋转机构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组件还包括第一锁紧机构和第二锁紧机构;所述第一锁紧机构用于锁紧所述第一旋转机构,以阻止所述第一旋转机构旋转;所述第二锁紧机构用于锁紧所述第二旋转机构,以阻止所述第二旋转机构旋转。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窥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组件还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安装在所述握持部上,所述旋转机构通过第一螺栓安装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一螺栓构成所述第一锁紧机构和/或,所述第二旋转机构通过第二螺栓安装在所述第一旋转机构上,所述第二螺栓构成所述第二锁紧机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窥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机构为L型结构,并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通过所述第一螺栓安装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二旋转机构包括第三连接板和挡板,所述第三连接板通过所述第二螺栓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板上,所述挡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挡板相对地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接板背离所述第二连接板的表面上;所述显示单元设置在两个所述挡板之间,并与两个所述挡板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窥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组件还包括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其中,所述第一限位部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用于限制所述第一旋转机构的旋转角度;所述第二限位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旋转机构上,用于限制所述第二旋转机构的旋转角度。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部为弯曲结构。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窥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部的弯曲角度为90
°-
120
°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还包括控弯机构,所述控弯机构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金秋王幸敏李中华梅志
申请(专利权)人:微创优通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