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系统及数据中心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50416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10:13
本公开公开了一种冷却系统及数据中心,涉及冷热循环技术领域。该冷却系统包括换热输配模块、室内模块和冷却塔,换热输配模块包括水氟换热器、水泵、储液罐、液泵和压缩机,室内模块包括膨胀阀和制冷末端。水氟换热器具有一次侧和二次侧,一次侧的两端分别连接冷却塔和水泵的输出端,二次侧的两端分别和压缩机的输出端及储液罐连接,储液罐和液泵的输入端连接,液泵的输出端和膨胀阀连接,膨胀阀和制冷末端连接,制冷末端和压缩机的输入端连接,储液罐用于存储含氟工质,含氟工质为相变工质,具有较高的换热能力,在气态和液态进行切换时,会吸收或释放大量的热,进而能够保证冷却系统的制冷能力,以适用于用于大型服务器集群。以适用于用于大型服务器集群。以适用于用于大型服务器集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却系统及数据中心


[0001]本公开涉及冷热循环
,尤其涉及一种冷却系统及数据中心。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各种互联网数据中心、云计算数据中心等大型服务器集群的建设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大型服务器集群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为了维持大型服务器集群的正常工作,需要通过冷却系统对IT设备进行散热。现阶段中的冷却系统受限于其制冷能力,对于大型服务器集群并不适用,因此,如何提升冷却系统的制冷能力是设计开发的目标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冷却系统,能够适用于大型服务器集群。
[0004]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的一种冷却系统,包括:换热输配模块、室内模块和冷却塔,所述换热输配模块包括:
[0005]水氟换热器,所述水氟换热器具有一次侧和二次侧;
[0006]水泵,所述一次侧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冷却塔和所述水泵的输出端,所述水泵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冷却塔,所述冷却塔用于对冷却水降温;
[0007]储液罐、液泵和压缩机,所述储液罐用于存储含氟工质,所述二次侧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储液罐和所述压缩机的输出端,所述储液罐连接所述液泵的输入端;
[0008]所述室内模块包括:
[0009]膨胀阀,连接所述液泵的输出端;
[0010]制冷末端,分别与所述膨胀阀和所述压缩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制冷末端用于给待冷却部件提供冷量。
[0011]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冷却系统还包括循环泵和热回收机组,所述一次侧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热回收机组和所述循环泵的输入端,所述循环泵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热回收机组,所述热回收机组用于给用热单元提供热能。
[0012]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却系统包括M个所述室内模块和N个所述换热输配模块,M不小于N,且M和N均为正整数;
[0013]每个所述换热输配模块连接至少一个所述室内模块。
[0014]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却系统包括X个冷却塔,X为正整数;每一所述冷却塔和每一所述换热输配模块连接。
[0015]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氟换热器采用管壳式水氟换热器、板换式水氟换热器和干式水氟换热器中的任一种。
[0016]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液泵为氟泵。
[0017]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为无油压缩机。
[0018]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冷末端为列间空调、风墙、房间空调和背板中的任
意一种。
[0019]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冷末端包括:
[0020]机柜,所述机柜设有进液集管和出液集管,所述进液集管和所述出液集管分别用于连接所述膨胀阀和所述压缩机;
[0021]至少一个冷板,设置于所述机柜内,所述冷板设有制冷通道,所述制冷通道分别与所述进液集管和所述出液集管连通,所述冷板用于和待冷却部件接触。
[0022]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中心,包括本公开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冷却系统。
[0023]根据本公开的技术,空调循环回路通过含氟工质对待冷却部件进行降温,含氟工质具有较强的换热能力,可满足高功率IT设备的散热需求,能够适用于大型服务器集群。
[0024]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0025]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方案,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定。其中:
[0026]图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一的冷却系统的原理图;
[0027]图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一的水氟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3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一的制冷末端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4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一的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5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一的冷却系统的换热输配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6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二的冷却系统的原理图;
[0032]图7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二的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中:
[0034]100、换热输配模块;200、室内模块;300、循环泵;400、热回收机组;
[0035]1、水氟换热器;11、外壳;12、工质通道;13、换热管;
[0036]2、水泵;
[0037]3、冷却塔;
[0038]4、液泵;
[0039]5、储液罐;
[0040]6、压缩机;
[0041]7、膨胀阀;
[0042]8、制冷末端;81、列间空调;82、风墙;83、房间空调;84、背板;85、机柜;86、冷板;87、进液集管;88、出液集管;
[0043]101、球阀;102、过滤器;103、截止阀;104、热力旁通电子膨胀阀;105、氟泵旁通阀;106、冷却管路;107、冷却电磁阀;108、第一单向阀;109、第二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4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公开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
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0045]实施例一
[0046]本公开的实施例一提供一种冷却系统,该冷却系统包括用于对待冷却部件进行制冷。
[0047]其中,本实施例中待冷却部件以数据中心中的IT设备为例,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待冷却部件还可为车间、机床或者加工设备等。
[0048]参见图1,该冷却系统包括换热输配模块100、室内模块200和冷却塔3。其中,室内模块200用于吸收IT设备的热量并通过换热输配模块100将其交换至冷却塔3,由冷却塔3将热量释放到大气中,以达到对IT设备冷却的目的。
[0049]具体地,换热输配模块100包括水氟换热器1、水泵2、储液罐5、液泵4和压缩机6,室内模块200包括膨胀阀7和制冷末端8。水氟换热器1具有一次侧和二次侧,一次侧的两端分别连接冷却塔3和水泵2的输出端,水泵2的输入端连接冷却塔3,在水泵2的驱动下,冷却水可沿冷却塔3

水泵2

一次侧

冷却塔3的路径循环流动。二次侧的两端分别和压缩机6的输出端及储液罐5连接,储液罐5和液泵4的输入端连接,液泵4的输出端和膨胀阀7连接,膨胀阀7和制冷末端8连接,制冷末端8和压缩机6的输入端连接,在液泵4和压缩机6的共同驱动下,工质沿二次侧

储液罐5

液泵4

膨胀阀7

制冷末端8

压缩机6

二次侧循环流动。工质在制冷末端8吸收IT设备的热量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输配模块(100)、室内模块(200)和冷却塔(3),所述换热输配模块(100)包括:水氟换热器(1),所述水氟换热器(1)具有一次侧和二次侧;水泵(2),所述一次侧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冷却塔(3)和所述水泵(2)的输出端,所述水泵(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冷却塔(3),所述冷却塔(3)用于对冷却水降温;储液罐(5)、液泵(4)和压缩机(6),所述储液罐(5)用于存储含氟工质,所述二次侧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储液罐(5)和所述压缩机(6)的输出端,所述储液罐(5)连接所述液泵(4)的输入端;所述室内模块(200)包括:膨胀阀(7),连接所述液泵(4)的输出端;制冷末端(8),分别与所述膨胀阀(7)和所述压缩机(6)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制冷末端(8)用于给待冷却部件提供冷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冷却系统还包括循环泵(300)和热回收机组(400),所述一次侧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热回收机组(400)和所述循环泵(300)的输入端,所述循环泵(30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热回收机组(400),所述热回收机组(400)用于给用热单元提供热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包括M个所述室内模块(200)和N个所述换热输配模块(100),M不小于N,且M和N均为正整数;每个所述换热输配模块(100)连接至少一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浩李代程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