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搭接装置及搭接链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50351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10: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路面裂缝临时修补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搭接装置及搭接链,包括:支撑部;嵌入部,所述嵌入部形成有安装腔;转动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嵌入部的所述安装腔中,所述转动件内部设置有第一螺纹;螺纹杆组件,一端作用在转动件上,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纹配合的第二螺纹,所述螺纹杆组件的另一端适于伸出所述嵌入部并抵靠在裂缝的侧壁上;传动件,设置在所述安装腔中。通过将支撑部的两侧边分别搭靠在路面裂缝对路面裂缝进行修补,并利用落入裂缝中的嵌入部上设置的螺纹杆组件对搭接装置进行位置固定,实现了对路面裂缝进行临时修补。克服现有技术中对于地震裂缝的临时修补施工不便且施工效率低的缺陷。时修补施工不便且施工效率低的缺陷。时修补施工不便且施工效率低的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搭接装置及搭接链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路面裂缝临时修补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搭接装置及搭接链。

技术介绍

[0002]地震裂缝是六级以上强震常见的一种破坏现象,大都发生在现代松散沉积物中,大小长短不一,常有规律地排列,有时密集成具有一定方向的裂隙带。在低洼地区沿这些裂隙带常有喷沙冒水的现象,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形成一连串小型沙丘或小型沙梁。
[0003]而在地震发生后,往往需要应急救援,但是由于地震裂缝导致路面开裂会造成物资和救援车辆运输不畅,进而影响地震应急救援,现有通常采用临时修补路面或采用大面积钢板覆盖方式进行修复,但是由于地震裂隙通常不规则,需要用大面积的钢板方能覆盖,且救援现场不便于携带大片的钢板,临时修补路面需要大型工程机械耗时较长,进而严重影响救援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对于地震裂缝的临时修补施工不便且施工效率低的缺陷。
[0005]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搭接装置,包括:支撑部,适于搭靠在裂缝的两侧,以及嵌入部,与所述支撑部相连接并位于所述支撑部的一侧,所述嵌入部适于落入裂缝中,所述嵌入部形成有安装腔;转动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嵌入部的所述安装腔中,所述转动件内部设置有第一螺纹;螺纹杆组件,一端作用在转动件上,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纹配合的第二螺纹,所述螺纹杆组件的另一端适于伸出所述嵌入部并抵靠在裂缝的侧壁上;传动件,设置在所述安装腔中,所述传动件与所述转动件动力连接并适于驱动所述转动件转动。r/>[0006]可选地,所述转动件两端均设置有所述螺纹杆组件,两所述螺纹杆组件的所述第二螺纹旋向相反。
[0007]可选地,所述转动件为螺纹管,所述第一螺纹为设置在所述螺纹管内壁上的内螺纹,所述第二螺纹为设置在所述螺纹杆组件上的外螺纹。
[0008]可选地,所述螺纹杆组件包括:螺纹杆,设置在所述螺纹管中,所述螺纹杆上设置有所述外螺纹;支撑板,与所述螺纹杆相连接;插杆,连接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插杆一端呈聚拢设置并适于抵靠在裂缝的侧壁上。
[0009]可选地,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嵌入部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杆相对应
的安装槽孔,所述导向杆可滑动地伸入所述安装槽孔中。
[0010]可选地,所述传动件包括:传动齿轮,与所述转动件固定连接;端面齿轮,与所述传动齿轮相啮合;转动杆,一端与所述端面齿轮相连接,所述转动杆适于露出所述支撑部。
[0011]可选地,所述支撑部顶部设置有下沉孔,所述转动杆适于露出所述下沉孔底部并与传力部相连接。
[0012]可选地,还包括: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嵌入部上与所述螺纹杆组件相异的部位。
[0013]可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限制柱以及对应所述限制柱设置的限制槽。
[001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搭接链,包括上述任一方案所述的搭接装置,所述搭接装置沿裂缝延伸方向逐个连接形成所述搭接链。
[0015]可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搭接装置上的连接件,相邻两个所述搭接装置上分别设置有所述连接件。
[0016]可选地,所述连接件为设置在所述搭接装置上的限制柱以及对应所述限制柱设置的限制槽。
[0017]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搭接装置,包括:支撑部,适于搭靠在裂缝的两侧,以及嵌入部,与所述支撑部相连接并位于所述支撑部的一侧,所述嵌入部适于落入裂缝中,所述嵌入部形成有安装腔;转动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嵌入部的所述安装腔中,所述转动件内部设置有第一螺纹;螺纹杆组件,一端作用在转动件上,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纹配合的第二螺纹,所述螺纹杆组件的另一端适于伸出所述嵌入部并抵靠在裂缝的侧壁上;传动件,设置在所述安装腔中,所述传动件与所述转动件动力连接并适于驱动所述转动件转动。
[0018]本专利技术中提供的一种搭接装置,通过将支撑部的两侧边分别搭靠在路面裂缝对路面裂缝进行修补,并利用落入裂缝中的嵌入部上设置的螺纹杆组件对搭接装置进行位置固定,实现了对路面裂缝进行临时修补。克服现有技术中对于地震裂缝的临时修补需要用大面积的钢板方能覆盖施工不便,且临时修补路面需要大型工程机械耗时较长施工效率低的缺陷。
[0019]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搭接装置,所述转动件两端均设置有所述螺纹杆组件,两所述螺纹杆组件的所述第二螺纹旋向相反。
[0020]当转动件受外力转动,同时利用外力限制螺纹杆组件的周向转动时,转动件两端的螺纹杆组件均发生远离安装腔的运动,此时两螺纹杆组件背向运动伸出嵌入部并抵靠在裂缝的两侧壁上,以此提高搭接装置与裂缝的两侧壁固定的稳定性。
[0021]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搭接装置,所述螺纹杆组件包括:螺纹杆,设置在所述螺纹管中,所述螺纹杆上设置有所述外螺纹;支撑板,与所述螺纹杆相连接;插杆,连接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插杆一端呈聚拢设置并适于抵靠在裂缝的侧壁上。
[0022]由于螺纹杆组件的插杆一端呈聚拢设置,当路面裂缝的侧壁为土质时,插杆深入裂缝的侧壁直至支撑板与裂缝两侧接触,插杆能够固定搭接装置的位置,支撑板与裂缝两侧接触能够防止土质坍塌,进一步提高搭接装置固定在裂缝两侧的稳定性。当路面裂缝的侧壁为硬质面时,两端插杆通过螺纹杆的力传递也能稳定地抵靠在裂缝的侧壁上,实现固
定搭接装置位置的目的。
[0023]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搭接装置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嵌入部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杆相对应的安装槽孔,所述导向杆可滑动地伸入所述安装槽孔中。
[0024]在转动件带动螺纹杆组件形成转动趋势时,导向杆与安装槽孔发生干涉,从而限制螺纹杆组件的周向转动。如此不必人工操作限制螺纹杆组件的周向转动,提高了搭接装置的安装效率。
[0025]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搭接装置,所述传动件包括:传动齿轮,与所述转动件固定连接;端面齿轮,与所述传动齿轮相啮合;转动杆,一端与所述端面齿轮相连接,所述转动杆适于露出所述支撑部。
[0026]传动件的主体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传动齿轮和端面齿轮齿轮副,通过齿轮副配合实现直角路径上的动力传递,从而带动转动件转动。
[0027]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搭接装置,所述支撑部顶部设置有下沉孔,所述转动杆适于露出所述下沉孔底部并与传力部相连接。
[0028]由于转动杆需要被驱动才能带动后续部件传递动力,因此设置传力部与转动杆相连接。由于支撑部顶部需要经过车轮,因此在支撑部顶部设置有下沉孔,使得传力部位于下沉孔中,从而避免需要突出设置的传力部高于支撑部顶部对车轮造成损坏或是车轮碾压损坏搭接装置。
[0029]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搭接装置,还包括: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嵌入部上与所述螺纹杆组件相异的部位。
[0030]连接件可以是设置在其中异于设置螺纹杆组件的两个侧壁上的一组相互配合的连接结构,适于在路面裂缝的纵向上连接若干搭接装置形成整体。
[0031]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搭接链,包括上述任一优点所述的搭接装置,所述搭接装置沿裂缝延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搭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部(1),适于搭靠在裂缝的两侧,以及嵌入部(2),与所述支撑部(1)相连接并位于所述支撑部(1)的一侧,所述嵌入部(2)适于落入裂缝中,所述嵌入部(2)形成有安装腔(21);转动件(3),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嵌入部(2)的所述安装腔(21)中,所述转动件(3)内部设置有第一螺纹;螺纹杆组件(4),一端作用在转动件(3)上,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纹配合的第二螺纹,所述螺纹杆组件(4)的另一端适于伸出所述嵌入部(2)并抵靠在裂缝的侧壁上;传动件(5),设置在所述安装腔(21)中,所述传动件(5)与所述转动件(3)动力连接并适于驱动所述转动件(3)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搭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3)两端均设置有所述螺纹杆组件(4),两所述螺纹杆组件(4)的所述第二螺纹旋向相反。3.根据权利要求1

2任一所述的搭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3)为螺纹管(31),所述第一螺纹为设置在所述螺纹管(31)内壁上的内螺纹,所述第二螺纹为设置在所述螺纹杆组件(4)上的外螺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搭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组件(4)包括:螺纹杆(41),设置在所述螺纹管(31)中,所述螺纹杆(41)上设置有所述外螺纹;支撑板(42),与所述螺纹杆(41)相连接;插杆(43),连接在所述支撑板(42)上,所述插杆(43)一端呈聚拢设置并适于抵靠在裂缝的侧壁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搭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42)上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博梁程姚翔龙尚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