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容器漏电流及绝缘电阻测试中接触不良检测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9906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1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电容器检测领域内的一种电容器漏电流及绝缘电阻测试中接触不良检测电路,包括充电电源PS,所述充电电源PS的正极与被测电容器Cx的正极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测电容器Cx与接触不良检测电路相连,所述接触不良检测电路经限流电阻RL与取样放大转换处理电路相连;根据被测电容器的容量值配合适当的交流频率,保证回路的交流阻抗处于相对较低的状态,然后对交流信号量化处理和计算,可以方便的分辨出回路是否存在接触不良或者开路状态;交流阻抗的测量和漏电流及绝缘电阻测量同步进行,可以避免机械振动引起的瞬间回路状态变化,具有很高的判断可靠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用于电容器漏电流测试中接触不良的检测。测。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容器漏电流及绝缘电阻测试中接触不良检测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子检测领域内的检测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电容器漏电流及绝缘电阻测量中,测量结果一般以小于设定上限为合格品。在生产实践特别是自动化测试中,如果测量回路有接触不良甚至断路情况时,测量结果会偏小或者趋向于0,导致把不合格产品判定为合格品的致命错误。大部分接触不良都比较隐蔽,很难被人为及时发现,所以经常造成测量误判引发的客诉、退货、返工等现象,进而影响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
[0003]目前市场上的漏电流及绝缘电阻测量仪没有直接对测量回路是否接触不良做在线实时检查的功能。有部分仪器具备设定比较下限的功能,对接触不良无能为力,只能对完全开路状态做一个粗略判断,如果输入端有电磁干扰(工业现场经常发生)或者仪表输入级有可积累的零点漂移,则很容易发生误判。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容器漏电流及绝缘电阻测试中接触不良检测电路,可以方便的分辨出回路是否存在接触不良或者开路状态。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容器漏电流及绝缘电阻测试中接触不良检测电路,包括充电电源PS,所述充电电源PS的正极与被测电容器Cx的正极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测电容器Cx与接触不良检测电路相连,所述接触不良检测电路经限流电阻RL与取样放大转换处理电路相连。
[000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根据被测电容器的容量值配合适当的交流频率,保证回路的交流阻抗处于相对较低的状态,然后对交流信号量化处理和计算,可以方便的分辨出回路是否存在接触不良或者开路状态;交流阻抗的测量和漏电流及绝缘电阻测量同步进行,可以避免机械振动引起的瞬间回路状态变化,具有很高的判断可靠性,本技术可以用于电容器漏电流测试中接触不良的检测。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触不良检测电路包括AC交流信号源,所述AC交流信号源的1号引脚和2号引脚分别与隔离变压器B的两端相连,所述AC交流信号源的1号引脚接地,所述隔离变压器B的一端与充电电源PS的负极相连,所述隔离变压器B的另一端与隔直电容器C的一端相连,所述隔直电容器C的另一端分别与被测电容器Cx的负极以及限流电路RL的一端相连,所述限流电阻RL的另一端与取样放大转换处理电路相连在,这样在并联模式下,可以同时进行Cx中流过的直流电流测量(漏电流测量直接取此电流值;绝缘电阻测量由PS电压值和此电流值的比值计算得出),因为隔直电容C的存在,隔离变压器B对直流电流不构成回路,所以不影响直流电流的测量。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触不良检测电路包括AC交流信号源,所述AC交流信号源的1号引脚和2号引脚分别与隔离变压器B的两端相连,所述AC交流信号源的1
号引脚接地,所述隔离变压器B的一端与被测电容器Cx的负极相连,所述隔离变压器B的另一端与限流电阻RL的一端相连,所述限流电阻RL的另一端与取样放大转换处理电路相连,这样在串联模式下,可以同时进行Cx中流过的直流电流测量(漏电
[0009]流测量直接取此电流值;绝缘电阻测量由PS电压值和此电流值的比值计算得出)。因为隔离变压器B的初级电路对直流电流不构成回路,所以不影响直流电流的测量。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取样放大转换处理电路包括保护二极管D1,所述保护二极管D1的正极分别与限流电阻RL的另一端以及保护二极管D2的负极相连,所述保护二极管D1的负极接地,所述保护二极管D2的正极接地,所述保护二极管D2的负极与放大器OP的负极相连,所述放大器OP的正极接地,所述放大器OP的负极和输出端分别与补偿电容C1的两端相连,所述补偿电容C1与取样电阻Rf并联,所述放大器OP的输出端与ADC电路相连,所述ADC电路与微处理器MCU相连,所述微处理器MCU与输入输出控制器IO相连,这样电流信号被放大器OP和取样电阻Rf转换为电压信号后由ADC电路转换为数字量,再由微处理器MCU计算处理后通过输入输出控制模块IO输出处理结果。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漏电流及绝缘电阻测量电路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取样放大转换处理电路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并联式接触接触不良检测电路示意图。
[0014]图4为本技术串联式接触接触不良检测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6]实施例1
[0017]如图1

3所示的一种电容器漏电流及绝缘电阻测试中接触不良检测电路,包括充电电源PS,充电电源PS的正极与被测电容器Cx的正极相连,被测电容器Cx与接触不良检测电路相连,接触不良检测电路经限流电阻RL与取样放大转换处理电路相连。
[0018]接触不良检测电路包括AC交流信号源,AC交流信号源的1号引脚和2号引脚分别与隔离变压器B的两端相连,AC交流信号源的1号引脚接地,隔离变压器B的一端与充电电源PS的负极相连,隔离变压器B的另一端与隔直电容器C的一端相连,隔直电容器C的另一端分别与被测电容器Cx的负极以及限流电路RL的一端相连,限流电阻RL的另一端与取样放大转换处理电路相连。
[0019]取样放大转换处理电路包括保护二极管D1,保护二极管D1的正极分别与限流电阻RL的另一端以及保护二极管D2的负极相连,保护二极管D1的负极接地,保护二极管D2的正极接地,保护二极管D2的负极与放大器OP的负极相连,放大器OP的正极接地,放大器OP的负极和输出端分别与补偿电容C1的两端相连,补偿电容C1与取样电阻Rf并联,放大器OP的输出端与ADC电路相连,ADC电路与微处理器MCU相连,微处理器MCU与输入输出控制器IO相连。
[0020]本技术中,PS为充电电源、Cx是被测电容、Rc是测量回路中可能存在的接触电阻、RL为限流电阻,取样放大转换处理电路即ACU电路,其中D1、D2为保护二极管,C1为补偿电容器,输入的电流信号被放大器OP和取样电阻Rf转换为电压信号后由ADC电路转换为数
字量,再由微处理器MCU计算处理后通过输入输出控制模块IO输出处理结果。
[0021]并联电路的具体连接关系如下: PS为充电电源接到被测电容Cx的左侧、Cx的右侧接到限流电阻RL的左侧同时也接到隔直电容C的上端、限流电阻RL的右侧接取样放大转换电路的输入、充电电源PS的负极和隔离变压器B次级(上一半)的左侧一起接地,同时ACU也与PS共地、隔直电容C的下端接隔离变压器次级的右侧、隔离变压器的初级(下一半)由交流信号源AC驱动。
[0022]在并联模式下,由PS充电电源、AC交流信号源、B隔离变压器、C隔直电容器、RL限流电阻以及取样放大转换处理电路组成,Cx为被测电容器;AC产生频率和幅度可调节的交流信号送入隔离变压器B的初级;B次级输出的交流电压经过隔直电容器C加在a点和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容器漏电流及绝缘电阻测试中接触不良检测电路,包括充电电源PS,所述充电电源PS的正极与被测电容器Cx的正极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测电容器Cx与接触不良检测电路相连,所述接触不良检测电路经限流电阻RL与取样放大转换处理电路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容器漏电流及绝缘电阻测试中接触不良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不良检测电路包括AC交流信号源,所述AC交流信号源的1号引脚和2号引脚分别与隔离变压器B的两端相连,所述AC交流信号源的1号引脚接地,所述隔离变压器B的一端与充电电源PS的负极相连,所述隔离变压器B的另一端与隔直电容器C的一端相连,所述隔直电容器C的另一端分别与被测电容器Cx的负极以及限流电路RL的一端相连,所述限流电阻RL的另一端与取样放大转换处理电路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容器漏电流及绝缘电阻测试中接触不良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不良检测电路包括AC交流信号源,所述AC交流信号源的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士军徐明阳
申请(专利权)人:连云港明阳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