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土地基支撑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49867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1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软土地基支撑结构,包括有多组用于沿竖直方向预埋在基坑内的预埋机构,以及用于铺设在基坑内起支撑作用的支撑机构;所述预埋机构与支撑机构之间设置有第一抗震机构,所述第一抗震机构一端与支撑机构连接,所述第一抗震机构另一端位于预埋机构内,且所述第一抗震机构沿预埋机构的长度方向伸缩;相邻的所述预埋机构之间设置有第二抗震机构,所述第二抗震机构的两端分别与各自相邻的预埋机构接触,且所述第二抗震机构沿垂直于预埋机构的长度方向伸缩。具有大大增强软土地基的承重能力,还能对建筑物起到较佳的抗震、减震效果。震效果。震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土地基支撑结构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软土地基施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软土地基支撑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地基是指建筑物下面支撑基础的土体或岩体。作为建筑地基的土层分为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和人工填土。地基有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复合地基)两类,天然地基是指不需要人加固的天然土层,而人工地基主要是对强度低,压缩量较高的软弱土层进行加固后的地基结构。由于软土强度低,沉隐量大,因此人工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对开挖的基坑进行加固,以此保证地基的稳定可靠。
[0003]专利技术人发现在地震多发的地区,地基的稳定直接关系着建筑物的安全,这便对软土地基的加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有的部分软土地基支撑结构存在支撑强度低、抗震强度较弱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改善部分软土地基支撑结构存在支撑强度低、抗震强度较弱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软土地基支撑结构及施工方法。
[0005]一种软土地基支撑结构,包括有多组用于沿竖直方向预埋在基坑内的预埋机构,以及用于铺设在基坑内起支撑作用的支撑机构;所述预埋机构与支撑机构之间设置有第一抗震机构,所述第一抗震机构一端与支撑机构连接,所述第一抗震机构另一端位于预埋机构内,且所述第一抗震机构沿预埋机构的长度方向伸缩;相邻的所述预埋机构之间设置有第二抗震机构,所述第二抗震机构的两端分别与各自相邻的预埋机构接触,且所述第二抗震机构沿垂直于预埋机构的长度方向伸缩。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基坑进行加固时,先通过将预埋机构预埋在基坑内,在预埋机构的作用下能使上部荷载均匀传递到下卧土层,从而能大大增强软土地基的承重能力,确保了对后期建筑物的支撑效果,使软土地基不易发生沉降;通过设置在预埋机构上方的支撑机构能确保地基的均匀受力,使地基在将建筑物进行支撑时更加稳定;当发生地震时,通过设置在预埋机构与支撑机构之间的第一抗震机构,能有效减弱沿预埋机构长度方向传播的地震波向支撑机构传递,从而能对建筑物起到第一重的抗震保护效果;当遇到沿垂直于预埋机构长度方向传播的地震波时,通过设置在相邻预埋机构之间的第二抗震机构,能有效减弱沿该方向传播的地震波给建筑物带来的影响,进而能对建筑物起到第二重的抗震保护效果;本申请的支撑结构相较于传统的加固方式,依靠支撑结构来实现对基坑的支护,大大减小了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同时在安装时也能有效减少灰尘的飞扬,在保证支撑效果的同时,又实现了环保施工的效果。
[0007]可选的,所述预埋机构包括有预应力管桩,所述预应力管桩上呈同轴设置有开口朝向支撑机构的容纳槽;所述第一抗震机构包括有第一滑柱,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柱上的压盘,以及设置在所述压盘上的第一减震弹簧;所述第一滑柱一端与支撑机构连接,所述第一
滑柱另一端伸入至容纳槽内;所述压盘的周向外侧壁与容纳槽的内侧壁贴合,所述压盘跟随第一滑柱滑动设置在容纳槽内;所述第一减震弹簧远离压盘的一端与容纳槽的槽底抵触。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遇到沿预埋机构长度方向传播的地震波时,预应力管桩将在地震波的作用下发生上下震动,并且预应力管桩将与第一滑柱发生相对位移;此时位于容纳槽内的第一减震弹簧将在预应力管桩的震动下,在容纳槽内发生相应的伸缩;在第一减震弹簧的作用下能有效减弱地震波传递至上方支撑机构,从而能对上方的建筑物起到较佳的减震缓冲效果;由于压盘的周向外侧壁与容纳槽的内侧壁贴合,通过压盘能将不慎落入预应力管桩内的砂石、土块进行格挡,使砂石、土块不易与第一减震弹簧接触,从而保证第一减震弹簧的正常伸缩。
[0009]可选的,还包括有防摆组件,所述防摆组件用于设置在所述预应力管桩背离支撑机构的一侧;所述防摆组件包括有沿预应力管桩的长度方向呈依次交替叠放的缓冲弹垫以及硬质钢板;所述预应力管桩朝向防摆组件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插柱,所述防摆组件上设置有供插柱插入的插孔,所述插孔的内径大于插柱的直径。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预应力管桩在地震波的影响下发生摆动时,此时通过防摆组件能有效减弱预应力管桩的摆动幅度,其中硬质钢板保证了对预应力管桩的支撑效果,而缓冲弹垫能对预应力管桩起到较佳的缓冲效果;通过将缓冲弹垫与硬质钢板进行依次交替叠放,既保证了对预应力管桩的支撑效果,又能在发生地震时对地震波的传播起到有效抑制,减弱了预应力管桩的摆动,增强了预应力管桩的稳定性;在将预应力管桩与防摆组件进行组装时,通过将插柱插入至插孔内,通过插柱能对预应力管桩进行定位,同时也能将预应力管桩底部限位在防摆组件上;由于插孔的内径大于插柱的直径,从而能在发生地震时,给插柱提供一定的活动空间,使得硬质钢板不易与插柱接触,以保证预应力管桩的防摆效果。
[0011]可选的,所述第二抗震机构包括有安装筒、推杆以及第二减震弹簧;所述第二减震弹簧设置在安装筒内,且所述第二减震弹簧沿安装筒的长度方向伸缩;所述推杆呈对称设置在第二减震弹簧的两侧,且所述推杆滑动设置在安装筒内;所述推杆背离第二减震弹簧的一端从安装筒内伸出,伸出后的所述推杆与各自相对的预应力管桩抵触。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遇到沿垂直于预埋机构长度方向传播的地震波时,一旦位于第二减震弹簧一侧的推杆发生震动,该侧的推杆将推动第二减震弹簧发生压缩,此时通过第二减震弹簧能有效减弱该方向上地震波的传播,而通过将第二减震弹簧设置在安装筒内,能给第二减震弹簧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空间,从而能确保第二减震弹簧的正常伸缩,保证第二减震弹簧的减震效果。
[0013]可选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有用于铺设在基坑底壁的横向支撑板,所述横向支撑板与第一抗震机构连接;所述支撑机构还包括有垂直于横向支撑板的纵向支撑板;所述纵向支撑板呈周向环绕在横向支撑板周围。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横向支撑板用于增强基坑底壁的结构强度,从而保证了基坑底壁对建筑物的支撑效果;而通过纵向支撑板能对基坑沿竖直方向上的侧壁进行支撑,从而能有效预防该侧的基坑内壁发生坍塌的情况,进一步增强了对基坑内壁的支护效果。
[0015]可选的,所述纵向支撑板与横向支撑板之间设置有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包括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一端转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支撑杆另一端转动设置在横向支撑板上;所述纵向支撑板上设置有供滑块插入的滑槽,所述滑槽沿纵向支撑板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支撑杆从滑槽一侧穿出。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纵向支撑板与横向支撑板安装在基坑内时,先将纵向支撑板安装在基坑沿竖直方向的侧壁上,接着再将横向支撑板依次铺设在基坑的底壁上;在将横向支撑板进行安装时,先将滑块对准各自相对的滑槽,接着再将滑块自上向下插入至对应的滑槽内,此时在支撑杆的作用下便能实现横向支撑板与纵向支撑板之间的连接,通过两者的连接能进一步增强支撑机构整体的可靠性,并且相邻的支撑组件、纵向支撑板以及支撑杆三者将共同围成一个稳定的三角,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支撑组件与纵向支撑板的稳定性。
[0017]可选的,所述纵向支撑板上设置有与滑槽连通的让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土地基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多组用于沿竖直方向预埋在基坑内的预埋机构(1),以及用于铺设在基坑内起支撑作用的支撑机构(2);所述预埋机构(1)与支撑机构(2)之间设置有第一抗震机构(3),所述第一抗震机构(3)一端与支撑机构(2)连接,所述第一抗震机构(3)另一端位于预埋机构(1)内,且所述第一抗震机构(3)沿预埋机构(1)的长度方向伸缩;相邻的所述预埋机构(1)之间设置有第二抗震机构(4),所述第二抗震机构(4)的两端分别与各自相邻的预埋机构(1)接触,且所述第二抗震机构(4)沿垂直于预埋机构(1)的长度方向伸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土地基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机构(1)包括有预应力管桩(11),所述预应力管桩(11)上呈同轴设置有开口朝向支撑机构(2)的容纳槽(111);所述第一抗震机构(3)包括有第一滑柱(31),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柱(31)上的压盘(32),以及设置在所述压盘(32)上的第一减震弹簧(33);所述第一滑柱(31)一端与支撑机构(2)连接,所述第一滑柱(31)另一端伸入至容纳槽(111)内;所述压盘(32)的周向外侧壁与容纳槽(111)的内侧壁贴合,所述压盘(32)跟随第一滑柱(31)滑动设置在容纳槽(111)内;所述第一减震弹簧(33)远离压盘(32)的一端与容纳槽(111)的槽底抵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软土地基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防摆组件(5),所述防摆组件(5)用于设置在所述预应力管桩(11)背离支撑机构(2)的一侧;所述防摆组件(5)包括有沿预应力管桩(11)的长度方向呈依次交替叠放的缓冲弹垫(51)以及硬质钢板(52);所述预应力管桩(11)朝向防摆组件(5)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插柱(112),所述防摆组件(5)上设置有供插柱(112)插入的插孔(53),所述插孔(53)的内径大于插柱(112)的直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软土地基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抗震机构(4)包括有安装筒(41)、推杆(42)以及第二减震弹簧(43);所述第二减震弹簧(43)设置在安装筒(41)内,且所述第二减震弹簧(43)沿安装筒(41)的长度方向伸缩;所述推杆(42)呈对称设置在第二减震弹簧(43)的两侧,且所述推杆(42)滑动设置在安装筒(41)内;所述推杆(42)背离第二减震弹簧(43)的一端从安装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剑苏少锋薛圣广陈顺泼
申请(专利权)人:苍南县设计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