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折纸结构的模块化多铰链可伸缩刚柔耦合空间机械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9618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1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折纸结构的模块化多铰链可伸缩刚柔耦合空间机械臂,包括多个折展单元以及机械臂底座。此机械臂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采用多个相同的折展单元组合而成,通过各个折展单元上的驱动电机带动每个折展单元伸缩和翻折,从而可以使机械臂灵活伸缩以及向任意方向弯曲,实现多种复杂环境下的工作任务。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机械臂在折展单元的连杆上添加柔性材料,能够有效地补偿变形,简化机构,缓解冲击。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机械臂在折展单元中添加扭簧,起到支撑作用,使机械臂可以正方或者倒放,可以匹配多种底座,适应性更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机械臂在折展单元底盘的转动副上固连,监测其转动速度,避免出现较大冲击或损坏。避免出现较大冲击或损坏。避免出现较大冲击或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折纸结构的模块化多铰链可伸缩刚柔耦合空间机械臂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机器人领域,是一种基于折纸结构的模块化多铰链可伸缩刚柔耦合空间机械臂,具体来说,机械臂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可以比较灵活地根据工作环境调整长度、转动方向和角度,适应多种工作环境,特别是一些狭小、高度过高或者距离过长等复杂工作环境。

技术介绍

[0002]机器人可以代替人完成各种各样的冗杂、困难的工作,并且在实际应用中越来越广泛。而机械臂作为机器人最常用的组件之一,随着机器人任务类型的多元化和复杂性的提高,我们对机械臂的在复杂的环境中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设计一种灵活度高、适应性强、可靠性好的机械臂。
[0003]对于现有的机械臂的设计,申请号为CN201610184415.8的专利技术专利《一种仿生机械臂》,此机械臂虽相对于传统机械臂更为灵活,成本较低,但它的运动范围比较有限,工作范围相对受限。此外,申请号为CN202110857184.3的专利技术专利《一种仿生机械臂》,采用模块化思想,能够适应多种工作环境,但将驱动电机全都放在底部,占地面积大,在狭小崎岖的工作环境中工作比较受限制。
[0004]针对上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设计了一种基于折纸结构的模块化多铰链可伸缩刚柔耦合空间机械臂,该机械臂采用模块化思想,每个折展单元模块都可以灵活伸缩和向侧面弯曲,并且将驱动电机布置在折展单元的底盘上,因此面对不同的工作环境时,可以灵活地控制机械臂的长度以及弯曲角度和方向,实现各种复杂的工作任务。

技术实现思路
r/>[0005]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基于折纸结构的模块化多铰链可伸缩刚柔耦合空间机械臂,其特征在于:由多个可伸缩的折展单元(1)和底座(2)组成的;多个可伸缩的折展单元(1)组成的机械臂布置在底座(2)上,其特征在于:
[0006]机械臂的各折展单元通过螺栓(3

3)和螺母(3

2)相连,该机械臂可以匹配多种底座,包括机械臂正放式底座(2

1)、机械臂倒放式底座(2

2)等,底座与机械臂通过螺钉(3

1)连接。
[0007]折展单元(1)包括底盘(1

7)以及中间的六组连杆,六组连杆分别为连杆组Ⅰ(1

1)、连杆组Ⅱ(1

2)、连杆组Ⅲ(1

3)、连杆组Ⅳ(1

4)、连杆组

(1

5)、连杆组

(1

6)。六组连杆的连接情况为:连杆组Ⅰ(1

1)与连杆组Ⅱ(1

2)通过虎克铰1(1

8)连接,连杆组Ⅲ(1

3)与连杆组Ⅱ(1

2)通过虎克铰1(1

8)连接,连杆组Ⅳ(1

4)与连杆组Ⅲ(1

3)通过虎克铰1(1

8)连接,连杆组

(1

5)与连杆组Ⅳ(1

4)通过虎克铰1(1

8)连接,连杆组

(1

6)与连杆组

(1

5)通过虎克铰1(1

8)连接,连杆组Ⅰ(1

1)与连杆组

(1

6)通过虎克铰1(1

8)连接。其中连杆组Ⅰ(1

1)、连杆组Ⅲ(1

3)、连杆组

(1

5)的结构相同,连杆组Ⅱ(1

2)、连杆组Ⅳ(1

4)、连杆组

(1

6)的结构相同。因此暂且只介绍连杆组Ⅰ(1

1)和连杆组Ⅱ(1

2)的
结构和连接情况,其他四组连杆组与连杆组(1

1)和连杆组2(1

2)的结构和连接情况相同,暂用虚线表示。
[0008]连杆组Ⅰ(1

1)包括:下连杆1(1
‑1‑
2)、角度传感器(1
‑1‑
1)、上连杆(1
‑1‑
5)、中间连杆1(1
‑1‑
7)、中间连杆2(1
‑1‑
4)、扭簧(1
‑1‑
8);连杆组Ⅰ(1

1)的连接关系为:下连杆1(1
‑1‑
2)与底盘(1

7)构成转动副连接,角度传感器(1
‑1‑
1)与下连杆1(1
‑1‑
2)的转轴固连,来监测下连杆1(1
‑1‑
2)的转动速度;上连杆(1
‑1‑
5)与底盘(1

7)构成转动副连接,角度传感器(1
‑1‑
1)与上连杆(1
‑1‑
5)的转轴固连,监测上连杆(1
‑1‑
5)的转动速度;下连杆1(1
‑1‑
2)与上连杆(1
‑1‑
5)构成转动副连接,扭簧(1
‑1‑
8)固定在上连杆(1
‑1‑
5)的转轴上,对折展单元起到支撑作用;中间连杆1(1
‑1‑
7)通过虎克铰3(1
‑1‑
6)与上连杆(1
‑1‑
5)连接;下连杆1(1
‑1‑
2)通过虎克铰2(1
‑1‑
3)与中间连杆2(1
‑1‑
4)相连;
[0009]连杆组Ⅱ(1

2)包括下连杆2(1
‑2‑
2)、中间连杆2(1
‑1‑
4)、上连杆(1
‑1‑
5)、中间连杆1(1
‑1‑
7)、主动齿轮(1
‑2‑
6)、从动齿轮(1
‑2‑
5)、电动机(1
‑2‑
1)、角度传感器(1
‑1‑
1)。连杆组Ⅱ(1

2)的连接关系为:下连杆2(1
‑2‑
2)与底盘(1

7)构成转动副连接;电动机(1
‑2‑
1)固定在底盘(1

7)上,电动机的转动轴与主动齿轮(1
‑2‑
6)固连,从动齿轮(1
‑2‑
5)与下连杆2(1
‑2‑
2)的转轴固连,通过两齿轮的啮合传递运动和动力;上连杆(1
‑1‑
5)与底盘(1

7)形成转动副连接,角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折纸结构的模块化多铰链可伸缩刚柔耦合空间机械臂,其特征在于:由多个可伸缩的折展单元(1)和底座(2)组成的;多个可伸缩的折展单元(1)组成的机械臂布置在底座(2)上,其特征在于:折展单元(1)包括底盘(1

7)以及中间的六组连杆,六组连杆分别为连杆组Ⅰ(1

1)、连杆组Ⅱ(1

2)、连杆组Ⅲ(1

3)、连杆组Ⅳ(1

4)、连杆组

(1

5)、连杆组

(1

6);连杆组Ⅰ(1

1)与连杆组Ⅱ(1

2)通过虎克铰1(1

8)连接,连杆组Ⅲ(1

3)与连杆组Ⅱ(1

2)通过虎克铰1(1

8)连接,连杆组Ⅳ(1

4)与连杆组Ⅲ(1

3)通过虎克铰1(1

8)连接,连杆组

(1

5)与连杆组Ⅳ(1

4)通过虎克铰1(1

8)连接,连杆组

(1

6)与连杆组

(1

5)通过虎克铰1(1

8)连接,连杆组Ⅰ(1

1)与连杆组

(1

6)通过虎克铰1(1

8)连接;连杆组Ⅰ(1

1)、连杆组Ⅲ(1

3)、连杆组

(1

5)的结构相同,连杆组Ⅱ(1

2)、连杆组Ⅳ(1

4)、连杆组

(1

6)的结构相同;连杆组Ⅰ(1

1)和连杆组Ⅱ(1

2)的结构和连接情况如下;连杆组Ⅰ(1

1)包括:下连杆1(1
‑1‑
2)、角度传感器(1
‑1‑
1)、上连杆(1
‑1‑
5)、中间连杆1(1
‑1‑
7)、中间连杆2(1
‑1‑
4)、扭簧(1
‑1‑
8);连杆组Ⅰ(1

1)的连接关系为:下连杆1(1
‑1‑
2)与底盘(1

7)构成转动副连接,角度传感器(1
‑1‑
1)与下连杆1(1
‑1‑
2)的转轴固连,来监测下连杆1(1
‑1‑
2)的转动速度;上连杆(1
‑1‑
5)与底盘(1

7)构成转动副连接,角度传感器(1
‑1‑
1)与上连杆(1
‑1‑
5)的转轴固连,监测上连杆(1
‑1‑
5)的转动速度;下连杆1(1
‑1‑
2)与上连杆(1
‑1‑
5)构成转动副连接,扭簧(1
‑1‑
8)固定在上连杆(1
‑1‑
5)的转轴上,对折展单元起到支撑作用;中间连杆1(1
‑1‑
7)通过虎克铰2(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自强王智张雨琛赵京宁萌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