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式自循环口环引流增压及具有减振降噪结构的离心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9504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1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可调式自循环口环引流增压及具有减振降噪结构的离心泵,涉及离心泵技术领域,包括进口段、蜗壳、叶轮和诱导轮;叶轮设置于蜗壳内部,诱导轮设置于叶轮前端;进口段设置于蜗壳前端;进口段与蜗壳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压力可调的环形水箱,环形水箱与蜗壳之间设置有引流管,引流管一端与环形水箱连通,引流管另一端延伸至蜗壳内并位于叶轮的边缘;叶轮前端与蜗壳内壁之间设置有环形引流扩散段,环形引流扩散段的较大端与进口段的端面环形喷嘴。在不改动离心泵原有过流部件几何参数的基础上。通过口环间隙引导部分叶轮出口高压液流到诱导轮进口附近,提高诱导轮进口压力,从而有效地解决诱导轮空化问题,提高前置诱导轮离心泵的抗空化性能。心泵的抗空化性能。心泵的抗空化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调式自循环口环引流增压及具有减振降噪结构的离心泵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离心泵
,特别是涉及可调式自循环口环引流增压及具有减振降噪结构的离心泵。

技术介绍

[0002]离心泵主要由离心叶轮和蜗壳组成,但具有较高汽蚀比转速的离心泵通常需要在叶轮前加诱导轮提高叶轮进口压力防止叶轮发生汽蚀,所以前置诱导轮的离心泵应用极其广泛。其中离心叶轮和诱导轮都是离心泵的转子部件,转子与泵的壳体(定子)之间必然存在间隙,离心泵中称为口环间隙。
[0003]离心泵工作时,旋转的叶轮对液流做功,使液流获得能量,从而达到所需扬程。当前置诱导轮的离心泵运行时,诱导轮能够很好的给下游离心叶轮提供压力使得叶轮不发生空化,但诱导轮本身也是一种轴流式叶轮,由于诱导轮的强旋转会造成诱导轮外缘圆周速度过高以及诱导间隙回流的冲击导致诱导轮进口压力骤降,当压力降低至当地汽化压力会导致诱导轮发生空化。当诱导轮内出现空化现象,便会导致离心泵的整体运行效率下降,产生振动与噪声,影响离心泵运行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当空化严重时,还会造成诱导轮、叶轮等过流部件的破坏,甚至产生灾难性的后果。
[0004]关于诱导轮的空化问题,目前大多通过调整诱导轮本身几何参数来提高其空化性能。然而,该方法普适性较差,针对不同的诱导轮需要多次更新迭代分别调整不同的参数来满足空化性能,而且该方法对于超高汽蚀比转速的离心泵束手无策。空化问题常常也会伴随振动噪音的产生,而且在某些特殊场合对振动噪音的要求极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调式自循环口环引流增压装置、诱导轮前置导流椎和导流叶珊以及在叶轮出口引入径向导叶结构的前置诱导轮离心泵,通过口环引流增压装置以及导流装置有效地解决离心泵空化问题,通过导叶结构有效减小噪声和振动。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可调式自循环口环引流增压及具有减振降噪结构的离心泵,包括进口段、蜗壳、叶轮和诱导轮;所述叶轮设置于所述蜗壳内部,所述诱导轮设置于所述叶轮前端,且所述诱导轮与所述叶轮同轴线设置;所述进口段设置于所述蜗壳前端;所述进口段与所述蜗壳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压力可调的环形水箱,所述环形水箱与所述蜗壳之间设置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一端与所述环形水箱连通,所述引流管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蜗壳内并位于所述叶轮的边缘;所述叶轮前端与所述蜗壳内壁之间设置有环形引流扩散段,所述环形引流扩散段的较大端与所述进口段的端面环形喷嘴。
[0008]可选的,所述进口段外壁设置有沿径向横向延伸的支撑部,所述环形水箱套设于所述支撑部外部,且所述环形水箱远离所述引流管的一侧内壁与所述支撑部之间设置有弹
性件。
[0009]可选的,所述蜗壳内部设置有前口环,所述前口环与所述叶轮之间留有间隙,所述间隙与所述环形引流扩散段的较小端相连通。
[0010]可选的,所述叶轮的中部周围设置有多个平衡孔,所述平衡孔连通所述叶轮的前端和后端。
[0011]可选的,所述叶轮的周向与所述蜗壳之间设置有径向导叶;所述径向导叶包括环形本体,所述环形本体上设置有多个螺旋导叶。
[0012]可选的,所述进口段内设置有导流锥,所述导流锥与所述诱导轮同轴线设置。
[0013]可选的,所述导流锥与所述诱导轮之间设置有多个导流叶珊,所述导流叶珊为矩形片。
[0014]可选的,所述环形喷嘴位于所述诱导轮的前端。
[0015]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0016]本专利技术中的可调式自循环口环引流增压及具有减振降噪结构的离心泵,在不改动离心泵原有过流部件几何参数的基础上。通过口环间隙引导部分叶轮出口高压液流到诱导轮进口附近,提高诱导轮进口压力,从而有效地解决诱导轮空化问题,提高前置诱导轮离心泵的抗空化性能。通过引入导流椎和导流叶珊有效的改善主流结构,防止诱导涡的大量产生,优化流场结构。通过在叶轮出口引入径向导叶结构有效防止叶轮与蜗壳隔舌之间动静干涉,减少振动噪音的产生。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可调式自循环口环引流增压及具有减振降噪结构的离心泵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可调式自循环口环引流增压及具有减振降噪结构的离心泵在小流量工况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可调式自循环口环引流增压及具有减振降噪结构的离心泵在大流量工况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可调式自循环口环引流增压及具有减振降噪结构的离心泵中诱导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可调式自循环口环引流增压及具有减振降噪结构的离心泵中导流椎和导流叶珊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专利技术可调式自循环口环引流增压及具有减振降噪结构的离心泵中导流椎和导流叶珊的侧向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本专利技术可调式自循环口环引流增压及具有减振降噪结构的离心泵中径向导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8为本专利技术可调式自循环口环引流增压及具有减振降噪结构的离心泵中径向导
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9为本专利技术可调式自循环口环引流增压及具有减振降噪结构的离心泵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说明:1

导流椎,2

导流叶珊,3

诱导轮,4

轴,5

进口段,6

弹簧,7

环形水箱,8

引流管,9

蜗壳,10

后腔体,11

平衡孔,12

径向导叶,13

叶轮,14

前腔体,15

前口环,16

环形引流扩散段,17

环形喷嘴;18、背面;19、工作面;20、进口;21、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如图1至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可调式自循环口环引流增压及具有减振降噪结构的离心泵,包括进口段5、蜗壳9、叶轮13和诱导轮3;所述叶轮13设置于所述蜗壳9内部,所述诱导轮3设置于所述叶轮13前端,且所述诱导轮3与所述叶轮13同轴4线设置;所述进口段5设置于所述蜗壳9前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可调式自循环口环引流增压及具有减振降噪结构的离心泵,其特征在于,包括进口段、蜗壳、叶轮和诱导轮;所述叶轮设置于所述蜗壳内部,所述诱导轮设置于所述叶轮前端,且所述诱导轮与所述叶轮同轴线设置;所述进口段设置于所述蜗壳前端;所述进口段与所述蜗壳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压力可调的环形水箱,所述环形水箱与所述蜗壳之间设置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一端与所述环形水箱连通,所述引流管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蜗壳内并位于所述叶轮的边缘;所述叶轮前端与所述蜗壳内壁之间设置有环形引流扩散段,所述环形引流扩散段的较大端与所述进口段的端面环形喷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自循环口环引流增压及具有减振降噪结构的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段外壁设置有沿径向横向延伸的支撑部,所述环形水箱套设于所述支撑部外部,且所述环形水箱远离所述引流管的一侧内壁与所述支撑部之间设置有弹性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自循环口环引流增压及具有减振降噪结构的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内部设置有前口环,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效锐张克龙耿凯辉强欢欢熊博马灿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