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泡桐丛枝植原体胸苷激酶基因引物、基因、融合蛋白、多克隆抗体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泡桐丛枝植原体检测
,具体地说,是泡桐丛枝植原体胸苷激酶基因引物、基因、融合蛋白、多克隆抗体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泡桐丛枝病(Paulownia Witches
’‑
Broom,简称PaWB)俗称泡桐的“癌症”或“艾滋病”,是由泡桐丛枝植原体导致的一种系统性侵染病害,主要引起丛枝、小叶、花器变态等病状,破坏了树势和树形,影响木材的产量与质量,严重时导致树木死亡。泡桐丛枝病在我国分布极其广泛,几乎遍布于泡桐分布区。尤其在我国的河南、山东、陕西等泡桐中心产区,该病害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给泡桐生产造成重大危害。因此,对该病害基础理论、检测、防控等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0003]虽然抗病育种、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和田间综合防控等措施可对泡桐丛枝病起到一定的效果,但目前依然无法根治该病害。研究表明,寄主植物中的植原体增殖到一定浓度是该病害发生的前提,因此对植原体增殖机理的深入研究可为从根源上防治该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泡桐丛枝植原体胸苷激酶基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因有两种基因型,所述基因型的ORF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和SEQ ID NO.4所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桐丛枝植原体胸苷激酶基因,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种基因型ORF核苷酸编码的胸苷激酶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5和SEQ ID NO.6所示。3.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桐丛枝植原体胸苷激酶基因扩增的引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物包括正向引物和反向引物,所述正向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反向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4.泡桐丛枝植原体胸苷激酶融合蛋白,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7和SEQ ID NO.8所示。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泡桐丛枝植原体胸苷激酶融合蛋白,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蛋白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所述的泡桐丛枝植原体胸苷激酶的基因重组于pET
‑
28a载体的BamHI酶切位点和XhoI酶切位点之间,得到重组载体;(2)将步骤(1)制备的重组载体转入菌株Escher...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传生,王俊刚,周天华,樊庆忠,田福忠,王亚丽,康晓飞,
申请(专利权)人:菏泽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