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预制构件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49126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09: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装配式预制构件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埋设在上方预制构件底部的多个锚固装置与竖直埋设在下方预制构件顶部的多个外露螺杆,锚固装置包括水平放置的锚固板、竖直固定于锚固板上的连接板、竖直固定于连接板上部的钢筋,锚固板的板面中心设有预留口,多个螺杆与多个预留口的位置分布一致且可以匹配的相互插接,每根螺杆配备有螺母和垫圈。施工方法包括以锚固装置为基础搭建预制构件的主体框架,在主体框架顶端固定与锚固装置数量相等的螺杆,进行浇筑,通过将上方预制构件锚固装置与下方预制构件螺杆连接,实现对预制构件的装配。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简易、高效、稳定可靠的预制构件装配过程。稳定可靠的预制构件装配过程。稳定可靠的预制构件装配过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预制构件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土木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预制构件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逐渐成熟,与传统的现场浇筑方式不同,装配式建筑在工厂预先加工制作好统一标准的构件及配件,再运输至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进行装配安装,这种作业形式施工效率高、质量精度高、节能环保且成本低。在装配过程中,常用的连接方式是套筒灌浆连接,其原理为在制作预制构件时预先将套筒埋入构件的连接端,随后在施工现场将另一个连接构件的外露钢筋插人套筒,待完成构件的定位安装后,通过灌浆的方式将套筒两端的钢筋固定,进而实现了两个预制构件的连接。此种连接方式存在以下问题:目前为满足钢筋与套筒接头处受力要求需要对套筒做加强或特殊设计,结构复杂;套筒开口处于预制构件底部,在对接时作业人员很难掌握下方构件外露钢筋与上方构件套筒开口的相对位置,通常需要辅助工具或作业人员以趴跪的姿势进行观察,作业效率低且长期以往损害作业人员健康;需要对灌浆作业进行多项准备,包括灌浆料的单独调配、灌浆分区等,并且在规定时间内对一个灌浆单元进行注浆时,不得同时从多个灌浆口注浆,此过程繁琐、作业时间长、对精度要求高且容错率低。为此需要研究一种新型连接结构,在保证受力需求的前提下实现更简易且高效的装配过程。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装配式预制构件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通过将分别设置在上下方预制构件的锚固装置以及相匹配的螺杆等零件相互插接固定,实现了简易、高效、稳定可靠的预制构件装配过程。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装配式预制构件连接结构,包括埋设在上方预制构件底部的多个锚固装置与竖直埋设在下方预制构件顶部的多个外露的螺杆,所述锚固装置包括水平放置的锚固板、竖直固定于所述锚固板上的连接板、竖直固定于所述连接板上部的钢筋,所述锚固板的板面中心设有预留口,所述预留口为通孔,多个所述螺杆与多个所述预留口的位置分布一致且可以匹配的相互插接,每根所述螺杆配备有用于紧固所述螺杆与所述锚固板的螺母和垫圈。
[0005]更进一步,每个所述锚固装置的锚固板数量为一块,连接板数量为两块,每根所述螺杆配备有两套螺母和垫圈。
[0006]更进一步,所述锚固板的板面为扇形或矩形。
[0007]更进一步,所述锚固板的板面为直角扇形。
[0008]更进一步,所述连接板的板面至少有一个直角,设置于同一锚固装置的两块连接板通过侧端固定连接,两块所述连接板朝向外侧的夹角为45
°
~120
°

[0009]更进一步,所述连接板的板面为直角梯形,设置于同一锚固装置的两块连接板通
过直角梯形的竖直边固定连接,两块连接板朝向外侧的夹角为90
°

[0010]更近一步,所述锚固装置不少于四个,并且均匀对称的分布在所述上方预制构件底部。
[0011]更进一步,所述锚固装置有八个,其中四个分布在所述上方预制构件底部四角,其余四个分布在上方预制构件底部各边中点,位于四角的四个所述预留口直径为45mm,位于各边中点的四个预留口直径为36mm。
[0012]一种装配式预制构件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多个锚固装置通过紧固件可拆卸的固定在位于地面的支座上,以多个所述锚固装置为基础搭建预制构件的主体框架;2)在步骤1)中所述预制构件的主体框架顶端固定与所述锚固装置数量相等的螺杆,通过定位工具使所述螺杆在竖直方向上与所述锚固装置的预留口位置一一对应;3)在每个所述锚固装置的预留口上方放置封堵模块,并在所述预制构件的主体框架四周安装模板,从上方进行砼浇筑,定型后拆除所述封堵模块、所述模板及其他辅助零件;4)对所述预制构件进行装配,将上方预制构件的所述预留口与下方预制构件的所述螺杆位置对准并进行插接,对所述上方预制构件进行水平校准,随后对所述螺杆与所述锚固板之间进行紧固,最后对连接处缝隙和所述锚固板的上方空间进行注浆填充。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装配式预制构件连接结构通过在上下方预制构件分别设置锚固装置以及相匹配的螺杆等零件,应用了简单稳定的螺接紧固方法,简化了装配操作过程,并提供了更开放的操作视野,减少了对作业人员的健康损害,还避免了传统灌浆套筒方法中复杂的灌浆程序,减小了后期注浆难度,实现了简易、高效、稳定可靠的预制构件装配过程;装配式预制构件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简单、易操作且成本低廉。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15]图1 是本专利技术装配式预制构件连接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 是本专利技术装配式预制构件连接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 是本专利技术锚固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 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中第一定位钢板和第二定位钢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 是本专利技术装配式预制构件浇筑前底部安装锚固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 是本专利技术装配式预制构件浇筑前顶部安装螺杆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 是本专利技术装配式预制构件浇筑前底部放置封堵模块的立体示意图;图中:1

上方预制构件;2

下方预制构件;3

锚固装置;301

锚固板;302

连接板;303

钢筋;304

预留口;4

螺杆;5

支座;6

第一定位钢板;7

第二定位钢板;8

封堵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3,一种装配式预制构件连接结构,包括埋设在上方预制构件1底部的多个锚固装置3与竖直埋设在下方预制构件2顶部的多个外露的螺杆4,锚固装置3包括水平放
置的锚固板301、竖直固定于锚固板301上的连接板302、竖直固定于连接板302上部的钢筋303,锚固板301的板面中心设有预留口304,预留口304为通孔,多个螺杆4与多个预留口304的位置分布一致且可以匹配的相互插接,每根螺杆4配备有用于紧固所述螺杆与所述锚固板的螺母和垫圈。
[0017]其中,锚固板301的板面可以为扇形或矩形,扇形的弧边有助于避免应力集中。锚固装置3不少于四个,并且均匀对称的分布在上方预制构件1底部。这样的分布方式可以为整体结构提供稳定的支撑。
[0018]实施例二:如图1和图3,本实施例是关于上述实施例的细化,本实施例中,每个锚固装置3包括一块锚固板301、两块连接板302、两根钢筋303和一个预留口304,两根钢筋303分别固定在两块连接板302上。连接板302的板面可以至少有一个直角,设置于同一锚固装置3的两块连接板302可以通过侧端固定连接,两块连接板302朝向外侧的夹角为45
°
~120
°
,这样的结构使得锚固装置3更加稳定,并且方便在浇筑时将预留口304及其上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预制构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埋设在上方预制构件底部的多个锚固装置与竖直埋设在下方预制构件顶部的多个外露的螺杆,所述锚固装置包括水平放置的锚固板、竖直固定于所述锚固板上的连接板、竖直固定于所述连接板上部的钢筋,所述锚固板的板面中心设有预留口,所述预留口为通孔,多个所述螺杆与多个所述预留口的位置分布一致且可以匹配的相互插接,每根所述螺杆配备有用于紧固所述螺杆与所述锚固板的螺母和垫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预制构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锚固装置的锚固板数量为一块,连接板数量为两块,每根所述螺杆配备有两套螺母和垫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预制构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板的板面为扇形或矩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预制构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板的板面为直角扇形。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预制构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的板面至少有一个直角,设置于同一锚固装置的两块连接板通过侧端固定连接,两块所述连接板朝向外侧的夹角为45
°
~120
°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预制构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的板面为直角梯形,设置于同一锚固装置的两块连接板通过直角梯形的竖直边固定连接,两块连接板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春杰常海兵刘伟吕鑫刘锡凯赵志飞孙艳东梁志海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