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泥石流监测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0001]本申请的实施例涉及自然灾害预警系统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泥石流监测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在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较为活跃的山区,具有地质环境脆弱、地形条件复杂、局地气候效应显著、地质灾害隐蔽性强等特点,导致地质灾害早期识别困难。
[0003]目前,泥石流监测设备包括接触式监测设备和非接触式监测设备;在安装接触式监测设备时,需要将接触式监测设备安装在泥石流河沟的水面上;在安装非接触式监测设备时,需要在泥石流河沟岸边设置固定支架,然后将非接触式监测设备安装在固定支架上。
[0004]在使用非接触式监测设备时,专利技术人发现,由于非接触式监测设备设置于靠近岸边的位置,使得非接触式监测设备的监测视线范围受限,导致监测设备的监测精确度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提高泥石流监测预警的精准度,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泥石流监测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0006]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泥石流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准站(100)、移动站(200)和主控终端(300);所述基准站(100)设置在河沟的周边安全区域内,所述基准站(100)内设置有第一GNSS接收机(110)、控制器(140)、第一自组网模块(120)以及公网模块(130),所述第一GNSS接收机(110)用于接收来自多个卫星的定位信息并输出位置信息,所述位置信息包括基准站(100)的载波相位观测值和三维空间坐标;所述移动站(200)包括安装机构(240)、第二GNSS接收机(210)、数据处理模块(220)以及第二自组网模块(250);所述安装机构(240)设置在河沟的目标监测区域内,所述安装机构(240)用于安装第二GNSS接收机(210)、数据处理模块(220)以及第二自组网模块(250);所述第二GNSS接收机(210)用于接收来自多个卫星的定位信息并输出泥石流动态信息,所述泥石流动态信息包括第二GNSS接收机(210)的载波相位观测值和三维空间坐标;所述数据处理模块(220)和所述第一GNSS接收机(110)通过所述第一自组网模块(120)和所述第二自组网模块(250)通信连接,所述数据处理模块(220)用于接收位置信息和泥石流动态信息并输出泥石流监测信息;所述控制器(140)和所述数据处理模块(220)通过所述第一自组网模块(120)和所述第二自组网模块(250)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140)用于接收并远程传输泥石流监测信息;所述主控终端(300)设置在泥石流预警中心,所述主控终端(300)和控制器(140)通过公网模块(130)通信连接,所述主控终端(300)用于在接收到泥石流监测信息时输出预警提示信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石流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机构(240)包括对称设置在河沟两岸上的固定桩(241),所述固定桩(241)配置有线缆(242),两个所述固定桩(241)通过所述线缆(242)连接,两个所述固定桩(241)之间的距离小于线缆(242)的长度;所述线缆(242)上设置有浮标,所述第二GNSS接收机(210)和数据处理模块(220)均设置在浮标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泥石流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标包括壳体(243)和甲板(244),所述壳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洪磊,周翠琼,林高聪,郭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