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网高水位运行工况下的控源截污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48868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09: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市政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网高水位运行工况下的控源截污系统,包括内部中空且内部设有隔墙的截流井,所述隔墙将所述截流井分为截流室和溢流室,所述截流室的侧壁连接有合流管和截流管,所述截流管的管底高程低于所述合流管的管底高程,所述溢流室的侧壁连接有溢流管;所述隔墙的下端部开设有溢流孔,所述截流室和所述溢流室通过所述溢流孔连通,所述溢流孔处设置有挡水闸门,所述挡水闸门通过驱动装置控制上下移动以实现所述溢流孔的开闭;所述截流井外设置有雨量计,所述截流室内和所述溢流室内均设置有液位计,所述雨量计、所述液位计和所述驱动装置均电连接有控制系统。接有控制系统。接有控制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网高水位运行工况下的控源截污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市政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管网高水位运行工况下的控源截污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排水系统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完善程度影响着城市的污水处理和污染控制,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我国城市排水系统主要以合流制排水系统为主。由于城镇化进程中所积累的城镇建设不合理、市政基础设施不匹配等问题,我国水环境呈逐年恶化的趋势,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各级政府大力整治黑臭水体,但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普遍采用末端截流式截污的方法,沿河敷设截污管网,以将旱流污水和初期雨水截流至污水系统,减少入河污染物,改善河道水质。
[0003]但是地下管网建设时间长久、拓扑关系不明、现状底数不清、质量参差不齐,大量地表水会进入污水系统,不仅降低了污水浓度,还增加了“污水量”,挤占了污水系统空间,导致污水系统普遍高水位运行,地势较低的河网地区尤其严重。污水系统的高水位运行不仅使得污水无法排入污水系统,还会导致污水大量溢流排入河道,给河道造成严重污染。现有技术CN201810471263虽然公开了一种截污、排涝、防倒灌以及精细化计量于一体的防倒灌的合流制截流溢流排放系统,但是:其一,其没有考虑污水系统高水位运行工况,不能阻止高水位工况下的污水溢流进入河道等地表水中,从而造成地表水污染;其二,其没有考虑滨海地区受潮汐影响,地表水位周期性涨落的情况,在污水系统高水位工况下,地表水位的周期性涨落会使得控制系统判断失误,从而启动排涝程序将污水经排涝泵排入河道等地表水中,造成地表水的污染;其三,其虽然考虑了旱天和雨天的工况,但是并没有详细分析雨量对系统的影响,并且没有详细分析旱天和雨天不同污水量对系统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管网高水位运行工况下的控源截污系统,防止地表水倒灌和污水溢流,改善黑臭水体治理效果。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提供一种管网高水位运行工况下的控源截污系统,包括内部中空且内部设有隔墙的截流井,所述隔墙将所述截流井分为截流室和溢流室,所述截流室的侧壁连接有用于向截流室内引入合流雨污水的合流管和将截流室内的合流雨污水排出至污水处理厂的截流管,所述截流管的管底高程低于所述合流管的管底高程,所述溢流室的侧壁连接有外通地表水的溢流管;
[0007]所述隔墙的下端部开设有溢流孔,所述截流室和所述溢流室通过所述溢流孔连通,所述溢流孔处设置有挡水闸门,所述挡水闸门通过驱动装置控制上下移动以实现所述溢流孔的开闭;
[0008]所述截流井外设置有雨量计,所述截流室内和所述溢流室内均设置有液位计,所述雨量计、所述液位计和所述驱动装置均电连接有控制系统。
[0009]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截流室的底部设置有截流槽,所述截流管顺接所述截流槽并从所述截流室的侧壁穿出,截流槽的设置便于经合流管进入截流室的合流雨污水优先聚集在截流槽,并经截流管排出。
[0010]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截流管的管底高程与所述截流槽的槽底高程相同,且均低于所述合流管的管底高程。
[0011]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溢流管的管底高程和所述溢流孔的孔底高程均不高于所述合流管的管底高程。
[0012]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溢流孔的截面面积不小于所述合流管的截面面积。
[0013]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装置为液压启闭机、电动启闭机或手摇式启闭机。
[0014]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液位计为超声波液位计或投入式液位计。
[0015]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截流室和所述溢流室均通过井座连通地面,所述井座上盖设有井盖。
[0016]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截流室和所述溢流室的内侧壁上均设有爬梯,所述爬梯位于所述井座的下方。
[0017]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挡水闸门位于所述截流室内,且所述截流室的底部设有容置槽,所述挡水闸门能够放置于所述容置槽。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9]本技术的一种管网高水位运行工况下的控源截污系统,在污水系统高水位运行工况下,由于设置有溢流孔、挡水闸门、雨量计和两个液位计,能够根据雨量计和两个液位计的检测数据,由控制系统正确控制挡水闸门对溢流孔的开启和关闭,既能够避免污水系统高水位运行工况下的合流雨污水通过溢流管排入地表水中,污染地表水水质,也能够防止地表水在周期性涨落的过程中倒灌进入截流室内,从而达到了在污水系统高水位运行工况下的正向防止地表水倒灌、反向阻止合流雨污水溢流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0]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
[0021]图1为实施例中控源截污系统的俯视视角的长度方向的剖视图。
[0022]图2为图1中A

A剖面图。
[0023]图3为图1中B

B剖面图。
[0024]图4为图1中C

C剖面图。
[0025]附图标记:
[0026]截流井1,隔墙2,溢流孔21,挡水闸门22,截流室3,合流管31,截流管32,截流槽33,溢流室4,溢流管41,驱动装置5,雨量计6,合流雨污水液位计71,地表水液位计72,控制系统8,井座9,井盖10,爬梯11容置槽12。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技术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技术,并且能够将本技术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28]本实施例的一种管网高水位运行工况下的控源截污系统,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内部中空且内部设有隔墙2的截流井1,隔墙2将截流井1分为截流室3和溢流室4,隔墙2的下端部开设有溢流孔21,截流室3和溢流室4通过溢流孔21连通,溢流孔21位于截流室3的一侧设置有挡水闸门22,挡水闸门22通过驱动装置5控制上下移动以实现溢流孔21的开闭。
[0029]进一步地,挡水闸门22位于截流室3内,且截流室3的底部设有容置槽12,挡水闸门22能够放置于容置槽12。
[0030]如图2和图3所示,截流室3的侧壁连接有用于向截流室3内引入合流雨污水的合流管31和将截流室3内的合流雨污水排出至污水处理厂的截流管32,截流室3的底部设置有截流槽33,截流管32顺接截流槽33并从截流室3的侧壁穿出,截流槽33的设置有利于经合流管31进入截流室3的合流雨污水优先聚集在截流槽33,便于合流雨污水经截流管32排出。为了更好地方便合流雨污水的排出,本实施例中截流管32的管底高程与截流槽33的槽底高程相同,且均低于合流管31的管底高程。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网高水位运行工况下的控源截污系统,包括内部中空且内部设有隔墙的截流井,所述隔墙将所述截流井分为截流室和溢流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流室的侧壁连接有用于向截流室内引入合流雨污水的合流管和将截流室内的合流雨污水排出至污水处理厂的截流管,所述截流管的管底高程低于所述合流管的管底高程,所述溢流室的侧壁连接有外通地表水的溢流管;所述隔墙的下端部开设有溢流孔,所述截流室和所述溢流室通过所述溢流孔连通,所述溢流孔处设置有挡水闸门,所述挡水闸门通过驱动装置控制上下移动以实现所述溢流孔的开闭;所述截流井外设置有雨量计,所述截流室内和所述溢流室内均设置有液位计,所述雨量计、所述液位计和所述驱动装置均电连接有控制系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网高水位运行工况下的控源截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流室的底部设置有截流槽,所述截流管顺接所述截流槽并从所述截流室的侧壁穿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管网高水位运行工况下的控源截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流管的管底高程与所述截流槽的槽底高程相同,且均低于所述合流管的管底高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网高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和平施晔肖许沐陈德业闫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